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 要] 踐行“情知教學”,教師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有“情知教學”思想,有實施“情知教學”思想的能力,有實施“情知教學”思想的道義感?;趯W校層面,可以從交流、評價、展示三方面幫助教師理解和認同“情知教學”思想,通過文獻研究、調查研究、實踐研究培養(yǎng)教師實施“情知教學”的能力,加強師德建設以提高教師實施“情知教學”的道義感。
[關鍵詞] 情知教學;思想;能力;道義感
“情知教學”思想是教育家冷冉先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情知教學”思想的基本內容是:在教學過程中將認知心理和情性心理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教學的著眼點是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運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構建課堂教學的“立體結構”,課堂的信息傳遞既有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又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以及交流引起的連鎖反應。
這一教學思想對我國當下的教學改革和發(fā)展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要落實這一教學思想是有前提條件的,最根本的條件是教師要具備相應的素質。具體來說,教師要具備以下“三有”:有“情知教學”思想,有實施“情知教學”的能力,有實施“情知教學”的道義感。
一、使教師有“情知教學”思想
凡是高質量的教學,都是有先進教學思想的教學。冷冉先生說:“學校的一切活動只不過是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而已,至于它的質量和效果,則首先取決于教育者的思想?!苯處熡惺裁礃拥慕虒W思想,他們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
要落實“情知教學”思想,教師就必須樹立“情知教學”思想。實踐證明,要使教育家提出的教學思想被一線教師熟練運用,學校管理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理解
要使教師樹立“情知教學”思想,首先就要使教師深刻理解這一教學思想。理解了才能認同,認同了才能踐行。為此,筆者所在的學校開發(fā)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課程——“價值引領”課程,以“情知教學”思想引領課程內容設計,由學校聘請資深研究人員、學校領導、骨干教師主講。這門課程,不僅給教師提供了聽別人講的機會,還給了他們互相交流的機會。語言交流的過程就是思維運行的過程,相互交流可以加大教師的思維含量,比單純聽別人講更有實效性。另外,教師間的相互交流還是一個反饋、補充、矯正、整合的過程,有助于教師理解“情知教學”思想。
(二)抓評價
這里說的評價是指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我們把課堂教學評價的重心放在體現(xiàn)“情知教學”思想的行為上——看“情”與“知”是否統(tǒng)一,是否著眼于教會學生學習,是否體現(xiàn)了“立體結構”。這樣的評價,對教師理解和認同“情知教學”思想起到了很好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三)抓展示
這里說的展示是指教師展示體現(xiàn)“情知教學”思想的行為,這就需要教學管理者開展有效的引導和組織活動,發(fā)掘教師這樣的行為。筆者所在的學校除了采用領導發(fā)掘的方法外,還鼓勵教師自己發(fā)掘、同伴之間互相發(fā)掘。體現(xiàn)“情知教學”思想的行為被發(fā)掘出來之后,再通過一定的形式展示出來,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也可以在交流會上展示,還可以在學校的報紙等交流平臺上展示。這些展示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師對“情知教學”思想的理解和認同。
二、使教師有實施“情知教學”的能力
教師樹立了“情知教學”思想,要把它落到實處,還要有相應的教學能力,這是落實教學思想的一個保證條件。怎樣提高教師實施“情知教學”的能力呢?冷冉先生說:“這種措施(指開展群眾性科研活動)比把人組織起來上大課、聽報告那種學習方法更為有效?!薄斑@是在新的形勢下培養(yǎng)骨干力量,造就一大批教育工作上的明白人和能人的主要途徑?!惫P者所在的學校把“情知教學研究”作為學校的主要研究課題,把組織全校教師開展校本教學研究活動作為提高教師實施“情知教學”能力的主要方式,重點抓以下三種研究:
一是做好文獻研究。在文獻研究中,組織教師學習冷冉先生著作和與“情知教學”相關的理論以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在個人學習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開展“讀書論壇”活動。
二是做好調查研究。研究的起點是問題,把問題找準了,課題研究就有針對性。學校對教師、學生、家長分別進行了調查,掌握第一手數(shù)據(jù),最后撰寫調查報告。
三是做好實踐研究。具體包括四項活動:
第一項是設計活動。設計是把理念性思維推向可能性思維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原有認識合理性的檢驗,對于實踐則是一次周密的計劃安排??梢哉f,“設計”是研究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有的教師設計出“20+15”模式,即課堂上用25分鐘相互交流上節(jié)課預習的內容,用15分鐘獨立預習下節(jié)課內容;有的教師設計出“三段七步”模式,即自主預習—表達交流—檢測反饋;有的教師設計出“四環(huán)節(jié)”的模式,即預習—質疑—交流—運用;等等。
第二項是實踐活動。研究過程中的實踐(實驗)既是驗證“設計”可行性和實踐性的手段,又是教學研究的落腳點。所以在“設計”之后,我們又組織教師按照設計出的辦法開展實踐。這項活動特別強調的一個原則是“人人參與”,目的是讓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能體現(xiàn)“情知教學”思想。
第三項是反思活動。人們對任何問題的認識過程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通過反思,會發(fā)現(xiàn)原有的認識存在錯誤和疏漏,因此要重新思考,改造原有的認識,補充新的認識。我們在組織教師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時,始終堅持的原則是“肯定亮點,重在改進”??隙咙c,就是讓教師知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哪些行為是符合“情知教學”思想要求的,以便于他們自覺堅持做下去;重在改進,就是讓教師知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哪些行為是不符合“情知教學”思想要求的,進而找出改進的辦法。
第四項是概括活動。這里說的概括活動,就是對研究過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并做出科學的結論。心理學認為“有概括才能遷移”,這就是說,通過概括教師可以將在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認識成果運用到生活中的多種情形。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組織教師對教育實踐經驗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形成概括性的認識,或寫出案例,或寫出論文和研究報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對于所獲得的知識,只有把它建構起來,才能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學研究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教師圍繞著“情知教學”開展了課題研究,就會將“情知教學”的知識轉化為實施“情知教學”的能力。
三、使教師有實施“情知教學”的道義感
教師有了教學思想,就知道了自己在教學中該做什么事情;有了教學能力,在教學中就能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但有了這兩點還不能保證他們花力氣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實施“情知教學”的著眼點是教會學生學習,即“教會學生以最好的情緒和態(tài)度,運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概括地說,它所追求的目標是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會學習和愛學習。然而,通常的教學評價(包括考試)的內容大都局限在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解題能力)上,對于“會學習”和“愛學習”很少有人去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使教師覺得不教學生“會學習”和“愛學習”對自己沒有什么影響。
冷冉先生認為,師德的根本問題是“要有一個為后一代終身負責的思想”。教師如果有了這種道義感,不論是否有人對教學生“會學習”或“愛學習”進行評價,他們也會出于“為后一代負責”的意識而自覺地去做這件事。鑒于此,我們圍繞“為學生終生負責”為主題加強了師德建設,具體做法包括:開展“情知教學話師德”、從身邊尋找?guī)煹掳駱印⒆蠲澜處燂L采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努力發(fā)掘教師身上“為學生終身負責”的品質,使其成為踐行“情知教學”的強大的精神動力。只有打造一支有教學道義感的教師團隊,才能把“情知教學”思想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 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