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德全
走進語文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老師的講解多了,學生的品讀少了;語文課堂熱鬧了,讀書聲少了。在教學樓穿梭,已很難聽到令人心曠神怡的朗朗讀書聲。我們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偏見,認為誦讀會擠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影響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因而往往在教學活動中有意或無意的突出教師的講,淡化甚至忽視了學生的讀。針對這些現(xiàn)象,筆者呼吁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響起朗朗的讀書聲。
張定遠先生指出,朗讀,是語文學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不讀,學生就無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不讀,就不是語文課了。顧黃初教授生前特別指出,語文是“讀”的學科,“讀”是語文所特有的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引導品讀是理解文本的渠道。在語文課堂上常常會見到,問題提出后,教師左啟發(fā)、右啟發(fā),學生始終答不出,教師束手無策,非常著急。殊不知,此時,引導學生品讀尤為重要。很多問題,一讀則迎刃而解。正如古人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一篇文章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德國學者克司和伊瑟爾的接受美學認為:作品本身如果不經(jīng)過閱讀理解,就沒有任何意義,就永遠成為沒有生命的,死的語言材料,只有依靠讀者在讀的過程中主動地挖掘,才能實現(xiàn)文本意義的發(fā)生。
加強朗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需要。目前的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很多,而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學生“欠讀”。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述的那種“人聲鼎沸”的讀書場面很難看到了。沈德潛提倡的“密詠恬吟”的讀書方式也不多見了。不少教師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把課文讀一遍,或者在課上讀一兩個片段,這就算不錯了。更有甚者,只是讓學生在預習時泛泛地讀一下課文,一上課就開始講解、分析,整堂課沒有學生自己讀書的活動。新興的“滿堂灌”、“討論式”、“練習式”等等教學方式又幾乎占據(jù)了整個語文課堂,以致有的學生一課學完了,還不知道那些生字詞在什么地方,對課文的內容還不太了解,更不用說對文章語言的感知和對文章情感的體悟了。如此這樣,怎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朗讀教學!呼吁誦讀的回歸,讓我們的語文課堂響起朗朗的讀書聲。
首先,教師要勇于范讀!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范讀傳達著教師本人的情感態(tài)度,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fā)生共鳴。
學會自己范讀對語文教師是一個基本要求。教師切忌不分層次地統(tǒng)一用錄音磁帶范讀,因為朗讀磁帶一般由表演藝術家錄制而成,其閱歷和感情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當大的差距,且教材版本不一,大多錄音與課文有差別。如果不顧城鄉(xiāng)學生的差別,不考慮教學對象和教學條件,硬要機械使用,是達不到范讀應有的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滕王閣序》時,讀了一半,后改為教師自己誦讀,卻意外獲得了成功。調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喜愛聽自己的老師范讀。
其次,要運用形式多樣的讀法,充分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可以個別展示朗讀,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分組朗讀,無形中形成競賽,調動學生積極性;可以分角色朗讀通過人物語言展示人物個性。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還有領讀、帶讀、接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敖桃喽嘈g矣,運用在乎人”。筆者在教學《我與地壇》這篇課文時,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朗讀氛圍,在網(wǎng)上給學生找了很多地壇的圖片,并配以音樂,因勢利導通過朗讀來感知文本,學生很快感受到地壇景物的特點,體悟到了母親對史鐵生的關愛。省去了大量繁瑣的課文解析,學生輕輕松松完成了學習目標。
再次,讓語文課讀出個性、讀出風格?!伴喿x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文本有著不同感受和體驗,于是決定了學生朗讀方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不同,這是學生個性化地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表現(xiàn),是朗讀的靈魂。因此,在指導朗讀教學中應努力倡導學生個性朗讀,讓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學生的朗讀中展示不同個性美。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再看圖片,在充分感受意境美后,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最后課堂展示個性化朗讀。有的學生讀出了詩中奔放的激情,有的學生讀出詩中壯志難酬的哀怨。學生“眾說紛壇”,有的還加上了自己喜歡的動作。這些都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對文本的真實體驗,達到了真正意義的朗讀——個性朗讀,它的意義超越了朗讀本身——在讀中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
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不時地進行指導,在讀前提示要求,對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節(jié)奏等進行專門指導。在讀后進行糾正、講評。針對學生朗讀中音量偏小,速度過快,缺乏感情的缺點,一方面,進行個別輔導,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聲地大膽地忘情地朗讀。對有一定特色的朗讀,要鼓勵,促進其形成自己的風格。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文章多為典范作品,文質兼美。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安排一些時間朗讀吧,讀出背影中凝結的父子深情,讀出濟南冬天的宜人溫晴,讀出初春時節(jié)的新生與活力,讀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喜悅……讀吧,動口動心動容去讀,讀出語文的美來。
總之,語文是有聲的藝術,語言不是靜寂的字符,學語文就要誦讀,讓我們所有一線的語文教師乘著改革的東風,真正重視誦讀,讓我們的語文課堂響起朗朗的讀書之聲。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寶應縣畫川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