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麗
利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這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嶄新階段,設計制作語文多媒體課件,則應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去操作實施。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教材從頭讀到尾的教學模式被徹底打破了。人們無不驚喜地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的效率極大的提高了,課堂的容量加大了,語文課可以變得如此聲情并茂、多姿多彩。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時,也存在著一些局限,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現(xiàn)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語文多媒體課件制作進行一些總結。
一、媒體的選擇因文體而異
媒體是一個介質(zhì),是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借助的一種手段。媒體所包含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如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如此豐富的手段是不是在一個課件中一古腦兒全派上用場?不行!道理很簡單,各種媒體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對學生感官的刺激部位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各異。因此,在選擇使用哪些媒體上應尊重文體,記敘文、議論文宜多采用一些文字,詩歌、散文多采用聲音、圖片,說明文宜多些圖片或一些結構圖、流程圖等。無論是做基于哪種文體的課件,如果我們能用聲情并茂的講解、簡潔精要的板書等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表達出來的就不必大費苦心去做課件,但如果是抽象的內(nèi)容,復雜的過程等,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之時,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
二、多媒體應為教學重難點服務
多媒體應為教學重難點服務,這是課件設計者應持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在課件中,無論你采用哪些媒體,不管媒體多與少,如果所作課件不為重難點服務,那它的“性價比”就太低了。
我們常??吹竭@樣一些課件,內(nèi)容豐富、涵蓋量大,動畫活靈活現(xiàn),圖片異彩紛呈,文字俯拾即是,諸如此類,初看耳目一新,細酌,則會萌生“念諸多媒體,不知為誰生?”的感慨。很顯然,多媒體不是課件的內(nèi)容多,而是運用媒體的手段多,它不是堆砌,而是為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服務的,試想,口頭上、黑板上能完成的任務,能達到的效果,何需電腦?如果以為多媒體課件的內(nèi)容豐富就是好課件的話,那對多媒體課件的理解不免有些膚淺。因此,在設計語文多媒體課件時,一定要把它定位在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服務的原則上。
三、不要讓多媒體成為課本和板書的替代品
通常,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會把教學內(nèi)容都輸入電腦,以教學課件充當教科書的角色。教師將與教學有關的內(nèi)容都納入課件,從頭至尾多媒體,一頁頁,一片片。甚至有些教師把課文一節(jié)一節(jié),一句一句都制成課件,分析一節(jié)展示一節(jié),閱讀一句出示一句,讓學生看著屏幕讀、思、想、議。“以教學課件充當教科書”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最常見的問題,這種方法固然可以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學生打開課本讀讀、思思、想想,圈圈、點點、劃劃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漸被淡化;但是別忘了,而語文不像數(shù)學等科學類課,以邏輯性強為特點。語文課堂本身是具有多變性和極大的靈活性的。這樣一來,用不變的課件來應對多變的課堂,難免會出現(xiàn)“學生圍著教師轉(zhuǎn),教師圍著電腦轉(zhuǎn)”的局面,使課堂變得僵硬死板。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在制作課件的主導思想上,不能將課件視為教材的展示,基本指導思想上是要減少課件的頁數(shù),減少每片課件上的文字。多留些空間,多留些空白,才會對課堂的靈活性少一些影響,對學生的思維少一些限制,同時另一方面也是留點空間用于板書。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系統(tǒng)的板書是學生在教師的講解引導下進行認知加工,形成新知識的支撐點,是學生梳理知識,內(nèi)化和建構知識的橋梁,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然而現(xiàn)在有了多媒體,有些教師一節(jié)課下來沒有一個板書,文章結構、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等等都納入課件,多媒體完全替代了教師的板書。由于電腦顯示的信息隨著下一個信息的出現(xiàn)而消失,加之課件容量大,學生往往來不及看清楚想仔細,一堂課下來,看到了許多,卻沒有什么印象?;蛘呤亲寣W生只見局部,忽視整體,也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再現(xiàn)和鞏固。教師要知道,電腦是能夠?qū)崿F(xiàn)板書,但課堂教學中有時恰當分析與講解,類似手把手的講解示范,也是必要的,且是多媒體所不能替代。
四、課件要素材多角度多,但不要面面俱到
“面面俱到”的課件往往會抑制師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多媒體對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的處理已經(jīng)達到比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總是力求將課件設計得非常全面,從導入、提問、分析、答案、板書到作業(yè)甚至各部分之間的連接語都全部放進了課件中。表面上看,教師準備得相當充分、周密。但實際上靈活的教學過程變成了固定的機械的程式。在教學中,教師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進行演示,一旦出現(xiàn)問題需要修改,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流暢。而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千變?nèi)f化的,需要教師靈活地把持掌握,常常會有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去應付,而往往正是在這隨機應變中顯示出教師的教育機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這種固定的教學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使教師的能動性難于很好地發(fā)揮。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設定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勢必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導到自己設計好的答案中,學生便沒有機會放飛思維,盡情地去想象與感悟,產(chǎn)生個性閱讀感受,一些學生很有創(chuàng)意的、豐富多彩的見解也沒有機會得到肯定。長此下去就會嚴重抑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不到煅練,造成思維的單一性。因此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在素材的組織上應是靈活的,準備的素材要多,將它用菜單的形式提供出來。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的交互功能,使其結構靈活。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適時調(diào)整,確定哪些該用,哪些可以不用。在問題的設計上,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設計得開放一點,讓學生有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空間,同時要舍棄那些凝滯的、呆板的所謂標準答案。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應該著重考慮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注意與學生的交流。同時,要能根據(jù)課堂教學需要隨時調(diào)整教學進程??傊荒馨颜n件制作成呆板的機械的模式,非那么講不可。從而真正做到課件為人所用,而不是人為課件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