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摘要]
閱讀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問題設計,問題設計的關鍵在于找準切入點,一般可從課題、文眼、人物或是精彩、特色之處切入,并且做到切實有趣,新穎巧妙,有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切入點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80004
語文閱讀教學是否有效或高效,關鍵在于教師的導讀水平。而導讀的實質(zhì)無非就是通過情景和問題設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因此,課堂上“問什么”“怎樣問”,就成為有效閱讀指導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以下兩點又是問題設計的重中之重。
一、準確切入,科學設問。
1.從課題切入。從題目入手設計問題,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例如學習《楊修之死》,就可從題目入手,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楊修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他是怎么死的?原因是什么?這些也正是學生想知道的,自然會吸引學生去閱讀、思考。從題目入手,設計問題,使教學思路更清晰。
2.從文眼切入?!拔难邸本褪俏恼轮凶钣斜憩F(xiàn)力、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或脈絡層次的關鍵詞句。在閱讀教學中,從文眼入手設計問題,可以直接切入文章的重點。例如《白楊禮贊》一文,開頭便說:“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瀏覽一下全文就知道,后面又反復強調(diào)和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可見“不平凡”是文章的“文眼”。教學中只要依此設問“為什么說白楊樹是不平凡的”,學生自然會找出其不平凡的表層和深層含義,弄懂作者由表及里,由樹及人,由近及遠,借贊樹而贊人的目的,從而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掌握課文托物抒情的寫法和精神實質(zhì)。
3.從人物切入。寫人記事類的文章,重在刻畫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類文章作者往往從多方面刻畫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現(xiàn)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或是具體生動地再現(xiàn)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在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而很受學生的喜愛。但這類文章往往篇幅較長,在教學中以主要人物為切入點,設計合適的問題,不僅可以長文短教,快速把握文章內(nèi)容,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提煉信息、整合內(nèi)容的能力。例如,教學《范進中舉》一文時,可從小說的主人公入手,抓住高潮,設計問題:范進中了舉為什么會發(fā)瘋?范進中舉前后周圍人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這說明了什么?這樣發(fā)問,學生通過閱讀討論,人物形象、表現(xiàn)手法、小說主題一下子就全都清楚了。
另外,可以從文章的動情處、精彩處、值得探究的地方切入,也可以從文章的結構、語言、手法、主題切入,圍繞課堂教學的重點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景,巧妙設計問題,用問題為學生開啟語文學習的捷徑,讓學生在問題的導引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把握原則,有效提問。
1.問題要切實、有趣。所謂“切實”,就是要從生活出發(fā),要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與學生需求相關。另外,教師不僅要站在教師的立場來讀課文,更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學生對什么感興趣,會在哪些地方有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往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因為這是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是他們所迫切要知道的。例如,在學習《散步》這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面對文中一家人散步途中發(fā)生的分歧,你認為有無兩全的解決辦法?假如你是文中的孫兒,你會怎么辦?”因為問題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又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動腦筋、想辦法,學生非?;钴S,討論熱烈,既深刻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反思了自己,從內(nèi)心深處受到了傳統(tǒng)美德教育,效果良好。
2.問題要新穎、巧妙。通常教師課堂問問題,都是口頭提問,現(xiàn)在我們可以借助于電教設備觀看幻燈、演示動畫、配樂解說,使我們的問題變得直觀感性,富于情境。例如,在教學《死海不死》這一課時,我先播放了人們在死海游泳嬉戲的場景,使學生真切感受到了“死海不死”的奇妙情景,然后提問:“死海不死的原因是什么呢?請從課文中找出答案。”頓時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讀書格外認真,總結得有條有理,課堂回答效果很好。
3.問題要有深度、廣度。語文教學中往往感性多于理性,模糊多于邏輯,思維訓練的含量少。因此,閱讀教學問題設計必須有意識地加大理性思考的含量,問題要有深度和廣度。例如,教學《故鄉(xiāng)》一文,我抓住楊二嫂說閏土偷藏碗碟這一情節(jié)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閏土是賊嗎?一下子抓住了學生,他們在認真閱讀課文后,通過思考、討論,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判斷。這個問題不一定有統(tǒng)一答案,但學生對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小說主題、寫作手法等有了深刻理解,發(fā)散思維也得以有效培養(yǎng)。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