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倚萍
愛情是什么?在中國人對包辦婚姻司空見慣的年代,法國人已經(jīng)把“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掛在嘴邊。愛情無需用道德來評判,電光火石怦然心動就在一起,激情退卻移情別戀就一拍兩散,跟著感覺走,不顧責任與傷害,這是法國人的愛情觀。至于選擇愛情的對象,更是件感性的事,感覺對了,貧富、階級、年齡、種族、相貌、性別、世俗的不看好,都不是愛情的阻礙。相反,沖破藩籬抗爭得來的愛情一度更受追捧。深受浪漫故事影響的青年男女急于身體力行,認為必得經(jīng)過考驗,方顯愛情可貴。
亞隆說:“過度地、狂野地和瘋狂地去愛,為了愛情犧牲乃至羞辱自己,這在法國文化中是一種激進但并不罕見的表達。畢竟,正是法國人發(fā)明了愛情,創(chuàng)造了為愛情孤注一擲的形象?!痹诜▏说纳?,愛情不是錦上添花、可遇不可求,而是實實在在的必需品。承認為情所困不加任何羞怯,因此他們愿意一往無前地追逐愛情,甘心擱下成見和忌憚,生怕愛情稍縱即逝,也永不放棄精致優(yōu)雅的生活。然而幸福和苦果相依相隨,這樣的灑脫也會伴隨不容忽視的其他問題:背叛、拋棄、傷害、決斗,孤獨、放縱……
當我們想起浪漫愛情,總會聯(lián)想到法國。法式愛情的美讓人目眩神迷,此中人不惜失去世界。不過,含蓄蘊藉的中國式愛情同樣滋養(yǎng)著一方人。所謂的自然之愛不決然是從心所欲驚世駭俗——直面生老病死的真實,對平淡和樸素甘之如飴,接受缺憾承擔責任,不矯揉造作選擇性地愛,才是真正自然的愛情。
(摘自《東南早報》2016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