羅嬋
摘要:在現(xiàn)代教學中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大膽刻苦的鉆研和嘗試,教育應以學生為本,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現(xiàn)代的思想品德課堂不再是簡單的學習知識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有利天堂。只有尋求出一條真正有用的途徑,這樣才能不斷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不斷地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進而構建和諧高效的政治課堂。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教學
高效性課堂教育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形成的一種新興教學理念。所謂“高效”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學的功能和作用,高效的完成教學的目的,以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教學理論家余文森教授做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為此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增強師生之間的高效溝通
1、平等與尊重。教學教師應該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與信任是學生最基本的自尊心的需求。對待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老師應該予以疏通引導,給予學生更多更好的學習空間,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老師應該側重于引導。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老師應該給予諒解與支持,要花更多的時間與之溝通,給生學幫助,使其有所提高。從而使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增加,使師生之間更為有效的溝通。
2、因材施教。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手腳,禁錮了學生的頭腦,壓制了學生的個性。在現(xiàn)代教育中,思想品德的教學應該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學生身上自己的不同特點給予不同的教學方式,使不同資質的學生都有了各自需要努力的方向,從而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這樣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良好的預習與精心備課是高效教學的基礎
1、學生預習。良好的預習效果是思想品德高校課堂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學生的預習,教師就不可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但就當前而言,許多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淡薄,學習依賴性較強,很多學生不去認真預習,只是被動的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那么對這部分同學而言,其學習效果是比較差的。這就形成了教師是教學的主宰,教師講學生聽,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學生的思維受到極大的壓抑,從而有可能失去了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教師精心準備。高效課堂教學的理念,最終要落實到課堂上,課堂上的高效才是最終的有效,而課堂的高效要取決于教師的精心準備。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師生溝通的橋梁。教師是課程的開發(fā)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價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原理、觀點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人文性是從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來講的,備教材應領會新課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學的新課標,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新課標,通過鉆研新課程標準,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tǒng)觀全局,抓住主線。研究教材還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課堂要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都學應該在學生逐步豐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正確了解自我,處理好人與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使思想品德獲得健康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幫助。教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走出照本宣科、照教材空洞說教的的教育方式,而是應該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學會運用這些要求和規(guī)范著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將來的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xiàn)知行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師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師生有效互動的過程,是教師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圍繞教學內容,共同參與,共同影響,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內容的理解和學習。
四、活躍的課堂狀態(tài)是思想品德課高效教學的關鍵
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
五、實現(xiàn)思想品德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另一個關鍵在于把教育教學和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要求的“教學做合一”。為此,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僅要將學生課堂學習的間接經驗與現(xiàn)實生活的直接經驗相結合,組織學生感興趣并且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更重要的是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體驗和理解,使其在生活世界的溝通中感悟生命,學會生存,從而促進個性發(fā)展。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貫徹啟發(fā)式的教學原則,啟發(fā)學生擴散性思維的形式,不能恪守一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jù)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和內容等,選擇有效教學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