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冰清
提問是中學語文教學語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主要在于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提問方式、技巧和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主要部分。課堂問題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學習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從“生疑”到“質疑”再到“釋疑”的過程。在語文教學實際中,教師下功夫提高課堂提問技巧和藝術水平,就能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有利于學生感悟知識、揭示矛盾、發(fā)展思維和發(fā)展個性。那么,語文課堂提問如何才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特點。
一、以“設疑”促進興趣
興趣具有探索性的特點,凡是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會去積極探索它的奧秘,力求把它認識清楚。語文教師精心設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也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學生有了疑問便會產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所以,語文教師要精心設置新的障礙,誘導學生產生新的問題,在“無疑——有疑——釋疑”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從而調動并發(fā)展他們濃厚興趣。緊緊地抓住了學生,激發(fā)他們探索興趣。
不過,設疑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過深或過淺,幫助學生“跳起來摘果子”,體驗到認識的歡樂,給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實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進而發(fā)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興趣。
二、提問要富有啟發(fā)性,.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題不應是隨意而問,而應該經過精心設計研究。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就不必問,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研究價值,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以訓練學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提問后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掌握課堂提問的節(jié)奏和步驟,向全體同學提出問題后,還應作適度的停頓后再指定學生回答,不能操之過急。這樣可以使全班同學注意提出的問題:可以使全體同學都在心中擬一個答案,并因每個同學都有可能被問及而不得不作一定的恩考;也可以使全班同學都對某一位同學的回答進行評價和補充。有時這種思考是要有一定的階梯韻,也就是說,教師提出問題可以有一個中心問題并附帶幾個小問題作為思考的引導和階梯。其次,要讓學生充分表述,并引導學生補充、解答問題。正確的答案并非提問的最終目的,提問的目的還在于它的作答過程。回答教師提問本身是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一個良好的途徑,所以教師在學生圃答問題時,要注意耐心指導,并鼓勵他們盡量詳細作答,并補充自己的答案。教師不必重復學生回答的正確部分,要讓其他學生養(yǎng)成注意傾聽別人口述的習慣,并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如遇復雜的問題,個學生解決不了,可以叫其他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補充;如是還是解決不了,教師再進行點撥解決。
三、提問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有選擇性、針對性
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有良好的收效。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來,而不只是部分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問題,因勢利導。
另外,提出問題后要注意停頓。課堂提問一般情況下是由少數(shù)學生發(fā)言回答,如果提出問題后立刻就指定學生回答,甚至先叫人后再提問,那么學生思考就不帶有普遍性。這種做法只能使回答問題的學生認真思考,卻不能顧及到全體學生。因此,提問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停頓以后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無論是否發(fā)言,每一個學生都有時間進行思考,思維也就得到了訓練。
當然,在面向全體的同時,也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和選擇性。設計問題不能為優(yōu)等生而拔高,也不能為照顧后進生而過于簡單,其難易程度應是多層次的,使問題對成績不同的學生都有針對性,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能夠回答的問題。簡單問題然后進生回答,稍難的讓中等生解決,難度較大的讓優(yōu)秀生大顯身手。這樣做,就可以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容易收到預期效果。
四、以生動形象、極富感染力的課堂語言去調動興趣
生動形象、極富感染力的課堂語言藝術是語文教學藝術的翅膀。語言,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表達思想,交流思想離不開語文,教學活動有很大程度上是憑借語言這一載體來進行的。特別是語文教學,語言的功能顯得特別重要。講解詞語、閱讀作文、口語表達、朗讀等那一種也離不開語言,足見語言的重要性。
有人把語文教學作了一個過分的比喻:語文教師教學如啄木鳥治蟲——全憑一張嘴。的確,語文教師那種生動形象的課堂語言,幽默風趣的風范,明快機智的教學藝術,好像無形的翅膀,駕著先進的思維觀念和現(xiàn)代化科學知識飛遍課堂的每個角落,使學生受到震動,得到感染,從而產生濃厚的求知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簡潔、生動、形象、瀟灑、含蓄的藝術性語言,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在頭腦中建立起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會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
總之,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根據(jù)教材、教法的不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問題,做好課堂提問,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最好的教學手段之一。在設計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學生的主體需求和現(xiàn)狀,加強學生的主體活動,定能在語文課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