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從兩個方面促使領導干部樹立法治思維,一方面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明確提出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及倒查機制,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有了法治思維,領導干部才會遵從法治理念、法律精神、法律規(guī)定來行使權力、作出決策。法治思維是法治銘記內心、深入靈魂的體現(xiàn)。缺少了法治思維,在權與法之間,領導干部就會迷失方向,跳出法律的框架,濫用、亂用權力。讓領導干部樹立法治思維,不僅僅是依靠自覺能夠解決問題的,離不開制度規(guī)定,從不敢以權壓法、以權欺法開始,逐步過渡到不想、不愿。
提高黨員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
一、進一步加強法治教育、培訓,不斷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
法治思維是法治銘記內心、深入靈魂的體現(xiàn)。缺少了法治思維,在權與法之間,領導干部就會迷失方向,跳出法律的框架,濫用、亂用權力。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要知法,懂法,才能在做決策、處理問題時主動和善于運用法律思維。因此,要提高執(zhí)法人員和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處理事務的能力,第一要務就是加強法治教育、培訓,使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筑牢法治思維方式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1)是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學習制度,系統(tǒng)地學習社會主義法律知識。領導干部在法治知識基礎上形成的法律信仰、自愿守法和自覺用法,是法律實現(xiàn)其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領導干部主動學習憲法和法律,對于職責范圍密切相關的法規(guī)制度要稔熟于心,知道哪些是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應該做的要做到什么程度,進而為提高法治思維能力奠定認知基礎。通過強化學習,使每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yǎng)社會主義法律素養(yǎng),在思想深處樹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信仰,使之成為在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的具體工作中指引和規(guī)范個人行為的基本觀念。
(2)是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培訓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掌握社會主義法律知識,已經成為了黨員干部必備的工作能力之一。充分發(fā)揮黨校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通過系統(tǒng)的培訓,使黨員干部把對法律和法治的信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融入到工作和學習乃至日常生活之中去,從而確立符合法治要求的權力觀,確立帶頭守法、維護憲法與法律權威的職責意識,牢固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洽思維,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的能力。
二、完善法治環(huán)境,通過法治環(huán)境影響和促進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
(1)是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法制體系。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群眾需求增長的實際,及時健全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及時將群眾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升華為制度規(guī)定,既要健全實體性制度,又要完善程序性制度,既規(guī)定應該怎么做,又明確違反法規(guī)處理措施,不斷構建完善系統(tǒng)完備、程序嚴密、規(guī)范有效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
(2)是建設法治文化,營造法制環(huán)境。強化正面典型的引導作用,把檢查學習和遵守法規(guī)制度情況作為黨內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通過評選依法辦事模范人物、宣揚依法辦事先進典型,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使法治成為一種文化自覺。
(3)是進一步推進行決策民主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確保每一項決策的目的合法、權限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政府的權威,建立多元化的解決社會矛盾、爭議、糾紛的機制,健全和完善調解、信訪、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各項相關制度,形成良好的法治制度環(huán)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權限不能突破、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把依法依規(guī)作為一種行動自覺。
三、堅持法治政績導向,把依法履職水平作為衡量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
(1)是將依法執(zhí)政能力納入考核體系。要將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法治業(yè)績”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察指標體系中,并以此作為選拔、獎懲、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使法治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準、硬要求、硬約束。
(2)是注重行政監(jiān)督和問責。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加強監(jiān)督與問責制度的完善、實施工作,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通過對在決策、執(zhí)法及行使公權力過程中有法不依,濫用職權的行為依法問責,不斷強化法治權威;在法治實踐中強化政務公開的理念,推動行政執(zhí)法規(guī)范化和政府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
(3)是樹立法治權威。加強對遵守法制情況的督促檢查,對法治意識不強、不按規(guī)定辦事的要及時提醒,對于違法的人和事及時追究并堅決糾正,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讓其他人從中受到警示,形成人們不愿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huán)境,切實維護法治的權威性和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