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云飛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教師應重視設計開放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重視學生問題探究,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自主實驗,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有意識地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探究 實驗 情境 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6058(2016)17 0071
在物理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當前課改的主要方向。創(chuàng)造的核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創(chuàng)新、高效的思維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感受。
一、設計開放情境,引發(fā)學生思維
《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思維,如在“天平的使用”一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中,提出“使用天平的時候,如果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能否測出質量?”繼而再提出“如何更好地測出90克的水?”學生交流時必然興趣盎然。
圖1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實際應用中體會物理情境,激發(fā)開放性思維。教師可提出下列問題:(1)自行車尾燈、摩托車尾燈白天在陽光下、晚間在汽車頭燈的照耀下,為什么總是閃亮閃亮的?(2)汽車上坡時為什么要開足馬力,且又要適當減速?(3)教室里的電器、路邊的紅綠燈、電冰箱是怎么工作的?(4)透過裝滿水的玻璃杯看書上的“鸚鵡”(如圖1所示),會有幾種情形?學生在開放性的實踐活動中,面對多種疑問,會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及揭示謎底的興趣。
二、重視學生問題探究,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要使學生在探索中求得實效,必須給學生施展才華的空間,這些又往往表現(xiàn)在對問題的討論特別是對問題的深入研究上。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多設置問題,而且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要養(yǎng)成抓住問題研究到底的科學精神。如有關電燈的一些問題,我們可以從多方面設疑討論:為什么用久了的電燈絲會變細?為什么要用鎢作燈絲?為什么燈絲要做成螺旋狀?為什么燈絲在開燈的瞬間易燒斷?為什么用久了的燈泡內(nèi)壁易發(fā)黑?為什么燈絲斷了重新搭上會更亮?為什么燈絲搭上后使用,搭上的部分又最易斷?為什么晚上用電高峰時,教室內(nèi)燈泡較暗;夜深人靜時,燈泡又變得很亮?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因此現(xiàn)代學習方式把設置解決問題看做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當然在探索過程中,當學生的思路陷入困境或對某個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而無法深入的時候,教師應及時點撥,盤活學生的思維,把問題繼續(xù)引向深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重視學生自主實驗,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重要部分。通過實驗觀察物理現(xiàn)象,進而科學分析,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對于物理實驗,教師不可包辦,可以由教師提出實驗課題,然后指導學生自己制訂實驗方案,設計好步驟,準備好實驗器材,由個人或自由組合成實驗小組,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現(xiàn)象,分析論證。實驗后,師生共同討論,對好的實驗予以肯定鼓勵,找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以改進。如在白熾燈燈光下做小孔成像的實驗中,學生自己回去動手,第二天交流討論,學生列出:紙板上制作了各種不同形狀的小孔(有“△”“○”或“□”及任意形狀),檢查實驗效果。有的學生答案是唯一的“成像是燈絲形狀”,有的學生說是“小孔的形狀”,原因是有的學生任意擺放紙板,還有的學生注意到紙板到桌面的距離不同,光斑就不同。
學生交流后,不僅問題有了答案,而且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再如學習“透鏡”一節(jié)后,自制了金屬圓環(huán)的水透鏡,學生用它來觀察課本上的字很有趣。教師平時可動員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多實驗、多思考、多討論、多交流合作。如喜愛看電視的同學,不妨多研究一下遙控器,知道紅外線的作用;喜愛繪畫的同學多做一些顏色混合的杰作;要求學生學會用高壓鍋煮飯,學會下餃子等。這樣給學生多留了一些課外實驗,促使他們主動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把物理與生活充分融合。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提高,不但能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的實驗知識,同時促進了實驗創(chuàng)造性成分的增加,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
愛因斯坦曾說:“發(fā)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前位,而不應把獲得專業(yè)知識放在首位。”在教學中,多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多讓學生自主探究,不但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很重要,而且對思維的廣闊性、敏捷性、靈活性以及深刻性也很重要。
(特約編輯 南 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