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2日,我出任蒙牛乳業(yè)公司總裁。
提起蒙牛,人們自然忘不了“牛根生”這個名字。從白手起家到締造“奶業(yè)王國”,從實戰(zhàn)案例到經典語錄,中國的老百姓們很喜歡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者——有故事,同時又富有傳奇色彩。在百姓們茶余飯后的十幾年間,蒙牛已逐漸發(fā)展成為中國乳業(yè)界達百億級的明星企業(yè),我接手這樣的企業(yè)并不容易。
國企來的“空降兵”
蒙牛是中國乳業(yè)最近10年里異軍突起的百億級明星企業(yè),其迅速崛起和深陷困境,均曾引起普遍關注和多方爭議。我原為中糧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糧集團(西南)大區(qū)總經理。這次屬于空降蒙牛,接任兩屆任滿的楊文俊,成為蒙牛新總裁。這被外界解讀為“中糧系”正式介入蒙牛管理,但此時已是中糧集團收購蒙牛3年之后。
2008年,令消費者聞之色變的三聚氰胺事件,無疑是中國乳業(yè)發(fā)展及蒙牛的重要分界線。2009年7月,中糧集團及厚樸投資共同入股蒙牛,斥資61億港元收購了蒙牛20%的股份,自此中糧集團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這筆交易在當時的輿論場里喜憂參半:對致力于打造全產業(yè)鏈的中糧來說,61億港元是一個相當劃算的交易;而當時的蒙牛處境艱難,中糧集團入主像是捧起一塊燙手山芋。
當外界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蒙牛能否順利走出品牌危機,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大股東中糧集團備受輿論壓力,對于時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而言,這自然是更為恰當的重新布局并實質管理蒙牛的時機。此時正值楊文俊兩屆任滿,我被寧高寧“欽點”執(zhí)掌蒙牛。
當時我的確還沒來得及完全做好準備,只帶了一位秘書,帶著就去了蒙牛?!袄习濉保▽幐邔帲└嬖V我,這是家特好的公司,你就去吧。寧高寧說,他看重的是我身上那種典型的職業(yè)經理人的素養(yǎng)以及我對管理的熱情,而不僅僅是因為我出身于中糧系。
我是食品專業(yè)科班出生,不僅擁有國企背景,還在外企歷練多年,熟悉食品飲料行業(yè)的一線操盤,對西方科學管理的有效性深信不疑。在同事眼里,我喜歡在桌面上解決問題,我用女性領導者的聰敏和靈活與男性領導者的大膽和決斷相結合。事實證明,我這些特性隨后都在蒙牛的管理變革中派上了用場。
不過,從一開始擺在我面前的就是多重的管理挑戰(zhàn)。我不但要盡快解決蒙牛的信任危機,還要找到蒙牛的深層病因,從而重塑蒙牛。在很多場合,我都表達過我對蒙牛從不喜歡到接受并喜歡它的過程。最初讓我感到困惑的是蒙牛自身的矛盾性:外界都說它非常壞,可內部覺得自己特別好。曾經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創(chuàng)造出驚人的業(yè)績,讓這個團隊非常驕傲。這不僅讓他們對外界的質疑憤慨,也對我的到來產生了懷疑。他們不了解我,不相信一個國企來的空降兵,能管好一家從草原中奔騰出來的民企。
初到蒙牛時,我也曾認為問題出在質量管理和外部公關上,但1個月后我就發(fā)現(xiàn),真正讓蒙牛停滯不前的是管理體系的不合理。
首先是質量管理與硬件設備不匹配。我走進蒙牛生產線時發(fā)現(xiàn),它的質量管理設備是全國數一數二的,但就是這樣硬件過關的企業(yè),恰恰出了質量管理的麻煩;其次是外部公關失當,面對輿論的狂轟亂炸,滿腹委屈的蒙牛急于辯解,結果越辯解越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