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勤
摘要 小麥是淮北地區(qū)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介紹了淮北地區(qū)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培育土壤肥力、選用高產優(yōu)質良種、科學田間管理、加強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安徽淮北
中圖分類號 S512.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7-0029-01
小麥是淮北地區(qū)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小麥產量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更關乎糧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問題。近年來,淮北地區(qū)小麥單產實現(xiàn)了十連增,平均產量已達到7 500 kg/hm2以上,有的地塊小麥產量可達9 000 kg/hm2以上。現(xiàn)將淮北地區(qū)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培育土壤肥力,為高產穩(wěn)產打好基礎
1.1 大力推廣農機農藝融合技術,促進作物秸稈還田
營養(yǎng)條件是小麥高產的基本條件,應充分了解獲得小麥高產穩(wěn)產對土壤肥力的要求。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既能優(yōu)化土壤的綜合特性,又能培肥地力。據(jù)測定,還田玉米秸稈7 500~10 500 kg/hm2,1年之后,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0%,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能相對提高0.05%~0.15%。大力推廣農機、農藝融合技術、促進秸稈還田,應當配合深耕 20 cm以上,深耕后如遇墑情不好應適當灌溉,以增加秸稈腐化速度、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
1.2 施足基肥,巧施化肥
施足基肥、巧施化肥是小麥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低耗的基本保障。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合理控制施肥種類和施肥量。一般施腐熟的有機肥45~75 t/hm2,或腐熟動物糞便15 t/hm2左右。獲得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小麥,除了施足有機肥,結合配方肥使用化肥,注重依據(jù)報酬遞減、最小養(yǎng)分律確定施肥量和施肥種類。部分農民施用氮磷鉀肥喜歡采用“一炮轟”的施肥方式,即把所有的肥料全部施入土壤。這種做法很不科學,要根據(jù)作物需肥特性進行施肥。俗語說的好,“冬施金春施銀,春肥蠟施銀變金”。
1.3 精耕細作
淮北麥區(qū)普遍采用旋耕機耕地,耕層太淺,易形成堅硬的犁底層,既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墑,又影響小麥根系下扎。應推廣深耕深松技術,3年左右深耕或深松1次,打破犁底層。深耕深松的麥田表層的土壤較為疏松,經過細耙壓實后才能播種,否則會發(fā)生播種過深出現(xiàn)老弱苗,影響小麥有效分蘗,深耕同時細耙、壓實,耙碎土塊,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實,才能保證苗全、苗齊、苗勻、苗壯,為高產、穩(wěn)產打下基礎。
2 選用高產優(yōu)質良種,嚴把播種關
2.1 選用高產優(yōu)質良種
高產優(yōu)質良種具有單株生產能力強、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強的品質,是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另外,還需結合當?shù)胤N植制度、氣候、地力、土壤、產量水平和病蟲害情況等,選用最適宜當?shù)氐母弋a良種是獲得高產、穩(wěn)產的前提。且要注重良種良法相結合,才能達到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
2.2 選用帶包衣良種,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
推廣使用帶包衣的良種是小麥獲得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淮北麥區(qū)播種量一直比較大,勢必造成小麥群體過大,互相爭肥,小麥整體發(fā)育不良,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技術,降低基本苗數(shù),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單株小麥根系的吸收能力,有效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
2.3 適期播種,提高播種質量
淮北麥區(qū)一般在10月5—10日播種,要求使用小麥精量播種機進行播種,嚴格掌握播種深度在3~4 cm,嚴防播種深度超過5 cm[1]。
3 科學管理肥水
3.1 冬前劃鋤
群體合理的麥田,劃鋤的深度應當掌握在10 cm左右,對于群體過大的麥田,劃鋤應在10 cm以上,使其斷老根、噴新根、深扎根,對小麥根系有促控作用。對于群體過大過旺的麥田,在立冬前后采用鎮(zhèn)壓。鎮(zhèn)壓宜在午后進行,防止早上有霜凍壓傷麥苗。劃鋤、鎮(zhèn)壓都是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滅草、松土、彌補裂縫、保墑、減輕杜絕凍害發(fā)生[2]。
3.2 澆好越冬水及灌漿水
越冬水是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澆越冬水,還可以粉碎土壤中的大小坷垃,消滅越冬害蟲。灌漿期是小麥籽粒、粒重形成的重要時期,根據(jù)墑情澆灌漿水,一般在小麥揚花后10 d左右澆灌,要做到有風不澆、不旱不澆、溫度過高不澆、雨前不澆[3]。
3.3 合理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
春季是小麥分蘗最活躍的時期,農民常常追施氮肥,致使小麥旺長,無效分蘗增多,群體過大,植株生長勢弱,易造成植株倒伏減產。返青后群體較大、生長過于旺盛的麥田,在小麥起身期,可以噴施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增強小麥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4]。
3.4 推廣“氮肥后移技術”,勇奪高產
小麥拔節(jié)期需氮肥最多,推廣“氮肥后移技術”,即施入小麥全生育期需氮肥的另1/2。據(jù)苗情,可施氮肥120 kg/hm2左右,增強小麥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若遇干旱應追肥并澆水,以提高小麥產量[5]。
4 搞好“一噴三防” 病蟲草害防治
搞好“一噴三防”病蟲草害防治,即小麥揚花灌漿期,將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殺蟲劑、殺菌劑等混合在一起噴施,達到增大穗、增粒重、抗倒伏、防干熱風、防蟲、治病的目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是小麥除草的最佳時機。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用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劑噴灑;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用唑酮草酯等除草劑噴灑;注意嚴格控制用藥濃度和用藥時間[6]。
5 適時收獲
蠟熟期是小麥最適宜的收獲期,應及時收獲,以獲得高產。
6 參考文獻
[1] 趙萍,劉萬勇,張平.齊河縣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1):44.
[2] 孫建閣,王榮成,趙英震,等.關中灌區(qū)小麥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yè)科學,2016,62(1):121-123.
[3] 趙風合.小麥新品種鄭育麥043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15(12):25-26.
[4] 邱喜陽,王彥麗,邱海軍,等.國審小麥品種天民198特征特性及超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5,44(12):39-41.
[5] 王秀俊.淮北地區(qū)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201.
[6] 張磊,滕世輝,朱繼宏,等.臨沂市河東區(qū)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淺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5(10):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