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艷
食管癌是人類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它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而我國又是世界上食管癌的高發(fā)地區(qū)。手術是治療食管癌主要方法,2002年3月~2005年3月我院共行食管癌根治手術58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將食管癌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齡45~77歲,平均61歲。手術徑路視病變部位而定,中下段食管癌采用左胸切口27例,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左頸、左胸切口21例,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左頸、右胸、上腹切口10例。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制訂護理計劃 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因人而異制訂護理計劃,采取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
2.1.2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應加強心理疏導,向患者和家屬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并請手術成功的患者講述親身感受或由護理人員講述給患者聽,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準備,能夠積極配合手術,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還要講述家屬在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影響是更重要的一面,通過家屬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1.3 術前準備 (1)備皮范圍根據不同手術徑路,滿足手術無菌需要。(2)呼吸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床上有效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增加肺通氣量,對長期吸煙,晨起有痰者必須做好呼吸道準備,可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每天2次,至痰易咳出或無膿痰為止。(3)生活習慣訓練:指導術前禁煙,練習床上大小便、翻身、拍背等。(4)完善術前輔檢,查看各項指標是否正常,必要時給予營養(yǎng)支持,以利于術后康復。(5)胃腸道準備,術前晚、術晨,清潔灌腸1次,術前禁食12h,術晨同時置胃管和腸道營養(yǎng)管。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 硬麻加全麻護理常規(guī),保持病室清潔消毒,紫外線空氣消毒, 每天2次,室溫維持在22℃~25℃左右,濕度在55%~60%左右。
2.2.2 生命體征的觀察 給予心電監(jiān)護,注意觀察神志、血壓、呼吸、心率、體溫、血氧飽和度、心電圖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血氧飽和度>94%,觀察有無嚴重心律失常和ST-T改變等。
2.2.3 并發(fā)癥的觀察 床邊備氣管切開包及搶救物品,術后1~3天內嚴密觀察有無大出血傾向,術后4~10天觀察有無胸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吻合口感染或吻合口瘺。在本組病例中有1例患者術后2天突然出現胸悶氣急、患側頸部皮下有捻發(fā)感,考慮是氣胸引起的皮下氣腫。
2.2.4 呼吸道管理 (1)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3~4L/min,術后2~3天遵醫(yī)囑及時停氧,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如噘嘴呼吸,吸呼之比1∶2。(2)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痰液排出。病情允許給予半臥位,每1~2h給患者翻身1次,以借助重力作用促進氣管內黏液移動,便于痰咳出。同時叩背,協助患者咳嗽排痰,護士在患者咳嗽和深呼吸的呼氣期應用雙手加壓胸骨以下肋區(qū),以免限制膈肌的正?;顒?,增加膈肌復位時的反彈力,加強咳嗽效果[1]。或患者咳嗽時護士站在手術側,雙手扶住患者的左上腹,患者咳嗽時給予加壓,增加膈肌作用力,促進排痰,咳嗽完畢時松手,深呼吸2次,再重復前述動作[2]。(3)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或藥物治療。必要時吸痰。血氧飽和度≤94%則鼓勵患者咳嗽排痰,防止痰栓阻塞引起肺不張。
2.2.5 管道護理 保持管道通暢、密閉、無菌,掌握拔管指征。
2.2.5.1 胸管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壓、扭曲、滑脫及阻塞。離近端胸管10~15cm處每1~2h定時擠壓胸管,防止血塊阻塞胸管。觀察水柱波動情況,準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保持胸管閉密,離床活動或傾倒引流瓶時用兩把血管鉗夾緊胸管。一般術后3~5天拔除胸腔引流管。
2.2.5.2 胃管 保持胃管通暢,注意引流液的性狀。為防止胃酸刺激吻合口,胃管內給予5%碳酸氫鈉250ml沖洗,每天2次。
2.2.5.3 營養(yǎng)管 腸蠕動未恢復前采用鼻空腸營養(yǎng)管連續(xù)輸注法,在12~24h內持續(xù)滴注全天量的營養(yǎng)液。為防止營養(yǎng)管阻塞,輸入前后均用少量溫開水沖洗管道。注入藥物時藥物應碾碎充分溶解后才能注入。輸注時應注意營養(yǎng)液的濃度、速度及溫度。速度:要求由慢到快,手術第1天輸入平衡液500ml+10%KCl 30ml+10%NaCl 50ml,空腸營養(yǎng)管內注入莫沙比利5mg,Tid,以促進腸蠕動,使腸道適應,促進腸功能恢復。第2天予能全力500ml與平衡液500ml+10%KCl 30ml+10%NaCl 50ml同時輸入,如無腹脹、腹痛、惡心等不適,速度可由15~30滴/min,逐漸增至60滴/min。之后給予能全力500~1000ml/d,平衡液500ml+10%KCl 30ml+10%NaCl 50ml同時輸入。溫度:營養(yǎng)液溫度38℃~40℃左右,過涼易引起腹瀉,過燙易燙傷腸黏膜[3]。
2.2.6 飲食指導 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后正確指導患者飲食。應從飲水→流質→半流質→軟食→普食過渡,切勿操之過急。飲水為60ml/2h,若無腹脹、腹痛、惡心等不適,次日過渡到流質,要求為無渣飲食50ml/h或6~8頓/d,每頓<200ml,如無上述不適,7~10天左右可以進食燉雞蛋、軟面條等營養(yǎng)豐富的半流質飲食。囑患者飲食上一定要循序漸進,少量多餐,進食時多加咀嚼,切勿狼吞虎咽,防止因食團過硬、過大損傷吻合口[4]。
2.2.7 功能鍛煉 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3~5天),以促進肺膨脹及血液循環(huán),2個月后指導患者經常吃面包、饅頭等飲食,以增加吻合口彈性。
【參考文獻】
[1]薛慧生,程蘇玲.健康教育在開胸圍手術期呼吸道管理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0,15(4):289-290.
[2]江賓,趙素蘭.經左胸切除食管癌術后協助咳嗽方法的改進.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2):25.
[3]曹偉新.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01-102.
[4]韓順玲,白景芝.內鏡下支架置入術治療食管狹窄的飲食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