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映霞
〔關鍵詞〕協(xié)調;沖突;班主任
協(xié)調學生及其家長與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調解師生沖突,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臨的問題。師生沖突,是師生關系不良的一種表現(xiàn),它令人煩惱、憂傷,使人痛苦、厭倦,給教學工作帶來麻煩。學生討厭教師,教師討厭學生,是教育的大忌!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得罪科任教師,影響科任教師的威信和上課情緒;也可能會得罪家長與學生,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是哪一種都會對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產(chǎn)生負面影響。
班主任在面臨師生沖突事件時,要盡可能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只有心態(tài)積極了,才能坦然接受并樂于去解決。若心里覺得厭煩并充滿抱怨,這些負面情緒多少會干擾處理問題的思路,還會把負能量傳遞給學生及家長,不利于問題的順利解決。其實“出事”未必是壞事,有些“沖突”留在學生心里還不如“爆發(fā)”出來好。班主任若能抓住這樣的“契機”,自覺承擔起積極調解者的角色,把每一次事件的處理當作積累經(jīng)驗、錘煉能力的機會,就能提升自己。
以下就三個現(xiàn)實中的案例,談談班主任如何協(xié)調科任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關系。
案例一:某學生A最近數(shù)學考試成績很不理想,想到數(shù)學學不好憂心忡忡,于是想找老師談談,可是感到該老師很不耐煩,類似“連這題都這么多人不會做?不是吧?你們怎么聽課的?”這樣的話常掛嘴邊,不少同學都 不太敢與該老師說話。A真的很想學好數(shù)學,也明知道要找老師溝通,但心里很怕去找他。家長很憂心孩子的數(shù)學因此學不好,向班主任反映問題。
案例二:某學生B經(jīng)常上課不專心,作業(yè)也隨便應付。有次上課一直在睡覺,老師幾次把他叫醒,還說再睡就出去,他就向老師吼:“煩不煩,不就睡個覺嗎?反正我又聽不懂”,老師很生氣就當眾訓他是“懶蟲一條”,讓他感到很沒面子。自此該生上課不是說自己肚子痛就是頭痛,有時干脆逃課,還說不想上學了。家長平時忙,不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這次就更拿老師說事兒,責怪老師處理不當,讓孩子厭學。
案例三:某學生C開學以來,學習成績一次不如一次,家長認定孩子的智力沒問題,態(tài)度也認真,成績不好跟老師的教學有很大關系,覺得這個班的老師都太年輕,講得不如初中老師仔細,所以孩子才學不好,堅決要孩子換到隔壁班(老教師比例多一點)。
面對類似的事件,作為班主任該怎么處理呢?其實造成沖突的原因看似簡單,實則多與尊重和信任有關。如以上案例,學生及家長覺得沒有得到老師的關注與尊重;學生及家長對老師的各種不信任,懷疑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水平;學生及家長不接受老師不恰當?shù)脑u價等。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天,是家庭的未來與希望,因此,家長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家長這一關一定得過好,給予學生及其家長尊重,取得他們信任,才有他們隨之而來理解與支持。
首先,班主任在問題發(fā)生時要保持冷靜,不要慌亂更不要生氣,要先穩(wěn)住雙方的思想情緒,控制沖突使之不再升級??梢哉野l(fā)生矛盾或沖突的當事人分開談話,了解事情真實的起因、經(jīng)過。這種尊重事實、尊重個人的態(tài)度有利于穩(wěn)定各方情緒,使大家能心平氣和地闡述沖突的過程。人只有在頭腦清醒、冷靜的狀態(tài)下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是學生個人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是教師的問題,還是三方都有問題?問題出在教師處理上,還是學生性格上,或者是多方的誤會上?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其次,班主任平等真誠地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班主任要明確教師與家長之間是合作互助關系而非對立關系,教師的目的是與家長合作,共同幫助學生成長進步。要意識到每位家長都希望有個好樣兒的子女、都愛面子;要理解家長對自家孩子的過度關注,包括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生活狀況,對孩子的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的配置和教學水平也格外關心;家長會不自覺拿孩子作比較,拿老師作對比,有時甚至做出一些與事實有出入的評價或尖銳的批評。要注意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真誠與平等,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建議,消除家長的自衛(wèi)心理;不與家長爭吵爭辯,盡量心平氣和地用商量、征詢的口氣,向家長解釋,主動協(xié)調,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絕不能訓斥家長,更不能把學生的過錯強加在家長身上,把對學生的氣撒在家長的身上。
再次,班主任要換位思考,做好善后。在學生面前既要保護教師的尊嚴,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觀察問題,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要讓學生覺得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聯(lián)合起來整自己。在科任教師面前,既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原則,也要讓教師理解學生的苦衷。對于惡意傷害教師的學生,必須嚴肅處理。當學生向科任老師道歉時,班主任應事先和科任教師溝通,要寬容為懷,就事論事、點到為止,不要和學生斤斤計較。而對于因科任教師處理問題不當造成的沖突,也要委婉指出教師的問題,該改正的改正,該調整的調整,該向學生道歉也應主動道歉。老師主動向學生道歉,會在學生心里留下很好的印象,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現(xiàn)實中總會存在一些學生對老師的錯誤耿耿于懷,班主任要及時恰當?shù)貙λ麄冞M行積極引導。第一,引導學生要寬容,就算是老師做錯了,作為學生也不應該拿老師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自己不專心上課,耽誤的是自己,受到影響的也是自己的情緒和學習成績,對他人毫無影響,不能因為對某個人的偏見而影響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那樣是得不償失的。放下對別人的偏見與仇恨,也是解放自己。第二,引導學生理解老師的付出和用心良苦,老師也是平常人,大家應當互相諒解,互相包容。即使老師對學生嚴厲和指責,也是希望學生用心努力學習;即使老師做得不對不好,也要給予他改進的機會。學會看到老師積極的一面,不隨意否定批判老師,使自己的心態(tài)從消極轉化為積極。第三,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勇于發(fā)現(xiàn)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讓他們認識到寬容大度才是為人之道。
基于以上的三點建議,各案例的分析與處理如下:
案例一的分析與處理:學生對“學好數(shù)學”和“好老師”有期待,但發(fā)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有差距。學生本意是想改善學科學習狀況,并希望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幫助。班主任要及時發(fā)現(xiàn)該學生的需要,對學生及家長做好安撫。班主任可以先向班級其他學生了解該老師不耐煩和說話傷人是否屬實,然后私下找該老師溝通,婉轉告訴他:學生們都肯定他的課很好,如果解答問題再加點耐心,說話讓人感到舒心,就十全十美了。
案例二的分析與處理:學生的懶散早已給老師留下不好印象,上課睡覺被訓斥是導火線,引發(fā)了沖突,最終學生以此為借口逃學。學生可能因為愛面子和怕尷尬,也可能是想偷懶逃避。家長只看到孩子受氣,不了解個中原因。班主任可以先安撫家長情緒,等其情緒穩(wěn)定再溝通,解釋老師的言行有過火的地方,就像對自家的孩子,沒有把握好場合和分寸,事后該老師也意識到不妥當,但也是事出有因。學生長期上課不專心、作業(yè)不做,上課睡覺等懶散表現(xiàn)讓老師感到著急與難過,正是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憂慮才導致了課堂上的訓斥。其實老師也可以置之不理,你睡你的覺、我教我的書,而老師選擇叫醒他,說明該老師是有責任心的,對所教的學生負責。緊接著要當著家長的面,詢問關心學生是否最近身體不舒服,叮囑他一定要看醫(yī)生。同時指出:學校是學習的地方,對每一個學生都有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學生上課和作業(yè)不認真,還在課堂上睡覺,不僅違反了行為規(guī)范還對周圍同學造成不良影響,老師是有義務叫醒睡覺的學生并敦促其好好學習的。如果你真的覺得最近身體狀態(tài)不適合在學校學習,可以請假,但如果因為上次事件感到尷尬和難過,故意說不舒服來逃課就不太合適了。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老師已經(jīng)意識到不該這樣說你,那你是否意識到自己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呢?沒有人能夠做到十全十美,但得懂得知錯能改。也請家長諒解老師,并盡力監(jiān)督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案例三的分析與處理: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可能是不適應老師的教學,認為老師講得沒有初中老師仔細,而其根本原因,其實是因不適應而引發(fā)的不信任,而家長又很看重孩子成績,于是孩子和家長都對老師的教學產(chǎn)生不信任,認為是老師太年輕沒經(jīng)驗,不如老教師。換班可能是學生的想法,也可能是家長的要求。班主任可以先安撫家長情緒,表明完全理解家長的愿望,確實誰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遇上有經(jīng)驗的好老師,學得好考得好。接著解釋這個班的老師雖然年輕,但教學水平還是有目共睹的,可以找其他學生問一問。而且科組實行集體備課,每個班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其實相差不大。而高中學習與初中學習在內容難度和學習方法上確實不一樣,高中老師可能沒有初中老師講解細致,但前者更注重知識點的網(wǎng)絡建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換班換老師或許不能根本解決,而且可能引發(fā)新的適應問題,所以要慎重,畢竟開學已經(jīng)一段時間。緊接著詢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自身對各科學習的投入與收獲以及評價,老師有何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老師如何幫助她進步;除了學習本身,與周圍的老師、同學相處情況怎樣,有沒有讓她感到不自在不滿意的地方。如果不是家長強勢,學生還是會愿意留在原班級繼續(xù)學習,當然前提是原班級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良好。如果孩子和家長仍然堅決要求換班,那要與他們協(xié)商只有一次換班機會,不可能換來換去,并要承受換班帶來的新問題等。
班主任要具備調解高手的能力,更要有掌控全局的魄力。班主任要主動掌握班級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防患于未然。多利用課間、課后時間和學生相處,深入到學生中去,及時觀察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和內心有意見、情緒有波動的學生及時溝通,做好安撫工作。要想方設法增進科任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從情感上接受并喜歡科任教師。能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小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而當遇到上面類似的事情時,要冷靜、藝術地處理好學生與科任教師的關系。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要讓學生受到教育;要讓學生充分信賴我們的老師,還要想辦法樹立起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只有這樣,才能將班上的學生和科任教師凝聚成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從而提高班級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中學,中山,528403)
編輯/曹朦升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