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亮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級化的大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國際地位日益提高,與此同時,中國對外翻譯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其中,政治文獻的外譯涵蓋中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黨的主要任務,基本政策和方針,因此尤顯重要。此文擬從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探析政治外宣資料的英譯研究。通過介紹生態(tài)翻譯學相關理論,結合大量實例,證明生態(tài)翻譯學在政治外宣資料英譯文本中的體現(xiàn)以及指導作用,進而從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出發(fā),嘗試總結政治外宣資料英譯的指導原則。
關鍵詞:生態(tài)翻譯學;政治外宣
一、背景
2010年10月9日,國際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協(xié)會在澳門舉辦了第一屆國際生態(tài)翻譯學研討會。這一偉大事件讓人們對生態(tài)翻譯學的熱情急劇膨脹。生態(tài)翻譯學是由中國學者在2001年第三屆亞洲翻譯研討會上提出,從那以后,迅速發(fā)展并成熟。同時,生態(tài)翻譯學使世界各地的學者為之感到興奮。作為一個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理論,符合中國的傳統(tǒng)和現(xiàn)狀,同時也順應了全球生態(tài)發(fā)展的趨勢。
二、生態(tài)翻譯學的基本概念
“生態(tài)翻譯學”涉及到“生態(tài)學”和“翻譯學”,因此,它是一門具有跨學科性質的研究。“生態(tài)學”研究生物與環(huán)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生物學分之科學,是一門整體主義的科學,強調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的整體性?!胺g學”是研究翻譯規(guī)律與藝術的學科。
生態(tài)翻譯學(Eco-translatology)在翻譯研究中是一個新的理論,不為大家所熟知。胡庚申認為,生態(tài)翻譯學是“一種生態(tài)學途徑的翻譯研究”或者是“生態(tài)學視角的翻譯研究”,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性活動”
(2008,N06:ll-15)。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要素包括原文、源語和譯語所構成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lián)互動的整體。在這一生態(tài)環(huán)境下,翻譯即譯者根據(jù)達爾文“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等基本原理,適應生態(tài)環(huán)境,選擇適應程度和最終文本形式。簡言之,翻譯就是譯者在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適應和選擇。胡庚申構建了一個公式來描述這一過程:
翻譯過程一譯者適應+譯者選擇
生態(tài)翻譯學以達爾文學說的“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理論為核心,強調譯者在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適應和選擇。生態(tài)翻譯學把翻譯作為一個適應和選擇的過程,這是生態(tài)翻譯學的基本原則。當來自不同文化和不同的語言的人需要交流時,就會出現(xiàn)翻譯。這種相互關系可以通過下面的鏈條清楚的表現(xiàn):
三、“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原則
對于譯者來說,從事某次翻譯時總是有一定原因的。譯者選擇翻譯文本時,不能超出譯者自身的能力。與此同時,譯者必須考慮翻譯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絕不是固定的:語言風格有正式、非正式;目標讀者有接受過高教育的,也有沒上過學的;翻譯目的有的是娛樂,有的是通知;社會背景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負面的。因此,“多維度適應”成為生態(tài)翻譯學的指導原則?;谶@一原則,譯者最佳的原則就是適應,來應對生態(tài)翻譯環(huán)境中的“多維度”。
四、“三維”轉換: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
從邏輯上講,翻譯的對象是語言,語言是文化的媒介,文化是交際的結果,翻譯可以實現(xiàn)這一結果。這“三維”的互相聯(lián)系表現(xiàn)了翻譯的主要內涵。從理論上講,翻譯只能靠譯者的多維適應來實現(xiàn),其中,最重要的是語言,文化和交際。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功能。有時優(yōu)雅的表達方式比較好:有時需要優(yōu)先介紹和傳播源文本的文化;有時準確傳達信息是第一位的。(1985:16).因此,所有這些維度沒有固定的順序,它們在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地位是平等的,是隨著源文本的變化而變化。正如劉宓慶所說:“譯文應該基于源文的不同風格和特點不斷調整,譯者應該確保適應翻譯的風格和特性”(1985:16)。此外,翻譯的過程是多維轉換的過程,而在每個維度,仍有多個層次和方面。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其復雜,所以譯者要高度重視“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這一原則。
五、以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分析政治外宣資料
(1)譯者和政府工作報告之間的選擇與適應
政府工作報告,不像文學作品一樣開放,它允許大家自由翻譯。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要求一個授權機構可以保證翻譯的絕對正確性和權威性。中央編譯和翻譯局負責翻譯中國政治外宣資料。
(2)單詞層面翻譯:
譯者認為,翻譯困難的根源在于文化差異。單詞,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們處理語言多樣性時首先需要處理的。
(3)普通詞翻譯
e.g.解決13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
Ensuring adequate food for l.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isalways atop priority.
“吃飯問題”是一個很生動的表達,這意味著保證全體中國人民有足夠的食物,可以選擇以下詞匯:“eatingproblem”,“feeding difficulty”,“dining question”和“feed thepopulation”.
然而,它們都可能使外國讀者混淆。外國讀者可能誤讀成:中國政府為其人民提供充足的食物上遇到了困難。充分考慮政府報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譯者選擇刪除“問題”這個詞,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問題。除此之外,把動詞變成“ensure”,最后,簡化表達式“adequate food”。譯者的適應和選擇使譯文內容清晰,結構緊湊。
此外,很多例子都清楚地表明,充分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譯者的選擇可作進一步解釋。
e.g.五年建成鐵路新線1.6萬公里。
We expanded the railway system by 16,000km over the pastfive years.
這個例子是引用政府工作報告第一部分對過去工作的回顧?!拔迥辍币馑际窃谶^去五年,譯者為了避免錯誤,添加“thepast”。
顯然,就目標讀者的準確轉換和潛在文化空缺而言,譯者適應生態(tài)環(huán)境關重要,在適應的基礎上,選擇符合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特定單詞。
(4)重復詞翻譯
坦率地說,同一個詞在政宣類文體高頻出現(xiàn),是政府報告的一個顯著特征,例如:
e.g.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Our focus is on doing the fo llowing work well.
e.g.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
Be prepared t0 respondto risks.
e.g.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
We will comprehensively CalTy out population and familyplanning.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大量“做好”出現(xiàn)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并翻譯成了不同的英語版本。因為,首先英語強調詞匯的多樣性。第二,詞在漢語中的意思很模糊,與不同的詞搭配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為了準確傳達原意,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譯者選擇意譯的方法。
(5)中國特色詞匯翻譯
e.g.中華民族百折不燒、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不可戰(zhàn)勝。
The great,indomitable and tmyield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nation is invincible.
e.g.增強憂患意識。
We need to be more mindful of potential dangers.
上面的例句翻譯成英文后,緊湊的結構變得松散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的人能理解每個句子的含義,但那些缺乏背景知識的人是無法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因此,它要求譯者實現(xiàn)上下文意義明確,這只有在完整意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才能實現(xiàn)。
總的來說,作為文化和翻譯的基本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組成部分,詞匯在翻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前面的例子,我們一致認為,譯者要想翻譯好,必須適應原文,了解不同語言之間文化的差異,高度重視文化和翻譯之間的互動關系,并選擇最適當?shù)牟呗詠碜畲罂赡艿慕沂驹次牡囊饬x。
(6)排比句翻譯
e.g.讓全體人民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住有所居。
Ensure everyone has access to old-age care.medicaltreatment,and housing.
在源文本,排比句形成了強有力的語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譯文失去了平衡結構,但依然給人在發(fā)音和韻律上留下了美的感覺。這三個賓語位于謂語動詞“have accessto”后,使我們感覺越來越有氣勢。
(7)改變詞序翻譯
e.g.減化和規(guī)范審批手續(xù)和薪酬管理。
Reduce the number of matters requiring examination andapproval procedures,and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pay.
e.g.繼續(xù)把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放在首位,做好重點人群就業(yè)工作。
Wewill continue to give top priority to the employment of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key groups.
在第一個例子中,動詞通過“和”連接起來,沒有任何其他詞插入,而在第二個句子中,兩個動詞緊跟各自的賓語。然而,它們的譯文卻用另一種方法。譯者打亂了詞的順序,重新將他們以最佳通順的方式組織起來。
(8)調整句子結構翻譯
e.g.無論是一般貿易還是加工貿易出口,都要繼續(xù)發(fā)揮勞動力資源優(yōu)勢,都要減少能源資源消耗…
In both general trade and processing-trade exports.it isessential we continue to make the mostof our advantages in laborresources;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這個例子中代詞“it”形式主語脫穎而出。更重要的是,譯者試圖使用分號來表明并列結構。也就是說,標點符號也同樣能夠清楚的表達結構。
六、總結
政治文件在語言和表達方面很敏感,需要精確的詞匯和短語,如果譯者不能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很容易使讀者產生誤解。譯者在必要時需要選擇添加、刪除、或改變,以便更好的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lI
[2]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2011(2)
[3]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