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啟英 李亞蓉 方善瓊 陳亞林
【摘要】目的 探討應用層級管理法進行護理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從我院選取120例護理人員,由計算機隨機分取,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護理人員,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對照組中60例護理人員的管理方法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的60例護理人員則給予層級管理法進行管理。將觀察組護理人員和對照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效果進行對比,并同時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得分和操作技術得分以及患者滿意程度。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人員在經(jīng)過不同管理方法后,其中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得分和操作技術得分以及患者滿意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數(shù)據(jù)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層級管理法在護理人員的管理應用過程中,效果良好,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水平,還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人員;層級管理法;臨床效果
醫(yī)院職能內容除了相關主治醫(yī)師的工作內容外,護理人員工作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護理工作質量和醫(yī)院對護理人員的管理工作息息相關,管理工作直接對護理工作質量產生影響[1]。在醫(yī)院護理工作管理方法中有很多管理方法,其中護理層級管理是近些年來較為受到矚目的管理方法。在護理層級管理過程中,主要將患者的護理分級為四個界別,比如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而護理人員的分級則為高級護理人員、中級護理人員、低年資護理人員以及實習護理人員等[2]。在臨床中與護理層級管理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作者在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中在本院選取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人員的管理方法進行相關研究和評估,現(xiàn)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作者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選取研究內容中的120例護理人員,計利用算機隨機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護理人員,并將這兩組護理人員作為臨床研究對象,觀察組共60例護理人員,其中包含女性護理人員28例,男性護理人員32例,年齡在21.23~42.23歲之間,平均年齡經(jīng)計算為(30.11±5.42)歲,護理人員平均體質量為(56.82±9.56)kg,平均身高為(164.45±8.15)cm。其中本科學歷的護理人員為20例,大專學歷的護理人員為30例,中專學歷的護理人員為10例;對照組共60例護理人員,其中包含女性護理人員30例,男性護理人員30例,年齡在22.25~40.2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經(jīng)計算為(31.77±6.77)歲,護理人員平均體質量為(58.22±7.57)kg,平均身高為(163.77±4.77)cm。其中本科學歷的護理人員為15例,大專學歷的護理人員為35例,中專學歷的護理人員為10例。在本研究項目開始之前,以上所有參與本次實驗的相關護理人員對本實驗項目有足夠的了解,參與此實驗項目均屬于自愿行為,同時簽署實驗相關自愿協(xié)議作為證據(jù)。為貫徹倫理學原則,在整個實驗進行過程中,所有護理人員均可以隨時退出。以上所有護理人員在一般資料方面,如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以及病程等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5),因此以上病例在實驗過程中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照組中60例護理人員的管理方法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的60例護理人員則給予層級管理法進行管理。
常規(guī)管理方法:院方護士長統(tǒng)一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對護理人員的工作日常進行分配。
層級管理法:根據(jù)觀察組內部護理人員的職稱和學歷以及工作經(jīng)驗等情況,將護理人員分為護士長和護理組長以及責任護理人員,另外還有助理護理人員,總共為四個級別。在護理工作過程中,每一層級別的護理人員都有自身明確的責任。
護士長職責。根據(jù)護理部門要求,根據(jù)科室實際情況,制定與本科室情況相符的工作計劃,并落實執(zhí)行計劃,定時檢查和總結相關科室的護理工作情況;了解護理人員的具體情況,實行人性化排班;對整個科室的護理工作情況及時了解;培訓相關護理人員;開展新護理業(yè)務;查房;掌握醫(yī)院護理工作制度和護理人員工作質量以及患者護理方面的需求;定期開會,總結工作經(jīng)驗,面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護理組長職責。對風險較高和護理技術要求高的患者進行護理;發(fā)現(xiàn)科室中的高危因素;做好預防工作;處理醫(yī)患矛盾;突發(fā)情況安排相關人員搶救危重患者;護理工作檢查;對二級和三級病房進行查房;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培訓;吸收意見或者建議;協(xié)調其他科室工作人員。
責任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按照護理組長所分配的內容進行工作;告知患者醫(yī)囑;觀察患者病情;記錄護理工作;對患者進行全程護理;綜合護理。
助理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助理護理人員進行護理人員所指導的工作;負責患者的日常護理。
將觀察組護理人員和對照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效果進行對比,并同時對比兩組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得分和操作技術得分以及患者滿意程度,并對其進行分及討論。
1.3.觀察指標
顯效: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高。
有效: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患者較為滿意。
無效: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術水平無變化甚至倒退,患者對護理有不滿意情緒。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數(shù)據(jù)處理
在實驗結束后,將本研究項目所有實驗過程中的研究結果數(shù)據(jù)準確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可信區(qū)間以95%作為標準。當數(shù)據(jù)比較結果為p<0.05時,說明數(shù)據(jù)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本研究項目中,研究結果相關的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形式表示,對比結果的檢驗方法為χ?檢驗。
2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人員在經(jīng)過不同管理方法后,其中觀察組的理論知識得分和操作技術得分以及患者滿意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護理人員總有效率經(jīng)過χ?檢驗,檢驗結果為p<0.05,說明兩組數(shù)據(jù)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患者治療期間,其護理過程能體現(xiàn)出一個醫(yī)院整體的工作情況,且可以對患者造成直接影響[3]。因此,對護理人員進行科學化管理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護理層級管理方法為醫(yī)院較為新興的管理護理人員的工作方法,其關鍵點在于根據(jù)護理人員的相關經(jīng)驗和能力等實施不同層次、級別的標準護理工作管理。護理層級管理系統(tǒng)善于在實際護理情況中找到解決所存在問題的方法,提高醫(yī)院護理工作效率和質量水平。據(jù)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人員總有效率90%均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人員總有效率60%,p<0.05,說明兩組數(shù)據(jù)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人員增加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患者也得到更為滿意的護理體驗,說明層級護理管理的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層級管理法在護理人員的管理應用過程中,效果良好,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水平,還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石蘭萍,張云芳,李榮等.國內外護理層級管理現(xiàn)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87-88.
[2]龐玉連,陳錦秀,王亞華等.護理層級管理在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中的作用[J].醫(yī)學信息,2015,(40):304-305.
[3]何玉華.護理層級管理在門急診護理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河北醫(yī)學,2011,17(8):1096-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