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丹丹
摘 要:2015年暑期檔,《大圣歸來》掀起了國人對國產(chǎn)動畫的熱情。由《西游記》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不勝枚舉,《大圣歸來》如何能夠推陳出新?本文以《大圣歸來》為切入點,來觀照《西游記》作為超級大IP,其影視轉(zhuǎn)化之路去向何方。
關(guān)鍵詞:《大圣歸來》;《西游記》;IP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130-01
2015年暑期檔,國產(chǎn)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在影院熱映兩個月,觀眾的好評如潮?!段饔斡洝吩谟耙曌髌分袑儆诶系牡粞赖念}材,而就是這樣一些陳年的西游舊事,卻在一個暑天贏得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贏。
一、《西游記》原著作為超級大IP
1921年,第一部新式標點本《西游記》出版,《西游記》開啟了其現(xiàn)代傳播的進程。“1978年至1996年上半年,23家出版社共出版了27個版本,最高印數(shù)達到了30萬(長江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①而《西游記》的外文譯文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英國、美國、法國、德國邁耶等大百科全書,都在很大程度上對《西游記》推崇有加?!段饔斡洝沸≌f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最具有普適性的一部,在受眾方面它是老少咸宜、流傳最廣、衍生文化最多。
二、《大圣歸來》化舊為新的策略
(一)故事上采用中華經(jīng)典題材+好萊塢敘事模式
首先,《大圣歸來》中的孫悟空、江流兒、豬八戒、白龍等都是《西游記》里的藝術(shù)形象,它的故事雖然有很大的改寫,但本質(zhì)上仍是脫胎于《西游記》,它運用的是中華經(jīng)典題材。但是在故事內(nèi)核上,《大圣歸來》采用了好萊塢動畫中經(jīng)典的英雄成長模式,這種英雄成長模式可見于諸多好萊塢動畫,如《獅子王》、《小馬王》、《功夫熊貓》等。在敘事節(jié)奏上,《大圣歸來》也較為歡快、流暢,頗具美風,一改大多國產(chǎn)動畫電影總是帶有的拖沓、凝滯之感。
(二)視像上運用了中國元素+仿美+仿日
在動畫造型上,像許多經(jīng)典國產(chǎn)動畫一樣,《大圣歸來》運用了許多中國元素。比如影片中的廟宇、房屋、橋梁的樣式是中式的,而山水場景又是中國山水畫的造型風格。影片中還穿插了一段皮影戲,江流兒的孫悟空玩偶也是戲曲中的造型。而影片開端的江流兒父母的造型,又頗似《冰河世紀》中小女孩兒的父母,被江流兒拯救的傻丫頭又頗似《冰河世紀》中的小女孩兒。影片中的大反派“混沌”的造型借鑒京劇臉譜和日本能劇的造型藝術(shù)。影片中許多唯美的空鏡頭,例如江流兒師徒在路上的畫面、江流兒一行送傻丫頭回家途中的畫面,這些鏡頭色彩飽滿、艷麗,頗像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新海誠動漫中那種唯美的畫風。
三、《西游記》IP轉(zhuǎn)化的方向
現(xiàn)下的中國電影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對IP的搶奪,搶得了IP就意味著搶得了資本,因為IP背后是消費人群,而這些消費人群又是票房的保證。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縮寫,而知識產(chǎn)權(quán)從產(chǎn)權(quán)上可分為版權(quán)獨占與非版權(quán)獨占?!段饔斡洝纷鳛楣诺湫≌f不具備知識產(chǎn)權(quán)獨占權(quán),它沒有版權(quán)歸屬,是公共財產(chǎn),任何人都可以改編它。作為文學名著,《西游記》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因為它的讀者較為廣泛,觀眾對人物和故事較為熟悉,作品能夠輕易建立與觀眾的親近關(guān)系,這也是影片吸引觀眾進入影院的原因之一。而作為公共財產(chǎn)的《西游記》由于改編低門檻準入,那么面對的競爭就更為強烈,改編它承擔的風險也更大。
目前,《西游記》改編作品主要靠以下方式提高與同一IP改編作品的競爭力:(一)利用明星效應(yīng)。真人版電影《西游降魔篇》利用周星馳的名號和他的《大話西游》的口碑,以及黃渤、文章、舒淇、羅志祥等一桿明星的吸粉能力,賺了124699萬的票房。而2016年大年初一(2月8日)上映的《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則借了郭富城、鞏俐、馮紹峰、小沈陽等人的“星光”。截止2月26日,《三打白骨精》票房已達110470萬。②盡管票房高低說明不了電影的好壞,但是票房能夠證明一個IP的活力。只有IP有活力,才會被繼續(xù)投產(chǎn)。(二)賦予作品時代精神。挖掘出符合時下觀眾文化需求的元素,“以故事上的差異化,贏得目標觀眾的口碑。新IP的故事上要與原著盡量拉開距離,因為這就等于在拉開與潛在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原著是個框架、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且任何神話傳說都是隨歷史發(fā)展而不斷被改寫的?!雹?995年的《大話西游》在2000年火熱高校,被認為是后現(xiàn)代的典范。其時,后現(xiàn)代文化正在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掀起熱潮,網(wǎng)絡(luò)剛剛進入中國,所以《大話西游》的碎片化、游戲化、網(wǎng)絡(luò)化正適合當時的時代。(三)保證質(zhì)量,嚴防損害IP活力。盡管熱門IP有著一定的粉絲基礎(chǔ),但是不意味著粉絲一定會買賬,只有保證影片質(zhì)量,才能吸引觀眾。(四)增加創(chuàng)意。由于《西游記》屬于非版權(quán)獨占IP,改編門檻低,那么IP轉(zhuǎn)化面對的競爭也更大,要想吸引觀眾走進影院,最重要的就是增加產(chǎn)品創(chuàng)意。只有出奇、出新,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并且保質(zhì),滿足觀眾的期待心理,陳舊的名著衍生出的產(chǎn)品才能讓觀眾有耳目一新、屢見屢鮮之感。
注釋:
①蘇靜.《西游記》文本的傳播與接受[D].武漢:武漢大學,2005:23.
②中國票房網(wǎng).藝恩電影營銷智庫[EB/OL].http://www.cbooo.cn/.
③段心鑫.8部《西游記》投拍:經(jīng)典名著式IP如何不被透支[J].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