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清 梁居林 鄧淑嫻
摘要 選用6種藥劑進行防治柑桔介殼蟲(矢尖蚧、吹綿蚧)試驗,結果表明:30%硝蟲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500倍液(施藥2次)、40%速撲殺1 000倍液對柑桔矢尖蚧、吹綿蚧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對作物安全,可在生產(chǎn)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 柑桔;矢尖蚧;吹綿蚧;藥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6.661.21;S4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108-02
柑桔是封開縣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歷年介殼蟲發(fā)生比較嚴重。介殼蟲是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在葉片、果實和枝條上吸食汁液,使葉片變黃,影響開花結果,降低果實品質和產(chǎn)量,使枝梢枯萎,甚至全株枯死,對柑桔生產(chǎn)影響甚大[1-2]。為探索不同藥劑對柑桔介殼蟲的防治效果,筆者進行了6種藥劑對柑桔介殼蟲(矢尖蚧、吹綿蚧)的防治效果試驗,以期為科學防治該害蟲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安排在封開縣漁澇鎮(zhèn)連花村黃亞愛果場,土質為砂壤土,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pH值為5.7,果場面積約4 hm2,種植品種為砂糖桔,果樹長勢均勻,樹齡5年,介殼蟲4—8月發(fā)生較重。
1.2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10%吡蟲啉、3%啶蟲脒(河北威遠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硝蟲硫磷(四川化學工業(yè)研究設計院);50%稻豐散(江蘇騰龍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湖南農(nóng)大海達農(nóng)化有限公司);40%速撲殺[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供試作物為砂糖桔;試驗對象為矢尖蚧、吹綿蚧。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分別是10%吡蟲啉1 000倍液(A);3%啶蟲脒1 000倍液(B);30%硝蟲硫磷1 000倍液(C);50%稻豐散1 000倍液(D);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500倍液(施藥后5 d重復噴第2次)(E);40%速撲殺1 000倍液(F);空白對照(CK)。每個試驗藥劑處理區(qū)667 m2(種植密度825株/hm2),空白對照區(qū)面積66.7 m2,各處理小區(qū)隨機排列,不設重復。
1.4 施藥時間與方法
選擇在介殼蟲2~3齡盛發(fā)期施藥,施藥時間為7月28日,施藥時晴天,氣溫較高(溫度為33 ℃),用藥液量為2 475 kg/hm2(對照區(qū)以清水代替),使用機動噴霧器進行均勻噴霧,均勻噴霧,以植株梢、葉片濕潤為度。5 d后處理E噴第2次藥。
1.5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施藥時天氣晴朗,氣溫較高(33 ℃),施藥后第5、第6天陰轉小雨。施藥前氣溫為26~32 ℃,施藥后12 d平均溫度為28 ℃。
1.6 調查時間及方法
施藥前調查各處理區(qū)矢尖蚧、吹綿蚧蟲口密度。然后,分別在施藥后3、7、15 d各調查1次枝梢和葉片上的介殼蟲活蟲數(shù),分別在施藥后7、15 d各調查1次果實上的介殼蟲活蟲數(shù)。
枝梢和葉片上的介殼蟲防治效果調查,按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定株調查1株,在每株的東南西北中方向各選2~4條新梢,掛牌定點調查,分別記錄矢尖蚧、吹綿蚧在施藥前及施藥后3、7、15 d活蟲數(shù)[3-4]。
果實上介殼蟲的防治效果調查,每處理區(qū)隨機調查20個果實,于施藥前及施藥后7、15 d各調查1次,按下列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分別記錄矢尖蚧、吹綿蚧各危害級別的果數(shù)。
果實上矢尖蚧、吹綿蚧危害分級標準[5-7]:0級為全果無蟲及無蟲害斑;1級為2頭蟲或蟲害斑以下;3級為3~6頭蟲或蟲害斑;5級為7~14頭蟲或蟲害斑;7級為15~20頭蟲或蟲害斑;9級為20頭蟲或蟲害斑以上。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枝梢葉片上介殼蟲的防效
由表1可知,處理C、D、E、F對柑桔梢葉上矢尖蚧的防治效果,在施藥后3 d,分別為80.5%、88.2%、78.6%、83.6%;在施藥后7 d,分別為87.8%、94.4%、93.0%、90.8%;在施藥后15 d,分別為97.5%、96.8%、98.9%、94.8%。處理C、D、E、F對柑桔梢葉上矢尖蚧的防治效果,在施藥后3、7、15 d調查,防效逐漸升高,達到78.6%~98.9%,明顯高于處理A、B的同期防效。
由表2可知,處理C、D、E、F對柑桔梢葉上吹綿蚧的防治效果,在施藥后3 d,分別為71.4%、66.7%、73.7%、60.0%;在施藥后7 d,分別為85.7%、66.7%、89.5%、70.0%;在施藥后15 d,分別為93.7%、80.2%、95.3%、91.1%。處理C、D、E、F對柑桔梢葉上吹綿蚧的防治效果,也存在與防治吹綿蚧效果相似的特點,施藥后3、7、15 d的防治效果逐漸升高,并且明顯高于處理A、B的同期防效。
2.2 對果實上介殼蟲的防效
由表3可知,各處理對柑桔果實上矢尖蚧的防治,施藥后7 d處理 C、E、F的效果在71.5%~90.1%;施藥后15 d處理C、D、E、F效果高達92.2%~97.2%。各處理對柑桔果實上吹綿蚧的防治,施藥后7 d,處理C、D、E、F的效果在75.3%~89.7%;施藥后15 d,處理C、D、E、F效果高達83.5%~95.6%。
2.3 對作物的安全性
試驗期間調查,各處理對柑桔枝梢、葉片和果實安全無藥害。
3 結論與討論
經(jīng)試驗,供試的6種藥劑防治柑桔枝梢葉片和果實上為害的矢尖蚧、吹綿蚧,效果較好的是30%硝蟲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500倍液、40%速撲殺1 000倍液,尤其是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500倍液(施藥2次),防治效果十分顯著,施藥后15 d防效最高,均達到95%以上。50%稻豐散1 000倍液則表現(xiàn)為,對柑桔枝梢葉片和果實上為害的矢尖蚧防治效果較高,分別達到96.8%、92.4%,對梢葉和果實上吹綿蚧防治效果只有80.2%、83.5%,效果略低。而10%吡蟲啉1 000倍液和3%啶蟲脒1 000倍液防治柑桔枝梢葉片和果實上為害的介殼蟲效果均不超過82.4%,明顯低于30%硝蟲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500倍液、40%速撲殺1 000倍藥液的防治效果。使用30%硝蟲硫磷1 000倍液、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銨500倍液和40%速撲殺1 000倍液防治柑桔介殼蟲,防治效果好,且藥劑性能好,可溶性高,對果樹不會引起藥害,建議生產(chǎn)上推廣使用(對4—5月收花幼果期柑桔是否引起藥害有待試驗)。
4 參考文獻
[1] 羅恒,周光萍.不同藥劑防治柑桔矢尖蚧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0(13):180.
[2] 潘向陽,肖蔓洪,李子元,等.柑桔矢尖蚧發(fā)生與防治探討[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0(10):116.
[3] 冉春,雷慧德,李鴻筠,等.柑桔矢尖蚧綜合防治研究進展[J].植物保護,2002(5):45-48.
[4] 王洪祥,陳國慶,龔潔強,等.柑桔矢尖蚧生態(tài)學研究[J].生態(tài)學報,2002(12):2272-2277.
[5] 王洪祥,陳國慶,酈衛(wèi)弟,等.柑桔園矢尖蚧化學防治策略[J].植物保護學報,2001(1):67-72.
[6] 王洪祥,龔潔強,陳國慶,等.柑桔矢尖蚧生物學特性與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03(2):26-30.
[7] 伍福國,陳曦.柑桔矢尖蚧發(fā)生規(guī)律與綜防技術對策[J].中國南方果樹,2011(4):53-54.
[8] 李鴻筠,劉浩強,姚廷山,等.應用日本方頭甲控制柑桔矢尖蚧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06,35(3):24-26.
[9] 張權炳,王雪生.兩種果圣水劑對矢尖蚧和柑桔粉虱等害蟲的防治效果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08,37(1):24.
[10] 毛潤乾,彭月珍,王海峰.環(huán)保型毒死蜱乳油的研發(fā)及其對柑桔矢尖蚧的藥效試驗[J].中國南方果樹,2008,37(1):21-23.
[11] 葉根成,劉甫祥.氟啶蟲胺腈懸浮劑防治柑桔矢尖蚧的田間試驗初報[J].現(xiàn)代園藝,2012(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