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洪文 趙曉蘭
【摘要】目的 對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中出現(xiàn)的差錯和與之配套的防范措施加以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在2013-2015年所有出現(xiàn)于西藥房的各種處方調劑差錯事件,對其事件類型加以總結,并分析與之對應的各種防范措施并加以制定。結果 2013-2015年本院門診西藥房共計開具處方2374例,2013、2014、2015年分別為960、779、635例,分別出現(xiàn)處方調劑差錯41、32、25例,年差錯率分別為4.27、4.11、3.94%。在上述各種調劑差錯中,藥品數(shù)量差錯、藥品類型差錯、用法用量差錯、用藥禁忌差錯、其他類型差錯分別為24、16、23、32、4例,分別占比24.49、16.33、23.47、32.65、4.08%。在此之中,西藥房處方差錯原因中又包括從業(yè)人員對用藥禁忌不熟知、藥品包裝相似、同種藥品不同規(guī)格、藥品名稱相似及其他原因,分別有3、28、26、31、10例,分別占比3.06、28.57、26.53、31.63、10.21%。結論 對于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方面有效降低差錯率這一方面,對以上六個層面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會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獲得較好的效果,具備進一步開展臨床研究和改進的價值。
【關鍵詞】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差錯;防范措施
本次研究活動就本院門診西藥房在處方調劑層面上出現(xiàn)的差錯分析并由此獲得的解決問題方法措施加以盡可能深入的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在本研究所涉及的范圍中,所收錄的門診西藥處方調劑差錯事件無一不來自2010-2015年本院檔案庫中的《藥劑科醫(yī)療糾紛、事故、差錯事件登記薄》這一文件中所記錄的時間,總共98例。
1.2 方法
對本研究中所涉及的事件以“回顧性分析”這一形式開展,將上述98例“入選”的事件從差錯原因、事件類型、年差錯率之類方面加以相應的分類統(tǒng)計。
2 結果
本院門診西藥房于2013-2015年先后開具2374例處方,按照上述時間發(fā)生、收錄時間來分,可見2013年1-12月出現(xiàn)處方調劑差錯共計25起、2014年1-12月出現(xiàn)處方調劑差錯共計32起、2015年1-12月出現(xiàn)處方調劑差錯共計41起。諸如2013-2015年本院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差錯分析、2013-2015年本院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差錯事件類型詳細情況則分別以表1、表2列出。
3 討論
處方調劑這一工作環(huán)節(jié)又叫“處方調配”,具體而言,便是醫(yī)院臨床工作中所開展的發(fā)放藥品、核對處方、調配處方、審查處方、處方收集等活動的總和,而具體而言,所謂“臨床處方”這一范疇則囊括了制劑處方、醫(yī)師處方等多種形式。在本研究中,深入探究分析了本院的醫(yī)院門診西藥房處方做出現(xiàn)的一系列調劑差錯,從其中看出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差錯的主要“出現(xiàn)位置”囊括了發(fā)藥、調配、審核、處方開具等活動過程中任何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而在本研究獲得的結果中也不難看出,主要的處方調劑差錯一般都出現(xiàn)在用藥禁忌差錯、用法用量差錯、藥品數(shù)量差錯之類方面,造成了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包括同種藥品不同規(guī)格、不同藥品外觀等方面較為相似、醫(yī)師或藥師等從業(yè)人員對于用藥禁忌不熟知、藥品名稱較為相似之類都會造成各種形式的臨床差錯。由此,本研究總結了上述諸多方面的原因,最終獲得來自三個層面的“差錯因素”——具體而言,其總共包括處方審核及發(fā)藥因素、處方調配因素、醫(yī)師因素三個層面。細言之,處方審核及發(fā)藥因素的最主要“來源”在于護士、藥師等從業(yè)人員工作過程中缺乏仔細導致,本院相關層面進行的核對發(fā)藥、配藥、處方審核等活動的執(zhí)行者都是同一名臨床藥師,故而其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省略”二次核對的情況。而除了缺乏應有的藥師核對這一“工序”外,臨床護士所開展的藥品種類核對活動也顯得不甚嚴格,由此很容易造成各種形式的處方差錯。而處方調配因素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應有的調配人員數(shù)量,出現(xiàn)較大的工作密集程度造成,其主要原因多和藥物擺放位置變動、藥品存放超過使用有效期以至失效、存儲不當、用藥量計算錯誤、藥品規(guī)格不同、藥品外包裝相似、藥品名稱相似之類。
為對上述情況盡最大努力加以減少,本文認為需要采取六種防范措施:(1)將一系列院內規(guī)章制度加以建立健全,從而有效提升各崗位工作人員所具備的工作責任心,有效提升醫(yī)護工作人員所應有的業(yè)務水平。(2)針對一些工作涉及調配處方之類活動的從業(yè)者組織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活動,從而使其可以將每日工作中“四查十對”活動落到實處。(3)嚴格把關藥物質量,對藥品有效期加以細致化,并建立“每日過期藥品檔案”,并對其存儲及擺放層面的要求加以嚴格化。(4) 特殊存放和歸類特殊藥品,從而防止藥品質量受影響的狀況。(5) 細致記錄處方調劑差錯,并細致分析常見差錯事件,對問題加以積極糾正。(6)定期統(tǒng)計、匯總處方,對其加以相應的糾正及排錯。
總之,對于降低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的差錯率,其以上六點相應防范措施于臨床中實行較為有效,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改進。
【參考文獻】
[1]金炎,胡芳,張夏蘭,等.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差錯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國藥物評價,2015(2):126-128.
[2]吳鳳娟.門診西藥房處方調劑差錯分析及防范措施[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4(14):1862-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