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春
【摘要】體操教學課是指以體操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它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體操教學課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fā)展,傳授體操技能和知識,同時又向學生進行德育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個性發(fā)展。體操教學課的內容十分廣泛,它包括各種隊形變化、隊列練習;各種徒手或輕器械體操;攀登、爬越等基本生活技能。一堂體操教學課能否上好,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僅就體操教學課的形式和結構以及課的組織與實施為主要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體操課 組織 程序
一、體操課的特點
體操是我國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點開展的運動項目及體育教學課程。進行體操知識教育能使人們了解體操對身體的作用,并能根據(jù)自己身體的特點進行科學的鍛煉,對一般人來說,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體操技術、競賽知識對于開展體操活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體操運動能使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在形態(tài)和機能上產生變化,在變化過程中能使軀體更趨完善。體操對于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發(fā)育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可促進青少年兒童的身體正常發(fā)育,提高身體全面發(fā)展水平,改善和增強我國人民的體質,同時,也為提高體操運動的技術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
體操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那么,作為一名體操教師,應該如何將體操競技和知識進行宣傳、組織和實施,如何做好該課程結構調整和授課形式,使學生受益于體操教學,本人就此將作如下討論。
(一)、體操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易于普及。它可根據(jù)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年齡、性別、身體條件、訓練水平以及不同的設備,因人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項目與動作進行練習,以達到促進健康,增強體質的目的。
(二)、體操能全面地和有重點地鍛煉人體。合理地選擇項目與內容,堅持鍛煉,就能全面的增強各運動器官、內臟器官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促進人體全面發(fā)展。也可著重鍛煉身體的某些部位或發(fā)展某種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身體全面發(fā)展水平。
(三)、體操教學和訓練中廣泛采用保護與幫助。保護與幫助在體操教學訓練中是一種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特有的教學手段,它對防止傷害事故、加速掌握動作、培養(yǎng)練習者互相關心、團結互助的精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體操有一定的藝術性。在體操教學訓練和比賽中,對單個動作或成套動作都要求動作準確、協(xié)調、幅度大、節(jié)奏感強、姿勢優(yōu)美。因此,體操能給觀眾一種美的享受。
認識了體操的以上特點,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對體操知識進行普及,使全民積極參與投入到體操運動中來,全面增強國民身體素質。同時做好在校中小學生的體操意識培養(yǎng),挖掘人才、發(fā)現(xiàn)人才、努力做好體操苗子的儲備和培養(yǎng),力爭使體操教學和該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體操教學課的形式與結構
(一)、體操教學課的形式
學校體操教學除了講授體操有關知識與理論和檢查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考查課外,絕大多數(shù)都是以掌握動作技能為主的技術課。根據(jù)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涉及體操教學的技術課一般有兩種形式:
1、綜合課:這是學校中傳統(tǒng)的體育課形式。課中有幾個主要內容,其中包括體操以及除體操外的其它內容。目前我國多采取此形式,此類課對促進身體的全面發(fā)展,掌握體育中各種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培養(yǎng)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等有著重要作用。
2、選項課:選項課是以體操為主要內容的課。這是近年來教學改革中新出現(xiàn)的上課形式,隨著體育多方面功能在學校中的體現(xiàn),除了傳統(tǒng)的必修課以外,還出現(xiàn)了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某個項目進行練習的選項課。實踐證明,此種課由于能夠較好地符合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和身體條件,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傳授體操知識技能、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習慣與能力、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體操教學課的結構
課的結構應理解為一堂課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順序,各練習之間有機的聯(lián)系以及項目時間的分配。課的結構應根據(jù)一堂課中人體的工作能力以及心理活動的變化規(guī)律合理安排,通常分為幾個部分。雖然不同形式的課具體結構上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都有一個開始準備階段,有一個基本階段,有一個結束階段?,F(xiàn)就分別闡述不同階段的結構:
1、選項課:一般分為準備、基本和結束三部分。
準備部分:這部分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將思想集中到即將開始的課上,并使整個機體動員起來逐漸進入工作狀態(tài),為基本部分做好身體、必理準備。準備部分的內容多選那些活動量不太大的,或易于調節(jié)的內容,例如:各種走、跑、跳和徒手操以及一些必要的柔韌練習。
基本部分:其任務主要為學習新教材,復習舊教材,掌握體操各項目的基本技術,發(fā)展相應的身體素質,促進運動能力的提高。
選項課的基本部分一般都有幾個教材,因此又可分為幾個部分。在安排教材的內容時要主要注意以下原則:
①、復習教材在前,新教材在后。體操動作技術復雜多樣,因此必須使學生在體力比較充沛、大腦皮層處于良性興奮狀態(tài)下學習新動作,有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
②、帶有相當心理緊張性或有一定危險性的教材也應放在體力和精力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進行,根據(jù)心理學的規(guī)律,在課堂中,注意力在前半部達到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因而此類練習一般應放在課的前半部分,切忌放在課快結束時,否則往往會因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而使動作失誤,甚至造成事故。
③、要注意合理安排身體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質的負荷;活動量大的項目與活動量小的項目交替;動力性的練習和靜力性的練習交替;上、下肢項目交替。
④、素質訓練的安排應注意身體素質的特點。例如速度練習、柔韌性練習宜安排在課的前面,靜力性力量練習及體力支出較大的耐力、專項素質練習應放在基本部分的最后。
結束部分:這部分的任務主要是使機體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內容主要是做一些放松練習及按摩等。此時特別要注意心血管系統(tǒng)與身體軀干各肌肉群的整理與放松。
三、體操教學課的組織與實施
(一)、體操教學課的組織
一堂課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組織。井然有序的組織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掌握動作技能,而且也便于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時還能保證課的安全,避免傷害事故。在體操教學課的組織中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場地器械的布置:體操課不僅需要一定的場地,而且還經(jīng)常需要器械。在布置場地和器械時應注意的原則:①、要便于教學過程的進行。體操教學課中技術的傳授占很大比例,場地、器械的布置要便于這一過程的進行。②、要考慮課的密度與運動量。器械的多少和布置與運動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必須根據(jù)課中所需達到的運動量去布置器械與場地。③、要注意安全。課前要檢查器械是否牢固,墊子是否平整,器械的位置是否適宜,做動作時應避免日光直接照射等。
2、練習的組織形式
①、不同組同時練習。各種隊列隊形、基本體操,包括健美操以及藝術體操練習等大多采用這種形式。
②、分組同時練習。器械體操、技巧運動、跳躍等均可采用此種練習的組織形式。這種比較理想,便于科學地安排教材內容,但需要有足夠的器材。
③、分組輪換。因受場地器械或其他條件的限制,或者為了便于教師把精力集中于主要教材時可以采用此種練習組織形式,即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教材內容,然后進行輪換。
3、隊伍的調動:課堂紀律的好壞,還有賴于課中的隊伍調動,即教師能否按任務的需要,及時、合理地將隊伍調動成必要的形式。調動隊伍時應注意口令的運用??诹顟懥劣辛?,預令和動令分清,具有號召力。
4、體育骨干的使用:體育骨干熟悉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是連結師生關系、上好課的保證,在體操教學課中,體育骨干有其特殊的作用。他們能協(xié)助教師組織好學生練習,進行保護與幫助,并能組織同學布置場地器械,甚至能代替教師示范,是體操教師上課所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然而,體育骨干的上述作用只能在經(jīng)過有組織的培訓后才能發(fā)揮。教師必須在課前將骨干組織起來,先教會他們掌握所學的體操動作,演示并實際操作保護與幫助的方法,指出在練習中可能產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保證課的正常進行。
綜上所述,體操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而細致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要不斷地改進與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要精通業(yè)務,盡可能詳盡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恰當?shù)刂贫ń虒W任務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在課堂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客觀、準確并帶有鼓勵性評價,嚴密課的組織,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刻苦鍛煉的精神,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體操》童昭崗主編
[2]《體操》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