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
有效課堂指的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使得學生進行積極而主動的思考,并且在課堂學習中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與任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關注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并力求語文教學的形象性、有效性、深刻性與整體性等。
一、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存在的障礙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
受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還存在著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出來,積極性不能得到有效調動,最終結果是失去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這種授課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小學語文教學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2.忽視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中,忽視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這主要表現在:(1)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束縛,教師只是教授知識,而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2)受到升學以及分數的壓力,往往為了追求高的分數而不注重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不顧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高;(3)誦讀在語文的學習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教師往往忽視誦讀,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受到影響。
3.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
小學生還處于發(fā)展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不是很好,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很多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課或是單純地記筆記,這種做法使學生很難融入老師教授的內容中,被動的聽課方式使得學生不能積極地回答或思考教師的提問,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二、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策略
1.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2.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么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
3.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于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4.根據自己的實際優(yōu)勢,爭創(chuàng)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yè)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yǎng),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范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后,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chuàng)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5.以趣結尾,余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