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更生 顧東升
夏文蘭從藝三十年座談會上我曾受邀發(fā)言,這30年,我感嘆很多,因為我親眼見證了夏文蘭的成長,親眼見證了一個繡花廠女工成長為一名百姓喜愛的女笑星;親眼目睹她們夫妻倆從草根藝術(shù)中走來,成為相聲界少有的夫妻檔。我很想借此機會寫一篇文章對夏文蘭從藝30年表示祝賀,可那次會嘉賓眾多,爭相發(fā)言,時間有限,只能即興淺談了些我與夏文蘭、倪明的友情及他們的作品、人品、藝品。雖只是即興,但興之所至,倒也覺得暢快、愜意。會上夏文蘭那么爽朗,漂亮,與倪明一唱一和,情投意合,睿智可樂。眼前之事余興還在,卻傳來驚天噩耗——夏文蘭病逝,突然間陰陽永隔,年輕的“蘭子”西去了——在悲切中我又一次打開電腦,找出為她從藝30周年所寫的文章草稿,并默默地瀏覽完整了它——
回眸夏文蘭從藝30年,一路走來,成績可圈可點。人生30年取得此等成績,真的得好好拾掇拾掇,探尋夏文蘭成功的秘笈,以供后來者汲取。夏文蘭的成長軌跡,主要得益于她成長路上的三個支點。
第一支點是三十年多前的“鹽城文化館”,即今天的鹽都區(qū)文化館。就是在這里,夏文蘭跨進了相聲藝術(shù)的門檻,從此就入了相聲的門。夏文蘭夫婦選擇在鹽都文化館舉行夏文蘭從藝30周年紀念活動,地點選對了,因為他們要感恩這塊寶地,要感恩鹽都的昨天,要感恩在文化館曲藝隊里的兄弟姐妹們:馬季江、王紅專、周海良、陳冠群、吉蕊一、李錦州以及已經(jīng)離開我們的朱成杭、陸建華、陳亞林等一幫愛好曲藝的伙伴們,那時的我在文化館擔任文藝組長和這幫愛好者風里來雨里去,一直把夏文蘭當作小妹妹呵護著。30年過去了,這些人仍然以不同的方式堅守著,沒有離開曲藝。鹽城是夏文蘭的故鄉(xiāng),她從這里入行,是這片土地養(yǎng)育了她。
夏文蘭的第二個支點,就是他的先生——倪明。沒有倪明就沒有夏文蘭的成就。倪明是她的朋友、丈夫、老師、搭檔、合伙人。還記得當初我們曲藝隊里都是清一色男性,演出時色彩單調(diào),需要請一個女報幕員。倪明領(lǐng)來了一位清瘦的姑娘,誰知道,這位姑娘不甘心報幕,竟然敢說相聲,其實這都是倪明做的魔法。后來,夏文蘭與倪明結(jié)了婚,我看她更是與相聲結(jié)了婚。因為是與相聲結(jié)緣讓她愛上了倪明,是相聲成就了夏文蘭,相聲成了她一生永遠的追求。
夏文蘭成長的第三個支點,就是她拜姜昆先生為師,成為當時姜先生門下唯一的女弟子。從此,夏文蘭才有機會登高臨絕頂,才有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才有走出江蘇、融入全國相聲大家庭的機緣,才有了把東方女性特有的氣質(zhì)融進相聲里的女笑星。哲人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夏文蘭有三個支點撬動了她的成長。
回首看夏文蘭從藝30年,歷經(jīng)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一見鐘情”,正如開始所述,當夏文蘭進入文化館曲藝隊她就像命里注定與相聲有緣,當她一接觸相聲,她就愛上了相聲,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女子,說相聲一說竟說30年,她也真愛相聲30年。
第二個階段是“不離不棄”,在《中國文化報》上,曾經(jīng)在頭條位置上登載夏文蘭雨中演出,一位老奶奶為她撐著傘的一幅感人照片。30年中這樣的場景何止這一次,她一直堅持送歡樂到基層,一直堅持把笑聲送給百姓。那時,坐著卡車下鄉(xiāng),美少女成了灰姑娘;騎著自行車趕場,一晚要趕三個場地演出;兒子有病在家,她還要強作笑臉把演出演完;那時的事哪一個都是刻骨銘心的故事,夏文蘭堅守著相聲的清貧時、堅守著相聲的冷落期、堅守著相聲的真善美,她把相聲融化在骨子里、血脈中。
第三個階段是“天長地久”。夏文蘭昨天與相聲結(jié)緣,日日與相聲為伴,相聲伴隨了夏文蘭一輩子。今天,她離我們而去了,她把她的相聲藝術(shù)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她留下的是“永遠的笑聲”。
從藝30年來,夏文蘭的相聲形成了獨具的特色與魅力。相聲具有喜劇特質(zhì),而喜劇又具有“滑稽、幽默、機智”三個手法與境界?!皺C智”則是喜劇表演的最高境界。夏文蘭的相聲正是以“機智”見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shù)家?guī)焺俳芟壬f過:相聲演員有帥、歪、怪、壞四種類型。他認為,帥的演員要比其他三種類型的演員說相聲下的功夫大得多。因為帥的喜劇因素太少了。夏文蘭作為一個年輕俏麗的女子,她說相聲,而且取得了成功,可見她下的功夫非同一般??v觀夏文蘭的相聲藝術(shù),她機智地選擇了走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的藝術(shù)特色:
第一特色:很浪漫——開心。
在夏文蘭的相聲中浪漫是她的特色,浪漫是什么?古有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背錆M詩情、畫意。當下許多影視作品中的浪漫,是在生日時收到令人尖叫的花束,或是邀集一整個樂隊來伴奏的燭光晚餐。而相聲中浪漫的營造卻是很難的,因為它以諷刺見長。曾記得夏文蘭相聲中描寫上世紀一對勞動者相戀時,約會的男方在電影院里悄悄遞給女方一包小食,小女子打開一看,是一包豬頭肉。觀眾為之大笑,其實在那個年頭吃上豬頭肉是奢侈的,吃著豬頭肉看電影對于一對小人物來說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那時日的打工仔,哪有可能坐在咖啡館里去品味“藍山”與“拿鐵”的味道,哪有機會坐在茶舍酒吧聆聽“梁祝”與“搖滾”的對比?因此,看起來可樂荒誕的豬頭肉,恰恰是當時真實而浪漫的反映,包涵多少愛情的甜蜜,也容納多少生活的情感與樂趣。1908年出版的英斂之《也是集續(xù)篇》里說:“相聲者,實滑稽傳中特別人才也。其登場獻技,并無長篇大論之正文,不過隨意將社會中之情態(tài)摭拾一二,或形相,或音聲,摹擬仿效,加以譏評,以供笑樂,此所謂相聲也?!痹谙奈奶m的相聲里,更多的是底層小人物的微生活中讓人幸福的細節(jié)與浪漫開心的笑。
第二特色:有溫度——暖心。
著名女相聲演員魏文華說過:“女性和相聲之間并不存在天然的屏障,關(guān)鍵還要有自己的表演風格和適合表演的作品?!毕奈奶m在30年的相聲實踐中深諳其道,她選擇與創(chuàng)作的相聲都往往與夫妻、兄妹、朋友相關(guān),與家庭、與愛情、與生活相關(guān)?!肚那脑挕贰对趺戳恕贰峨x不離》等等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作品中充滿愛意、充滿友情、充滿溫馨,作品中的人物都可愛、可喜,人見人愛。這在以諷刺見長的相聲中是難得可貴的。如今有些相聲作品中,往往忽視了社會正能量的存在,為了迎合一些淺薄的笑聲回報,忘卻了文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文化自覺,一味追求“純娛樂化”,負能量被無限傳播和放大。而夏文蘭的相聲表演傳播的正能量充盈在她的作品中,把握準主題立意,用女性張馳有度的情感、清新雅致的格調(diào)、委婉溫和的表現(xiàn),演繹出另一種笑感趣覺來,讓人暖心。
第三特色:好唯美——舒心。
當下曲藝界提出要營造有利于曲藝繁榮發(fā)展的健康生態(tài),相聲界也早早提出抵制“三俗”,在夏文蘭30年的作品與表演中幾乎看不到任何三俗的表現(xiàn)。夏文蘭堅守著東方女性高潔、端莊、清雅、大度的形象,她帶給人的笑,不是擠眉弄眼,不是五官移位去博得廉價的膚淺的掌聲笑聲。她相聲中的女性不蠻、不野、不驕橫,一個個或鮮活可愛、或健康風趣,或美麗動人。在她的作品中許多柳活更充分展示了她甜美的嗓音,讓人們在歌聲中品味到女性的美好、生活的美好,讓人舒心、動心。如《家鄉(xiāng)美》《五彩繽紛》《百花贊》等作品都是百聽不厭的好相聲。欣賞夏文蘭許多相聲作品,有時宛若在欣賞一幅水墨,意境深遠,賞心悅目;有時又猶如在品味一支輕音樂,輕快愜意,幽然生情;有時又好像是吃了一碗麻辣燙,說不出的滋味,細細品之,趣味無窮。馬季先生曾經(jīng)高度評價夏文蘭把男女相聲帶到了雅致優(yōu)美的高度。姜昆先生評價夏文蘭為相聲的探索作出了重大貢獻。一個藝術(shù)家受到百 姓的歡迎,得到同行前輩的贊譽,人生足矣!
參加夏文蘭追思會,收到一本緬懷夏文蘭的小冊《逐夢留痕》,看著畫冊里一張張夏文蘭美麗的笑臉,我嘆息不已,多好的人哪,就這么悄悄地走了。我不由自主地在小冊子的封底寫下了幾行詩句:
音容猶在人已逝,留芳曲壇一幽蘭。
逐夢留痕今追思,魂歸故里帶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