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營
摘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產生后,得到我國眾多教育人員的青睞,并且將其應用到了教學實踐中,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是如此。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對相關教育人員有所啟示,促進我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翻轉課堂又被稱之為反轉課堂,可以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利用數(shù)字化的教學資源支持教學活動開展,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和延伸,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的提升。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
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翻轉課堂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滿足課程教學改革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對于促進信息技術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小學信息技術改革中要求,教師要提升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與學生更多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消除教師和學生的溝通障礙,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加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對于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現(xiàn)代化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漲。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人員需要加深對翻轉課堂的理解,促進信息技術教學與翻轉課堂的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對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進行調整,滿足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際需求,使得學生可以發(fā)展成為社會所需求的人才,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以往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中,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述,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翻轉課堂,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前要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學習知識,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探究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課后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反思。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應用還處于不斷的摸索階段,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促進了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1.轉變教師身份
翻轉教學模式中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了充分尊重,教師教育工作重點在于對教學視頻的錄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等。教師需要明確自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jù)的位置,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得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的提升。小學生還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他們心智還不夠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例如師生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積極的找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良問題,應用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例如教師可以依據(jù)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將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并且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課堂討論時間,學生在小組內部對自身的想法進行闡述,與同學進行學習心得和學習經驗的分享。
2.改革教學設計
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在課余時間更多的是進行數(shù)學、外語、語言等主要課程的復習,很少利用課余時間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復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教學內容不能得到進一步鞏固。對于這一不良情況,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進行改革。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1)以小學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基礎,以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為目的,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
(2)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滿足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習的實際需求。(3)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不能死板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述。而且需要設置更多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的提升。并且為學生提供數(shù)字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課后復習提供良好基礎。
翻轉課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成效的提升。相關教育人員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研究力度,促進翻轉課堂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合,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妍,李云文.小學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4(11).
[2]王春燕.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