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教育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觀念也在不斷更新。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啟動后,我們廣大教師要積極參與、努力探索、認真總結(jié)經(jīng)驗,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的實驗成果,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新時代的合格中學生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合格人才。根據(jù)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經(jīng)驗,認為新課程比舊課程具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具體概括有以下幾大特點。
一、重視教師的導向作用,更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整個語文訓練過程中,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老師備課、組織教學、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用等等,都完全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調(diào)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我教七年級上冊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課,在討論亨特在山崖上上下為難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作為他的朋友應該怎樣幫助他呢?同學們討論可熱烈了:有的說,給他鼓舞勇氣,讓他樹立信心爬上去;有的說,借個長梯把他接下來;有的說,找一根長繩把他拉上去等等。這些想法都是同學們用腦盡心想出來的方法,當然錯誤的要講解,這就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討論到通過這件事我們受到了什么啟發(fā)時,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面對困難不要怕,要想方克服。我抓住機會進一步把道理引得深遠一些;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就能克服了,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真理。點到為止,這就是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重視學生知識的形成,更重視學生的品德、審美意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新課程語文教學拋棄了單純字、詞、名、段意的教學,而把字、詞、名、段意的教學滲透到理解課文,發(fā)展課文思想內(nèi)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從而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并受到美的熏陶。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選了《羚羊木雕》《散步》《皇帝的新裝》等課文,使人易懂,意義深刻。從不同側(cè)面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科學探索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課堂學習中,討論辨別真、善、美、好、惡、科學與迷信,這樣就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社會價值觀。
三、重視達標性內(nèi)容和終結(jié)性學習成果的評價,更重視形成性和拓展性能力的培養(yǎng)
能力是人的本領,指人們在從事某種實踐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的總和。語言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指人們在從事語文實踐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具體地講,所謂語文能力就是在聽、說、讀、寫語文活動中形成的能力,這是人們?nèi)粘I钪斜貍涞哪芰ΑKP系到信息的傳達、知識的吸收、智力的發(fā)展和人格的健全,所以培養(yǎng)這三種基本能力是語文學科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在此基礎上還有文學鑒賞能力、閱讀能力和學習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和自學語文能力等。新課程語文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這些能力,并在這些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開發(fā)、挖掘潛能。靈活多樣的課后練習設置和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解答形式,這就從各方面進行了形成性和拓展性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這些能力通過主觀性和綜合性的測試形式可以反映出來。
四、重視知識的科學傳授,更重視學生信息的收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
科學地傳授知識,當然是我們教師的責任,但是要求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收集知識信息和篩選材料并進行整理分類,就較復雜困難。正因為復雜困難,我們才要堅持引導學生做,克服這些困難,幫助學生搜集資料和生活信息、幫助他們寫作。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安排的六次《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和《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就集中體現(xiàn)了要求學生收集第一手信息資料,通過篩選運用資料幫助完成寫作知識的綜合性訓練。這些活動通過教師參與指導、家長的幫助、圖書管理員的幫助才收集到這些資料,通過篩選、整理才能完成寫作任務。這些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運用動手、動腦能力和社交能力、自學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基本能力、科學探索精神和團結(jié)合作精神。為學生以后建設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新課程語文改革最突出的也是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方式,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主結(jié)合、群體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是新課程重點提倡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既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又是一種人際交往,交往論認為只有師生之間的交往而無學生之間的交往的課堂教學,不可能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相反會在相當程度上壓抑學生的個性和思維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是一種單向的師生交往,新課程標準則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建立合作小組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措施?!澳繕艘恢?,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是組成互動小組的原則,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不論是自探還是共探,都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設置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了新課標語文教學要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去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套中學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還有許多有待我們進一步去探索、開拓,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這一主題。
參考文獻:
李永鋒.淺議中學語文教學特點[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