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強
卷卷老師:講述科學小實驗的導師,中學物理教師,同學們眼中無所不能的“神人”,因為頭發(fā)天生卷曲而得此別名。
小 璇:卷卷老師的女兒,初二學生,喜歡動手實踐來解答心中的“為什么”。
小 博:與小璇同齡的鄰居家的孩子,人小膽大,好奇心非常重。
小 斐:小博的雙胞胎妹妹,既喜歡看熱鬧,又喜歡親手嘗試一探究竟。
小璇的媽媽端來一盤洗好的蘋果,卷卷老師拿起一個蘋果說道:“據(jù)說大科學家牛頓從‘蘋果落地問題引發(fā)思考,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并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小斐說:“牛頓被蘋果砸中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老師說是因為重力的原因它才落地,我們人人都離不開重力。”
卷卷老師回答道:“是啊,重力是地球施加的,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因此我們扔出一個物體,它會落下來。我給你們做幾個有趣的實驗。我們都知道水往低處流,物體如果不穩(wěn)固,就會向低處運動,今天讓你們看一個反常的現(xiàn)象?!?/p>
【實驗器材】 兩把螺絲刀、鋼球、兩根光滑的木棍(長度大于1.5米)、一個籃球或排球等。
【實驗內容】 1.把兩把螺絲刀很自然地平放在桌面上,螺絲刀上的金屬棒靠近木柄的一端高,刀口處一端低。
2.將兩把螺絲刀的木柄處分開一定距離,寬度略小于鋼球的直徑,刀口端互相接觸。
3.將鋼球放在金屬棍中間略微靠上的位置松手,會發(fā)現(xiàn)鋼球向木柄方向滾動(如圖一)。
小璇、小斐和小博都覺得很奇怪。卷卷老師提醒他們仔細觀察,看誰先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卷卷老師反復把鋼球放上去,三個人仔細觀察。
小斐說:“我知道了,越往上開口越大,球會陷下去,上面的位置,鋼球可以陷入更低,因此向上滾動?!?/p>
小璇和小博經(jīng)她這么一提醒,也都認可這個結論。
卷卷老師贊嘆道:“小斐觀察仔細,善于動腦筋,很棒!實際上鋼球真的往高處滾動了嗎?”
“沒有?!比水惪谕暤鼗卮?。
小博說:“我們用籃球來做這個實驗能行嗎?”
卷卷老師答:“可以嘗試。不過,籃球表面粗糙,與木棍間的摩擦阻力大一些,不容易成功,一定要耐心仔細調整位置方可成功?!?/p>
三個人開始搬桌子,找東西,卷卷老師不斷給他們提建議。經(jīng)過多次嘗試,調整寬度和高度,終于成功了。最后他們玩得非常高興,因為他們看到大籃球一次次向“高處”慢慢自發(fā)滾動(如圖二)。
小博問:“老師,什么是物體的重心?”
卷卷老師:“重心就是一個點,即物體受重力的作用點。比如人體各個部分都受重力,但我們可以想象它受力的總效果,相當于作用在我們人體的某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人體的重心。一個物體重心低了,它的穩(wěn)定性就會更好。比如汽車,底盤做得很低,行駛中就會更穩(wěn),不容易翻車?!?/p>
小博道:“我明白了為什么賽車做得那么矮了?!?/p>
卷卷老師說:“我們要支撐住一個物體,如果支撐住了物體的重心,它就很容易穩(wěn)定。下面來看這樣一個有趣的小實驗?!?/p>
【實驗器材】 一支鉛筆、一把小刀(刀片和刀鞘部分之間的摩擦力要大一些的)。
【實驗內容】 1.把小刀刀尖豎著插入鉛筆側面。
2.不斷調整刀柄與刀的角度,直到筆尖可以穩(wěn)穩(wěn)地立在手指上(如圖三)。
小璇說:“這個實驗比較有趣,讓我們都來試一試?!?/p>
卷卷老師一邊看大家興致勃勃地做實驗,一邊給他們講解:“走鋼絲的人,常常拿一根長桿,做什么用呢?就是調整重心,使表演者的整個重心在鋼絲的正上方。走鋼絲的人通過訓練,對于重心感覺極為靈敏,通過身體和長桿的及時調整,實現(xiàn)精彩表演?!?/p>
“那么,怎樣才知道物體的重心在哪里呢?”小璇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卷卷老師答:“對于質地均勻的規(guī)則物體,重心在幾何中心?!?/p>
小斐問:“什么是幾何中心?”
卷卷老師答:“比如球體,重心就在球心處,再比如長方體,重心在中心對角線的交點處。”
小博插嘴道:“不規(guī)則的物體呢?”
卷卷老師自信地說:“通過下面的這個小實驗告訴你答案。”
【實驗器材】 一支鉛筆、一塊形狀不規(guī)則的薄木板(在不同位置打好兩個小孔)、細繩、長直尺、記號筆。
【實驗內容】 實驗過程1:
伸出一個手指,另一只手把鉛筆橫放在指頭上,不斷調整位置,直到鉛筆在指頭上穩(wěn)定,手指與鉛筆接觸的位置,就是這支鉛筆重心的位置(如圖四)。
實驗過程2:
1.用細繩拴在薄木板的一個孔上,將木板懸掛起來。
2.待穩(wěn)定后,拿長直尺和記號筆按繩垂直向下的方向,在木板上畫一條直線。
3.將裝置取下來,解開細繩,拴在另一個小孔上,再次懸掛起來。
4.重復步驟2,這樣兩條直線就會出現(xiàn)一個交點。
5.在交點上畫得重一點,標上字母G,這個點就是薄木板重心的位置(如圖五)。
小博問:“老師,失重是怎么回事?我從電視里看到宇航員在飛船里面飄來飄去,真好玩?!?/p>
卷卷老師說:“失重應該加引號,多數(shù)情況下重力并沒有真的失去,除非航天器離開地球十分遙遠。飛船在繞地球飛行時,重力提供了繞地球轉動的向心力,不再像在地球上一樣把人拉向地面,好像重力失去了?!?/p>
三個人聚精會神地聽著。
卷卷老師說:“要不我們接下來做一個小實驗來說明這種失重。”
【實驗器材】 純凈水塑料瓶、錐子、水。
【實驗內容】 1.用錐子在瓶子側面扎幾個小孔。
2.裝上水,水會從小孔向外噴射形成水流(如圖六)。
3.當放開手讓瓶子自由下落,仔細觀察,水流沒有了。
小斐疑惑不解地問:“在下落過程中,水流沒有了,怎么就是失重呢?”
卷卷老師說:“瓶中水因為感受到重力,會對瓶底和側壁有壓力,水才會從小孔向外冒出。在下落過程中,這個壓力突然沒有了,就好像水突然失去了重力?!?/p>
“可是水失去重力了嗎?”小博問。
“當然沒有,這種現(xiàn)象叫失重,實際上重力并沒有失去。除了失重,還有一種超重現(xiàn)象?!本砭砝蠋熃又v道,“當航天器加速上升離開地球時,航天員的身體會被緊緊地壓在地板上,假如他們的身體下有體重計的話,顯示的讀數(shù)會變得很大,遠遠超出自己正常的體重,這種現(xiàn)象叫作超重,與失重一樣,也是人的一種錯覺?!?/p>
卷卷老師手一揮,說:“走,跟我去搭乘垂直升降的電梯,你們可以直接體驗失重和超重現(xiàn)象?!?/p>
【實驗器材】 家用體重計、垂直升降電梯。
【實驗內容】 把體重計放在電梯的地板上,蹲在上面(好看清讀數(shù)),記下自己的體重,觀察電梯加速與減速時體重計的數(shù)值如何變化(如圖七)。
【原理解析】 人站在電梯里,正常情況下靜止或勻速升降時腳對底面是有壓力的,壓力的大小等于人的體重。但電梯加速上升時,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對底面的壓力大于體重,反之加速下降時,對底面的壓力會小于體重,相當于“失去了部分重力”。從理論上來講,若電梯自由下落,人的腳對電梯地板的壓力為零,即完全失重。
(編輯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