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平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描述科學的語言。經過多年的嘗試與體驗,我所教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異常濃厚,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增強,歷年的期末統(tǒng)測中,我所任班級的數學成績都名列前茅,優(yōu)生率很高。反思這些年來的教學,閱讀在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下面是我在數學課中指導學生閱讀的一些做法,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拓展內容,激發(fā)興趣
教材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是數學閱讀的主要內容。通過閱讀教材,不僅可以學習知識、探索規(guī)律、鍛煉思維,還可以通過數學圖形和數學規(guī)律感知無窮的數學美。此外,無論閱讀課外數學科普讀物、數學學習指導讀物,還是以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數學和自然科學期刊等,對于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中,我會做出閱讀示范,分清主干和枝葉,然后編寫好閱讀提綱,把握知識要點,分享數學閱讀技能,使他們逐漸掌握數學閱讀的一些技巧,從閱讀中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樂趣,慢慢的學生閱讀的自覺性就會加強。拓展閱讀內容,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提高數學閱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節(jié)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如數學萬花筒就有一些趣題:
以碗知僧
巍巍古寺在山中,不知寺內幾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恰好用盡不差爭。
三人共食一碗飯,四人共食一碗羹。請問先生能算者,都來寺內幾多僧。
這首歌訣的大意是:山上有一古寺叫都來寺,在這寺廟里,3個和尚合吃一碗飯,4個和尚合分一碗湯,一共用了364只碗。請問都來寺里有多少個和尚。
這些學習活動的設計,不但讓學生感到有趣味、有創(chuàng)新,而且通過解題,有效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讀書,會學習,善求知,勤動腦,會創(chuàng)新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良好習慣。
二、指導閱讀,形成習慣
數學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發(fā)揮數學潛能的重要前提。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笨梢?,通過讀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捋清教材中各塊知識的連貫性,理清思路,掌握脈絡,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是學生不會讀數學書,不知道怎樣讀懂數學書,那么學生就不能準確、系統(tǒng)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導致學生應變能力差,產生厭學數學的嚴重后果。也就談不上對所學知識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如果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能把閱讀遷移到數學課堂中來,學生通過閱讀就會不斷地同化和順應新知識,不斷地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認知能力便能得到自由發(fā)展。
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十幾減8、7、6……這一教學內容時,我提出了退位減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法算減法”。不再呈現例1中小精靈提出的“你是怎樣計算的?”這個問題,而是允許學生在算法多樣的基礎上,掌握這兩種常見的計算方法,并在做題過程中加強比較、感悟方法的本質和計算的規(guī)律,班上95%以上的學生只要見到十幾減8、7、6……的題目,都歡天喜地的邊說邊做。比如17-9就說10-9=1,1+7=8;見到12-7則說10-7=3,3+2=5,學生做得快又對,高興極了,他們在直接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中,實現了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掌握了方法,形成了技能。這樣做,能讓學生在齊讀時,集中精力,耳口腦并用,起到讀書的作用。避免有的學生濫竽充數,有口無心,孩子細心閱讀的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三、創(chuàng)造機會,有效閱讀
學習能力指的是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閱讀是提高這一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課堂教學的舞臺上,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在語言的運動場上,學生是“運動員”,教師是“教練員”。作為教師,我力求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源,進行語言培養(yǎng),注重教材中的“想”和怎樣“想”,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就是讀出來,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進行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在知識的縱向發(fā)展方面,可以通過閱讀數學知識的產生,揭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產、生活的關系,知道知識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際,滲透一些“實踐第一”的觀點。在知識的橫向聯系方面,可以圍繞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系,通過閱讀“大與小、多與少、加與減、乘與除、積與商的變化”等內容,滲透一些對立統(tǒng)一運動變化的觀點。還可以通過一些應用題的改編閱讀,分析解題思路,滲透一些辯證統(tǒng)一的觀念。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
學生在閱讀中不僅有安靜的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更有相互交流和表達的機會,通過讀中悟,讀后的理解與表達,孩子們豐富了自己的想象和語言,掌握好從現實生活抽象出來的數學知識,并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重視數學閱讀,有助于問題解決,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或做作業(yè)的過程中,發(fā)現疑問,閱讀課本,從中尋找答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為小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數學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架起了一座通往成功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