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卉 陳秀蘭
【摘要】本文就我科收治的十七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護理評估、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呼吸護理、飲食指導、用藥護理、皮膚和口腔護理等方面的護理體會進行了總結。根據(jù)心衰分級,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并嚴格實施,縮短了患者住院天數(shù),并且,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提高。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護理
心力衰竭是指在靜脈回流正常的情況下,由于心肌收縮力下降,心室舒張功能受損、排血受阻,使心排血量不足以維持機體代謝需要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它以肺循環(huán)和體循環(huán)淤血及組織灌注量不足為特征,又稱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種心臟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其癥狀反復發(fā)作,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控制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成為這類患者的護理目標。選自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7例心力衰竭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齡在66-81歲,其中,冠心病5例、高心病7例,擴心病5例。
二、做好心理護理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癥狀反復出現(xiàn),加重時活動受限,且多次住院治療,患者會擔心疾病的預后及由此產(chǎn)生的治療費用,心理上均有一定程度的焦慮、抑郁。負面心理易加重心衰,所以應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對各種不適癥狀的訴說,通過具體分析和解釋,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消除患者的顧慮和不必要的悲觀失望情緒,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三、健康教育 慢性心衰患者不僅需要積極合理的治療和護理、更需要在疾病認知、飲食、休息、心理等方面獲得指導,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的差異,個性化的講解心衰相關知識,教會患者自我監(jiān)測,如心衰癥狀的觀察、藥物的副作用、病情惡化的征兆等,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動其自身康復能力,積極參與心衰的防治,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四、休息與活動:休息是減輕心臟負擔的重要方法,根據(jù)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合理安排。心功能Ⅲ級的病人,應嚴格限制體力活動,每天需有充分的休息,但進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可自理;心功能Ⅳ級的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進食、洗漱、大小便均需在床上,協(xié)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呼吸的臥位,如高枕臥位、半坐臥位、按時協(xié)助變換體位并進行四肢的被動活動防止併發(fā)癥的發(fā)生。除了體力上需得到充分的休息外,還要使病人精神上得到充分的休息,精神緊張、焦慮或抑郁都直接增加心臟的工作量,又會引起睡眠質量的下降和消化不良,而間接地加重心臟負荷。因此必須做好心理護理,使病人的心情舒暢、精神放松、情緒穩(wěn)定。為使患者得到合理的休息,還需與主管醫(yī)生協(xié)商治療措施的合理實施。盡量集中治療時間,增加患者放松的時間,對于穩(wěn)定病情,提高治療效果意義重大。
五、呼吸困難的護理:協(xié)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臥位,如高枕臥位、半坐臥位或端坐臥位。減少靜脈回流。為病人提供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保持病房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根據(jù)病人缺氧程度遵醫(yī)囑給予氧氣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嚴重缺氧4-6L /min。 協(xié)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或減輕病人呼吸困難和缺氧。
六、合理飲食 飲食原則為低鈉、低熱量、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還應少食多餐,因飽餐可誘發(fā)或加重心衰。特別要注意晚餐不宜過飽,飯后不再進食??刂剖雏}量,食鹽量<5 g/d。 對限鹽不易接受的病人,要給與耐心的解釋,反復說明限鹽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 液體攝入量應以每天1.5~2.0 L為宜。對于心力衰竭治療療效不理想的患者應嚴格限制水的攝入量,不超過800 ml/d。
1.少量多餐。以避免餐后胃腸過度充盈及橫膈抬高,增加心臟負荷。
2.限制鈉鹽,這是控制心力衰竭必須的飲食要求。心功能I級者每日食鹽量約5g,Ⅱ級者約2.5g,Ⅲ級者約1g。若水腫較重時,則需無鹽飲食和低鉀飲食。
3.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g,不宜太多,以免增加心臟負荷。
4.進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堅硬、油膩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產(chǎn)氣的食物,如豆類等。
5.飲食應多攝取含豐富纖維素及維生素的食材。在應用洋地黃治療時,忌食含鈣高的食物。
6.禁止飲酒吸煙。
七、合理用藥 強調藥物治療的必要性,使患者了解用藥的目的、劑量、副作用、正確的服藥方式、藥物中毒的表現(xiàn)、漏服的補救措施。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年齡大、依從性差的患者由護士幫助患者服藥,以免發(fā)生嚴重后果。
心力衰竭的常用治療藥物包括洋地黃類藥物、血管擴張劑、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護士需掌握各種藥物的禁忌證、不良反應及中毒癥狀,用藥過程中及用藥后密切觀察,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
1.洋地黃類藥物:洋地黃類藥物中毒癥狀包括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通常是洋地黃中毒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聯(lián)律、房性心動過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等,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在患者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出現(xiàn)惡心嘔吐、心動過緩,或心電監(jiān)護出現(xiàn)新的心律失常,應及時向醫(yī)生報告。靜脈注射洋地黃類藥物時,應緩慢推注,持續(xù)時間約15~20min。
2.血管擴張劑:血管擴張劑常見的不良反應為低血壓,反射性心動過速,表現(xiàn)為眩暈、心悸等,因此用藥時應從低劑量開始,嚴格遵照醫(yī)囑調整藥物用量,用藥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心率、血壓,一旦患者出現(xiàn)心率過快、血壓過低,或出現(xiàn)頭暈、心悸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調整藥物用量。
3.利尿劑:應用利尿劑,特別是強效利尿劑時,可能會出現(xiàn)水、電解質的平衡紊亂,出現(xiàn)低血容量、低血鉀、低血鈉、低血氯。低血容量可以表現(xiàn)為尿量減少,體重下降過快,低血鉀可以表現(xiàn)為肌肉無力,腹脹,心電圖可以表現(xiàn)為明顯的U波。嚴格記錄24h出入液量,監(jiān)測體重變化,使每日體重下降維持在0.5~1.0kg左右,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向醫(yī)生報告。
八、皮膚護理,我科收治的這十七例慢性心衰患者均有活動受限,部分患者長期臥床,加之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全身及受壓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差,易形成壓瘡,尤其是背部、骶尾部、足跟等受壓的部位。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我們制定了相應的護理措施,首先,患者衣著寬松柔軟,床單、衣服干凈平整,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定時給與翻身、拍背、按摩受壓處,護理動作輕柔,防止皮膚擦傷。
九、做好口腔護理2-3次/每日,病房注意通風,防止交叉感染。
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排便用力加重心臟負擔,對心功能較差者,養(yǎng)成床上排便和定時排便的習慣,便秘時給與開塞露或緩瀉劑。
十一、出院指導:出院前做好患者的出院評估,評估患者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誘因、病因、復診、自我護理的了解程度,對飲食安排和活動的認知,定期復診的重要性,再次向病人及家屬介紹有下列情況需及時就診,無法解釋的疲勞,消化道癥狀,運動耐受性下降,新近發(fā)生的勞累性呼吸困難及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有下肢水腫加重,尿量減少或體重增加,以上內(nèi)容應強化患者及患者家屬記憶,以能正確復述為目標。在感冒多發(fā)季節(jié),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一旦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積極治療,避免情緒激動,保持愉悅的心情,以防加重心臟的負擔。
【參考文獻】
尤黎明,吳瑛 , 內(nèi)科護理學(第四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11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