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奇
摘 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fā)展,計算機早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的計算機各方面人才是職業(yè)學校以市場為導向的任務,《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就是職業(yè)中學計算機類中的一門課程,該課程是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課程特點是內容廣泛,操作性強,更新快。但長期以來,本課程存在教材落后,跟不上市場發(fā)展,學生興趣不濃厚,學校設備跟不上、男女生學習差異性較大等問題,本文就中職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課程特點;學生素質;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3-112-2
1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存在的突出問題
1.1 課程知識更新較慢,跟不上計算機的發(fā)展
課程知識更新較慢,跟不上計算機的發(fā)展,這是計算機類課程都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主流軟件幾乎每年都在更新,而課本依然使用Windows xp、office2003等,硬件也是如此,CPU、硬盤、主板、內存等主要配件發(fā)展迅速,而課本依然大都是七八年前的主流配置,甚至像軟驅這種十幾年前就淘汰的東西居然還要向學生介紹,因此讓學生和教師都感到學的知識太舊,和市場嚴重脫節(jié)。
1.2 該課程涉及面較廣,學生不容易掌握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涉及計算機硬件的識別、安裝、檢測及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的安裝、維護、優(yōu)化及計算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知識面廣、各個知識點大多獨立成塊,聯(lián)系較少,因此,學生要想全部掌握難度較大。
1.3 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生成就感不強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起點較高,在操作時受制于設備等條件,學校不可能將嶄新的計算機供學生進行拆裝及實驗,一些故障現(xiàn)象需要在實際的生活工作中實踐,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理論大于實踐,感到枯燥,提不起興趣。
2 方法和對策
2.1 明確學習的目標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必須激發(fā)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心情,因此在教學中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地方要重點關注和培養(yǎng),如DIY組裝、設置開機密碼、設置BIOS密碼、系統(tǒng)的安裝及升級、故障的排除等,此外還可以知識擴展,如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數據恢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本課程是很實用的。對于比較突出的學生,可以組織成立學校計算機興趣小組,幫助教師及同學甚至社會上需要的人進行硬件安裝、系統(tǒng)安裝、系統(tǒng)優(yōu)化、數據恢復等任務,學校機房的日常維護工作也可以讓這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水平也會不斷提高,并帶動其他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達到共同進步。學校每年也可組織計算機組裝及維護大賽,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公開表彰,對他們進行激勵。
2.2 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教學中,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的教材最好應該每隔兩年就更新一次,這樣教師在講授時才能接“地氣”,真正讓學生感到學以致用,課程教師也要通過上網搜索、訂閱雜志、查閱資料等方式掌握最新的關于計算機硬件、軟件方面的資訊,確保教學的前言、準確、有效。對于教材內容,教師也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設計內容豐富,包括微型計算機概述、CPU的參數介紹、主板規(guī)格介紹、主板各部件說明及系統(tǒng)內存規(guī)格和技術、硬盤接口介紹、硬盤規(guī)格和技術等硬件知識,此外還涉及計算機零部件選購建議與規(guī)劃,DIY組裝流程等操作性很強的內容,還有安裝軟件系統(tǒng)、數據恢復、計算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等難度較大的內容,面對如此繁雜的知識,教材內容應該選擇一些對學生發(fā)展有較大幫助的內容,如計算機一些主要部件的性能參數,DIY組裝流程這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系統(tǒng)安裝及數據恢復則是學生的難點內容。并訂閱相應的電腦雜志,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2.3 改革教學手段和考核體系
針對中職生厭煩枯燥的理論的講解,不喜歡空洞的理論知識,因此教學中應該采取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如實物演示、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比如在上認識CPU這一節(jié)課時,筆者就將INTEL和AMD生產的不同年代的CPU進行對比,并且通過實物投影儀演示兩種品牌CPU的正確安裝步驟,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很方便學生掌握,此外,注意收集各種計算機的配件充當教具,通過與圖片相結合起來的辦法,把教案制作成有趣味、吸引力強的課件,使得教學內容豐富。另外本節(jié)課結束之后,教師要及時寫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將這節(jié)課感覺到學生沒有較好理解、理解有些障礙的地方及時總結和反思,以便以后教學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補救,計算機發(fā)展迅速、知識面涉及較廣,教師又不太清楚的知識很正常,面對學生的提問或者操作中遇到的問題不能解決也很正常,這時候教師需要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課后再去研究,日積月累,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也會大大提高。當然,還必須要有必要的考核手段,傳統(tǒng)考試以理論為主,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中職學校的教學目標決定了考核不能局限于理論,因此設置合適的考核體系是必要的。平時成績占30%,主要依據學生的平時上課出勤率和對待課程的態(tài)度,操作能力占70%,它強調硬件設備動手拆裝能力及檢測能力??深A先設置一些計算機常見的故障,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使其能正常運行??己藭r,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須完成所要求的操作技能。同時在考核過程中,學生要隨時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提出的一些問題。教師對每位學生在考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都要做記錄,作為評分的依據。
2.4 突出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實踐能力應該是中職學校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方向,因此學校應該組建專門計算機組裝實訓室,在實訓室應該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本課程中,學生要學習計算機硬件的組裝,因此讓他們動手是非常重要的。實驗室應該將各種類型、有代表性的硬件展示出來,并在下面注明型號、特點、安裝方法,將實驗室布置成有特色的組裝實訓室。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每組由3-4人組成,由男女生搭配組成,挑選動手能力較強的一位學生當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由于考慮計算機組裝實驗重復性較高,所以學生初次組裝的計算機應該用學校機房已經淘汰的計算機進行,等學生熟練掌握了,再用較好的計算機進行演練,進行系統(tǒng)的分區(qū)、CMOS設置,操作系統(tǒng)的安裝、系統(tǒng)的優(yōu)化等在練習之前,可用模擬機的方式進行演練,然后在真機上進行操作。申請經費購買二手筆記本,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拆卸,組裝。
2.5 “舉一反三”進行計算機常見故障及解決辦法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中的計算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在教學中是難點,因為計算機硬件故障很多,學生不好分析和掌握,教師在教學中也感到不好教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進行實例教學,用實際存在的例子進行教授計算機故障排除的方法,在教學之前,教師要準備好實例方便教學,并考慮到學生的情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導,一節(jié)課的內容就結合一種故障現(xiàn)象,就多個問題進行分析,并讓學生通過查資料、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解決方案,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進行總結,提升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2.6 課堂拓展
計算機發(fā)展迅速,各個部件更新很快,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應該組織學生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在計算機市場進行調研、暑期參加電腦公司的實習等,為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還可讓學校安排學生在繁華的市區(qū)為市民義務安裝系統(tǒng),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
總之,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應該緊密與市場需求連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切實學到過硬的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
參 考 文 獻
[1] 張屹,祝智庭.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信息化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2.
[2] 柳青,鄭耀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學習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蘇仲輝.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6.
[4] 付剛.淺談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J].各界·科技與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