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琴
【摘要】目的評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術后放療皮膚護理的效果。方法將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觀察組)作為研究的對象,取同期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為對照組,均行保乳術。其中,對照組患者術后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術后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著重強調皮膚護理,進一步對兩組患者皮膚反應情況進行對比評價。結果觀察組皮膚反應I級明顯多于對照組,II級、III級以及IV級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術后,基于放療過程采取皮膚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夠使皮膚反應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關鍵詞】早期乳腺癌;保乳術;皮膚護理
在臨床中,針對早期乳腺癌患者,通常會采取保乳手術[1]。但是,基于保乳手術后的放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皮膚反應。因此,針對皮膚反應采取有效護理方法非常關鍵。本次重點評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術后放療皮膚護理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次納入研究的觀察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我院,年齡分布在28歲至65歲,均值(46.7±1.3)歲;病灶直徑0.6cm至3.2cm,平均(1.9±0.3)cm;左乳27例、右乳13例。同期對照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年齡分布在29歲至64歲,均值(46.8±1.2)歲;病灶直徑0.7cm至3.3cm,平均(1.9±0.2)cm;左乳28例、右乳12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保乳手術治療,并在放療過程中使用6MeV-X射線進行調強放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法,即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避免患者局部皮膚受到刺激及污染,并保持皮膚的干燥及清潔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著重強調皮膚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干預內容包括:
(1)進行放療后0.5h,指導患者于病床行平躺位,采取10毫升的一次性無菌注射器抽取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5毫升,聯(lián)合8萬U的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在照射野局部皮膚表面進行均勻噴灑,維持約10分鐘,采取無菌面前,將患者表面巖性物質拭去,同時將沒有被吸收的藥液擦去。
(2)針對照射野局部皮膚進行高壓噴氧,具體做法為:在距離照射野皮膚1厘米位置,采取氧氣管進行高流量吹氧0.5h,將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鐘8L到10L,以此讓局部皮膚能夠維持干燥及清潔。
(3)使用皮膚噴灑金因肽在照射野局部皮膚上噴灑,噴灑劑量需適量及均勻,維持大概20分鐘之后,使用無菌面前將沒有被吸收的藥液擦去,1次/d。
(4)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響,通常會伴有焦慮、抑郁以及恐懼等不良心理。為此,在皮膚護理過程中,需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積極與患者溝通,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使患者在皮膚護理過程中能夠充分配合,進而使皮膚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1.3判定標準
放療結束之后,對患者的皮膚反應情況進行觀察、評價。以及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xié)會制定的有關“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分級標準”為依據(jù),將皮膚反應情況分為五個等級,即為:①0級:不存在任何變化;②I級:皮膚脫皮,或者有濾泡樣黯紅色斑存在;又或者表現(xiàn)為干性脫皮,出汗少;③I級:皮膚有觸痛感,或者存在鮮紅色斑;水腫呈中度;④III級:外部呈融合性脫皮,或水腫呈凹陷狀;⑤IV級:發(fā)生潰瘍癥狀,或出現(xiàn)出血壞死癥狀[2]。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S)作為計量資料,兩組對比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兩組對比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皮膚反應I級明顯多于對照組,II級、III級以及IV級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3.討論
保乳手術是治療早期乳腺癌的常用手術方法,術后配合放療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臨床顯示,在術后放療過程中,患者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皮膚反應。為此,在術后放療期間采取有效護理方法非常關鍵[3]。
本次研究針對早期乳腺癌患者,在保乳手術后放療過程中重點提到皮膚護理干預,同時在皮膚護理干預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還對患者采取了心理護理措施。有學者經(jīng)研究表明:針對早期乳腺癌患者,基于保乳手術后放療期間采取皮膚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夠使患者的皮膚反應得到有效改善,同時提高患者的美容效果;此次得出了與該學者較為相似的研究成果[4]。
本次觀察組患者采取皮膚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僅采取常規(guī)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中,皮膚反應I級26例(65.00%)、II級10例(25.00%)、III級4例(10.00%),0級和IV級均沒有;對照組中,皮膚反應0級沒有、I級13例(32.50%)、II級19例(47.50%)、III級19例(47.50%),7例(17.50%)級、IV級1例(2.50%)。結合數(shù)據(jù)可知,觀察組皮膚反應I級明顯多于對照組,II級、III級以及IV級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術后,基于放療過程采取皮膚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能夠使皮膚反應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參考文獻】
[1]鄭寶華.鞠微.宋瑩.早期乳腺癌保乳術后放射治療的護理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07(04):141-142.
[2]楊潤平.乳腺癌保乳術后放療的皮膚護理干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8(05):179.
[3]郭素萍.陳海燕.鄧益君.馮惠霞.乳腺癌保乳術患者放療期間局部涂擦三乙醇胺的效果[J].護理學報,2013,21(11A):37-39.
[4]封江平.乳腺癌保乳術后調強放療28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3,23(2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