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昆侖
摘要 杜鵑網蝽是杭州地區(qū)杜鵑的重要害蟲之一,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杜鵑葉片背面,刺吸汁液,排泄糞便,使杜鵑葉面出現針點狀白色斑點,嚴重時全葉失綠蒼白,影響光合作用,植株生長緩慢,提早落葉,并極大地降低了觀賞價值,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次生病害發(fā)生。加強植物檢驗檢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對杜鵑網蝽進行有效控制。
關鍵詞 杜鵑網蝽;生活習性;防治技術;浙江杭州
中圖分類號 S436.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127-02
Abstract Stephanitis pyriodes Scot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ests of Rhododendron in Hangzhou area,adults and nymphs cluster in rhododendron leaf blade abaxially,sucking sap,fecal excretion,Rhododendron leaves punctate white spots appear,severe leaf chlorosis pale,affecting photosynthesis and plant growth slow,provided early deciduous,and greatly reduce the ornamental value,serious when even cause secondary damage.Strengthenning the plan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taking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tephanitis pyriodes Scott.
Key words Stephanitis pyriodes Scott;occurrence feature;control techniques;Hangzhou Zhejiang
杜鵑花是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植物,別名映山紅、西施花、山躑躅、照山紅和滿山紅等,一般根據花期和來源可以分為春鵑、夏鵑、東鵑、西鵑5個類型。杜鵑花、報春花和龍膽花合稱為中國三大名花,杜鵑花更是享有“花中西施”的美譽[1-2]。杜鵑花以其美麗的花朵、姿態(tài)優(yōu)美、品種繁多、花期長等特點,在園林綠化和美化環(huán)境中具有很高的價值,杭州的每一個公園、小區(qū)幾乎都有杜鵑花的種植,杜鵑花已成為杭州園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杜鵑網蝽(Stephanitis pyriodes Scott)又稱杜鵑冠網蝽、軍配蟲,屬半翅目(Hemiptera)網蝽科(Tingidae)冠網蝽屬(Stephanitis),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浙江、江西、福建、遼寧、臺灣等地。杜鵑網蝽為害杜鵑花科杜鵑屬的各種杜鵑和馬醉木屬的日本馬醉木、臺灣馬醉木、斑葉馬醉木、彩葉馬醉木等[3-6]。在杭州地區(qū)杜鵑網蝽是為害杜鵑的重要害蟲之一。
1 危害
杜鵑網蝽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杜鵑葉背,刺吸汁液,排泄糞便,葉背呈現銹黃色,葉面出現針點狀白色斑點,嚴重時全葉失綠蒼白,影響光合作用,植株生長緩慢,提早落葉,并極大地降低了觀賞價值,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次生病害發(fā)生[2-4,7](圖1)。
杜鵑網蝽的擴散能力極強,經工作人員確認,杜鵑網蝽幾乎已經侵入了西湖景區(qū)的所有公園和杭州主城區(qū)的各大公園,其中春鵑受害最嚴重。
2 主要特征
杜鵑網蝽成蟲體長3~4 mm,寬約2 mm。頭部小,褐色,頭刺5枚,灰黃色,復眼大而突出,黑褐色。觸角4節(jié),第3節(jié)色淺而細長,第4節(jié)略向內彎并被半直立毛。喙端部伸達后胸腹板縱溝的后緣(圖2)。前胸板發(fā)達,黃褐色,密布刻點,三角突則不具刻點,具網狀花紋,向前延伸,蓋住頭部,向后延伸蓋住小盾片,翅膜質透明,翅脈暗黑色,前翅布滿網狀花紋,兩翅中間接合時可見一明顯X狀花紋[2,6-7]。
3 生物學特性
杜鵑網蝽在杭州地區(qū)1年發(fā)生4~5代,完成1個世代約30 d,世代重疊現象嚴重,除第1代發(fā)生較整齊外,以后各種蟲態(tài)并存,即整個發(fā)生季節(jié)均能發(fā)現各個蟲態(tài)。杜鵑網蝽以成蟲或若蟲在落葉、樹縫、土隙中越冬,一般4月底至5月初越冬成蟲開始活動,并于葉背主脈兩側的組織中產卵;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代若蟲孵化,并開始為害;高溫干旱天氣最適宜該蟲的發(fā)生,因此危害最嚴重月份為7—9月;10月隨著氣溫降低,蟲害減弱,10月底至11月初杜鵑網蝽開始陸續(xù)越冬。經調查,西湖景區(qū)沿公路兩側的杜鵑受害比公園內部的杜鵑受害嚴重;氣溫越高、天氣越干旱的時期,杜鵑受害越嚴重;上層植物遮蔭少的比遮蔭多的嚴重;城區(qū)比西湖景區(qū)嚴重;植物種類單一的區(qū)域比植物配置豐富的區(qū)域嚴重[3,5,8]。
4 防控技術
4.1 加強植物檢驗檢疫
杜鵑在杭州地區(qū)應用較廣泛,新建工程的新栽綠化和公園、小區(qū)綠化缺株補植都離不開杜鵑,而杭州市區(qū)的杜鵑大都來自杭州周邊縣市甚至安徽、江蘇、江西等地。因此,應嚴格按照植物檢疫的規(guī)定,嚴把引種審批、調運檢疫關。園林施工、監(jiān)理企業(yè)及養(yǎng)護、管理部門應起好苗木把關作用,拒絕購買帶蟲苗木,一旦發(fā)現有帶杜鵑網蝽的苗木引入,應進行隔離、消殺或銷毀。
4.2 物理防治
杜鵑網蝽以成蟲或若蟲在落葉、樹縫、土隙中越冬,疏松樹皮和樹下落葉為其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場所,因此及時清理杜鵑叢下落葉枯枝,可減少越冬蟲的數量。高溫為杜鵑網蝽的大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夏季高溫季節(jié)可以采用噴水的方式改變小氣候環(huán)境,減少網蝽發(fā)生。對密度大的綠帶進行抽稀,增加通風,可以減少蟲害的繁殖,同時修剪下來的枝條也可以帶走一些蟲體。有人認為杜鵑網蝽具有群集性,又對人體沒有毒性,故在盆栽杜鵑上發(fā)生少量害蟲時,可用手捏殺[8]。
4.3 化學防治
害蟲發(fā)生嚴重時,藥劑防治為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自2008年起,針對西湖南線景區(qū)杜鵑網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藥劑防治,經過幾年的嘗試與試驗,總結出目前防治杜鵑網蝽效果較好的農藥有啶蟲脒[有效成分為N-(N-氰基-乙亞胺基)-N-甲基-2-氯吡啶-5-甲胺]、吡蟲啉[主要成分為1-(6-氯吡啶-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亞咪唑烷-2-基胺]、“毒槍2號”[有效成分為毒死蜱+三唑磷+增效滲透劑)、萬靈[有效成分1-(甲硫基)亞乙基氨甲基氨基甲酸酯)]、敵敵畏、樂果等。防治效果較好的時期為5月下旬(主要防治越冬蟲)、6月下旬(第1代成蟲)、8月下旬(蟲害集中暴發(fā)期)、10月上旬(減少越冬蟲數量),一年根據情況最好進行4~5次藥物防治。
5 參考文獻
[1] 胡本林.杜鵑花品種繁殖栽培及園林應用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5.
[2] 羅佳,葉麗香,鄭月珍.杜鵑花重要害蟲:杜鵑網蝽的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548-551.
[3] 陳李紅,吳建新,陳秀龍,等.杜鵑冠網蝽生物學特性及防治研究[J].江蘇林業(yè)科技,2008(6):17-19.
[4] 劉有蓮,黃壽昌.六種無公害農藥對杜鵑冠網蝽的藥效試驗[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1(20):4190-4193.
[5] 王志龍,姚昇.幾種高毒替代農藥防治杜鵑冠網蝽試驗[J].北方園藝,2009(6):54-56.
[6] 董立坤,李紹勤,夏文勝,等.武漢市園林植物網蝽種類及藥劑防治[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8(6):661-662.
[7] 于煒,馮玉.杜鵑花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J].中國園藝文摘,2012(11):127-128.
[8] 王志龍.浙江省花木害蟲種類調查及防治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