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起
語言連貫補充嵌入型試題,對應的考點是“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新課標全國卷Ι近三年來一直考查這種題型。
補充嵌入型試題,看起來很簡單,實則不易,在高三復習過程中,許多同學往往出錯。其實,只要認真分析研究,這類試題也是有規(guī)律的。下面我來具體談談如何做好補充嵌入型試題。
一、認真分析,了解補充嵌入型試題的特點
1.補充嵌入型連貫題一般選擇話題集中的語段,語段前后呈照應關系,為考生填寫語句提供一定的語境。
2.考查能力及命題形式:補充嵌入型連貫題以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同時還考查考生的語言表達簡明、準確的能力。一般在給出的語段里設空,通常設置3個空,要求考生根據(jù)上下句的語意關系、結構關系等補寫相關語句,使上下文語意連貫,文脈暢通。
例如“皖南八?!?016屆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中的補充嵌入型試題: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目前,世界上所有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進入老齡社會,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搖?搖①?搖?搖。1999年,中國也進入了老齡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發(fā)展中國國家之一,?搖?搖②?搖?搖,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搖?搖③?搖?搖,而且關系到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備受世界關注。
這道試題就是選擇了“人口老年化”的熱點話題,讓考生根據(jù)上下句的語意關系、結構關系,做出以下答案或者近似的答案:①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社會;②中國老年人口數(shù)量巨大;③不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
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補充嵌入型試題的技法
1.通讀語段,對語段有整體的把握,要弄明白其話題是什么、共有幾個語句、句子之間是按怎樣的順序排列的,對這些把握得越清晰,越容易厘清文脈,正確作答。
2.抓住空缺處內(nèi)容與上下句內(nèi)容的對應點,根據(jù)上下文中的信息填寫相關內(nèi)容,力求保持話題一致、語脈的通暢、結構的照應。
例題:怎樣拓展語文課堂學習的外延呢?學完一篇課文后,我們可以把握該作者的寫作風格,?搖?搖①?搖?搖;我們也可以?搖?搖②?搖?搖,閱讀其他作者寫作的相同題材的作品,從而實現(xiàn)對語文課堂學習外延的拓展。在閱讀時通過比較,找出異同,以便能對文章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鑒賞。對于節(jié)選的課文,老師應提供原著的內(nèi)容梗概,?搖?搖③?搖?搖,在此基礎上老師再適當指導,并讓學生閱讀更多的相關作品。如果能這樣學習課本,那么長期積累后學生所學到的將不僅僅是薄薄的幾頁課文,語文課堂的輻射范圍會更廣。
解析:解答補入嵌入型連貫題,考生要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及標志性詞語來思考。對于①處,考生根據(jù)“可以……,也可以……”這個句式可以確定,語段是從“閱讀作者的作品”、“閱讀其它作者的作品”兩個角度來闡述“拓展語文課堂學習的外延”的,據(jù)此,可以推斷①應該是“閱讀課文作者的其他作品”。結合下文的“其他作者寫作的相同題材”,可推知②處應該與把握課文內(nèi)容、題材等相關。③的上句是表示措施的句子“對于節(jié)選的課文,老師應提供原著的內(nèi)容梗概”,那么③應該是“讓學生對原著有一個總體印象”之類的表示目的的句子。
參考答案:①閱讀該作者的其他作品,②把握該作品的主題,③讓學生形成整體印象。
三、反思錯誤,避免草率倉促答題
有些學生答題出現(xiàn)錯誤,往往不進行反思,而強調(diào)答案可以豐富多彩。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揣摩出題人的意圖,命題都有相應的考點。在教學中,我總結出學生主要的誤區(qū)是:1.不充分考慮語境就倉促填寫;2.答案表述不能與上下文照應或語言不夠簡明等。
例題:霧霾的主要成分是PM2.5和PM10這些細微的小顆粒,主要來源是過多的工業(yè)污染排放、城市燃煤、汽車尾氣等。很多城市一年有200多天被濃重的霧霾包圍,多地PM2.5頻頻爆表他紀錄,?搖?搖①?搖?搖。霧霾危害比非典嚴重得多,非典可以研制出藥劑來戰(zhàn)勝,?搖?搖②?搖?搖。它對人體致病的證據(jù)也愈發(fā)清晰。如果要解決北京以至于整個華北地區(qū)的空氣污染問題,?搖?搖③?搖?搖,任何省市孤立地治理霧霾都終是徒勞的。
解析:假如我們的學生做錯了,就應該結合答案反思。①是對前面情況的總結,最佳答案是“中國已經(jīng)進入霧霾高發(fā)期”。②的答案比較明顯,與前面一句形成對比,推出答案“霧霾卻難以用藥劑對付”。③與后面一句關系緊密,強調(diào)聯(lián)防聯(lián)控,再聯(lián)系前面的霧霾范圍,此處最佳答案是“北方省市就必須聯(lián)防聯(lián)控”。
四、牛刀小試,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
高三復習迎考的學生,很重要的是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戰(zhàn)之中。
例如試題:水的清澈,并非因為它不含雜質(zhì),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搖?搖①?搖?搖,?搖?搖②?搖?搖。小合作要放下態(tài)度,彼此尊重;?搖?搖③?搖?搖,?搖?搖④?搖?搖;一輩子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一味索取,不懂付出;或一味任性,不知讓步,到最后必然輸?shù)镁?。?搖?搖⑤?搖?搖,?搖?搖⑥?搖?搖。
解析:①②處,可以參照前面,是一種比興的手法,最佳答案“并非沒有雜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③④處,應是說大合作怎么樣,并且要談到“放下”,最佳答案應是“大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⑤⑥處,是本段落的總結,最佳答案“共同成長,才是生存之道”。
再如2013新課標全國卷題目:水是植物主要的組成成分,植物體的含水量一般為60%~80%,有的甚至可達90%以上。?搖?搖①?搖?搖,土壤中的礦物質(zhì)、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須先溶于水后,?搖?搖②?搖?搖。水還能維持細胞和組織的緊張度,以利于各種代謝的正常進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原料,它還作為反應物參與植物體內(nèi)很多生物化學過程。因此,?搖?搖③?搖?搖。
解析:作答本題,第一步是整體閱讀,了解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這段文字屬于說明文,介紹的是水對植物的重要作用,一共由5個句子組成。第二步要結合語境明確每處橫線上要填寫的內(nèi)容。第一處和第二處在一個句子中,第一處要填的應該是總括句,因為,接下去的句子是對它的解釋,第二處填寫的內(nèi)容應跟前面的內(nèi)容構成條件關系。從第三、四句可以推斷,第一處所填內(nèi)容應該是就水的作用方面來講的。根據(jù)“因此”可以推斷,最后一處應該填寫總結句。
答案:①水是很多物質(zhì)的溶劑,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沒有水就沒有植物的生命。
考生只要充分了解題型特點,并揣摩出題人的意圖,明晰考點,并在平時訓練中認真實踐,就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安徽蕪湖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