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宋建清
【摘要】聽說課程是英語專業(yè)教學重點之一,也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獨立學院的學生有著其特殊性,因此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的聽說課程需要因材施教。教師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關鍵詞】獨立學院 英語聽說 教學
一、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獨立學院作為一種新型辦學模式,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有著其特有的辦學機制和教學理念,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獨立學院的教學設置等各方面應當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特點進行有效地改革,以符合學院的培養(yǎng)目標。
英語聽說是英語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和必修課,是英語教學中最基本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較于獨立學院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存在一定差距,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在該門課的課程教學設置中,應針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改革,以求探索出適合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方法。
二、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聽說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南通大學杏林學院2013級英語專業(yè)學生一年的聽說課程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并結合學生的訪談,本人將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在聽說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
1.語言基礎較為薄弱。聽說是一項較為復雜的語言認知活動。通過對語音、詞匯、句法等各種信息的綜合處理才能使得聽者更好的理解所聽內容。該動態(tài)處理過程較為復雜,容易出現偏差(Osada, 2004)。
基本的語音規(guī)則是提高說力能力的基礎。對重音、語調、連讀、濁化等語音知識的掌握較為欠缺,會給學生聽力增加難度。例如在連讀時,會引起語音變異,此時若沒有掌握該方面知識,往往會造成學生聽不出完整內容,形成不同程度的理解困難。當遇到訪談、會話等聽力材料時,通常語速較快,此時學生更加難以辨別出其中特殊的語音現象。詞匯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材料。學生詞匯量較小,往往導致聽力理解困難。在聽力過程中,學生可以模仿出聽到的發(fā)音,卻寫不出聽到的詞。可見不掌握一定的詞匯量,便無法將聽到的語音與詞聯(lián)系起來(周東麗,2009)。句子結構的復雜程度也會對學生聽力理解產生影響(劉龍根,2011)。因此當出現較復雜的長句時,聽力文本難度增加,學生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甚至根本不知所云。在口語表達方面,學生發(fā)音不準,想表達的內容卻沒有充足的詞匯量,導致學生表達出來的內容詞匯簡單,單調,句法上的錯誤出現較多。
2.對文化背景知識缺乏了解。除了上述的基本語言知識外,對其他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對聽說水平的提高有著很大影響。語言與文化分不開。由于不同國家社會文化差異的存在,形成了語言、行為準則、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不同(吳道存,1993)。因此,在聽力過程中,若只專注于語言知識,只抓住每個詞語去聽,沒有結合背景知識,沒有從語篇角度去理解深層含義,那聽到的內容與實際表達內容就會有偏差。學生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儲備,在語言表達時就容易出現材料匱乏,表達內容單一的現象。
3.自主學習能力較欠缺。根據本學院聽說課程教學安排,每周三課時。因此,每周授課時間有限,但大部分學生課后并不會主動去學習,去聽相關英語材料來鍛煉聽說。普遍情況是只完成老師布置的有形的作業(yè),學習處于被動階段,沒有能夠形成在課后堅持收聽VOA、BBC等英語材料的習慣。
4.其他相關問題。聽說課程中,“說”是重要的一環(huán)節(jié)。但學生怕說,怕表達,缺乏主動性。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心里的想法無法正確流利的表達出來。此外,單純的課本內容講解容易導致學生興趣不高,尤其13級學生采用的聽說教材,材料篇幅過長,生詞較多,且詞匯難度遠遠超過了大二學生所需掌握的要求。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尤其遇到文本難度較大,文章較長時,會感覺枯燥,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也比較低。
三、改進聽說課程教學方法初探
針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特點,應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法,以此切實提高學生的聽說能能力,符合學院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1.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教師在授課初期,應幫助學生學習基本語音知識,或開設相關課程。從音標開始系統(tǒng)學習,掌握連讀、重讀、弱化、英美發(fā)音差異等相關知識,按正確的指導方法,可以跟著有聲文本進行訓練,逐步養(yǎng)成正確的語音習慣。這不僅有助于聽力的理解,也有益于口語的表達。此外,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助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課外多閱讀英文報刊雜志,原版名著等,多聽新聞廣播,不斷擴大詞匯量。有充足的詞匯量是練好聽說的基礎。對于經常出現在聽力材料中的詞匯,如同義詞、同音異義詞等,應做好筆記,形成一定的積累,以便于在聽力過程中,根據具體語境,正確理解所聽內容。
聽力文本中,復雜的長句不可避免。因此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長句。對于長句中的復雜結構,冗長的信息,能夠抓住重點內容。這需要長期的訓練積累,需要鼓勵學生堅持多閱讀,多分析,從原先學習詞、句到慢慢轉換為能夠從整體語篇進行分析,把握有效信息。整個聽力訓練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教師在授課時,應做到精聽和泛聽有效地結合。對于復雜有難度的長句,挑選出來具體分析講解;對于文章內容大意的掌握,需要結合泛聽,從整體語篇進行有效分析。對于精聽,教師可以將課本提供的習題形式適當改編,將重要的,有難度的段落提取出來,做成聽寫填空、聽寫改錯或是讓學生跟讀。針對于泛聽,教師可以將整篇文章完整放給學生聽,可以讓學生在聽完之后簡述文章大意,或回答有關說話人身份、說話人之間關系等較簡單問題。
2.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積累。單純的講解課本內容,完成課后習題,這樣的模式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課堂也較為單調枯燥。因此在聽一份材料之前,教師可以適當增加相關背景知識的補充??梢哉遗c之相關的影視片段,英文文章等,既可幫助學生減少聽力過程中將會出現的知識障礙,又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人文知識,增加詞匯的積累,并鼓勵學生課后進一步去搜集相關知識材料進行閱讀,下次上課時可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分享。
對于文化差異引起詞匯意義的不同,教師可以在講解該詞匯時,除了講解詞義,還可以補充介紹該詞背后的文化內涵,并拓展到其他相關詞匯,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給出與之相似的例子。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不能僅僅依賴于老師課上的補充,更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前可以去搜集相關資料,了解相關知識,增加知識積累。
3.培養(yǎng)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學習不積極主動,有部分原因在于對該課程興趣不濃厚,甚至不感興趣。若課堂講解枯燥無味,只是簡單地放音頻、對答案的模式,那學生很難對這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英語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聽說課程的教學需要科學的安排。聽力訓練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若訓練時間過長,學生則會出現疲勞,學習效果也不佳。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課程內容的講解以及授課方式。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本材料,對于不適合的語篇進行替換,注意聽力材料選取的多樣性,針對有些材料,進行適當補充,增加學生的新鮮感。聽力訓練是精聽與泛聽相結合,根據聽說課程的安排,一次三節(jié)課,因此通常在第一節(jié)課,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適合安排精聽訓練,對聽到的語音和語意有較透徹的掌握。在學生逐漸產生疲勞時,選擇泛聽材料進行訓練,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聽說課程,是聽與說相結合。因此,在整個聽力訓練過程中,要穿插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梢越M織學生對于所聽材料的話題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感想;或是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自行搜集相關材料,展示自己的所學所想。“說”這項技能是需要反復訓練的,要多增加學生口語表達的機會。通過復述,跟讀,討論,總結,對話,演講等多種途徑,使得學生從傾聽模仿到最終能夠自如且正確的進行英語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后多聽英文材料,多閱讀原版文章等,以便于學生熟悉不同語音語調,擴大知識面,培養(yǎng)語感,增加詞匯量。教師可以定期抽查自主學習成果。從一開始,可能會是督促學生學習,到逐步發(fā)展為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學生在實際感受到自身英語能力不斷提高的時候,會越來越有信心,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長此以往,自主學習能正真起到應有的成效,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能力。
四、總結
聽說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教師根據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探索出適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因材施教。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因此教師要能夠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獨立學院人才。
參考文獻:
[1]Osada,N.(2004).Listening comprehension research:A brief review of the past thirty years.Dialogue,3:53-56.
[2]劉龍根,苗瑞琴.外語聽力理論與實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3]吳道存.怎樣教好英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周東麗.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聽力教學方法初探[J].太原大學學報,2009:123-126.
【基金項目】南通大學杏林學院教育教學研究基金一般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3J203.
作者簡介:
張莉莉(1987.10-),女,江蘇南通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外語教學。
宋建清(1976-),男,江蘇南通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語教育與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