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鳳梅
[摘 要]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將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傾注真情,渲染溫暖和諧、充滿自信、無拘無束的情境,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良好的情感氛圍,讓語文課堂變得靈動,開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情境教學;發(fā)展思維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情境教學的關注,是目前教學模式構建中的重點話題,情境教學法現在已深入課堂,尤其適用于語文課堂教學。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朱紹禹先生曾經指出,教師的基本作用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而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深入研究語文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出形象生動的語文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讓學生融情入境,輕松掌握知識,使學生能夠感到學習的快樂、愉悅和自信,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情境教育的詩篇》真實地展現了作者二十余載的創(chuàng)造性生命旅程。情境教學將詩意的教育,創(chuàng)意的人生演繹得淋漓盡致。作者對情境教學是這樣界定的:創(chuàng)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開創(chuàng)情境教學,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課堂成了孩子們自由舒展的空間。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習熱情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焙玫那榫硨胧谴蜷_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在情境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除了通過視頻、課件等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體驗實景外,還可以通過教師富有情感的語言,配以音樂,渲染氣氛,帶領學生進入文字描述的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如教學《愛之鏈》時,先播放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當韋唯飽含深情的歌聲在耳畔響起,學生的心都被深深打動了,課堂氣氛一下就被激活了,很快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同時,教師運用恰如其分的導語:“愛,一個溫馨的字眼,一個永恒的話題。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說愛更是一根心鏈,拴緊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見證一個感人的愛的故事?!睂W生們學習的熱情迅速被點燃了,情緒激昂,氣氛熱烈,引發(fā)他們的共鳴,為接下來的學習鋪墊。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如沐春風,愛在心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帶著感情去演繹文本,加深理解文本。
二、融情入境,激發(fā)陶冶情感
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潛在智慧,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自主學習,去理解,去感悟,披文入情,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學生在這種心靈對話交流中,就會善解文義獲得生命個體的全新的體驗。教師運用語言的渲染、描述和感化作用,以撥動或震撼學生的心弦。再加上音樂渲染情境,創(chuàng)造氣氛。引導學生融入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當中,讓學生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升華,陶冶情操,加深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其欣賞能力,從而深刻掌握文本知識。如教學《二泉映月》時,為激發(fā)學生情感更深入品讀課文,感悟語言的魅力,可播放一段《二泉映月》的主旋律,再配以“在一個大雨如注的早晨,雙目失明的阿炳,出去賣藝;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中午,骨瘦如柴的阿炳……;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饑寒交迫的阿炳……”這樣的場景圖,學生感受到阿炳在泉畔抒發(fā)孤獨悲憤的情景,那悲憤蒼涼的樂聲讓學生感受到了阿炳的孤苦無依,不幸的一生,學生也不由自主地進入到角色當中,理解自強不息的阿炳通過琴聲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學生隨著音樂、畫面展開了豐富的聯想,走進了阿炳的內心世界,傾訴著內心的感動,深入感悟阿炳那不屈的情懷。“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景的反復渲染和情的極力營造中構建,最終形成了文境、曲境、心境的和諧交融。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也領悟到作者思想的內涵。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氛圍,引領學生在傾聽、感受、朗讀、感悟中深切理解語言,讀懂樂曲,品味阿炳創(chuàng)作不朽名曲的艱辛歷程,更深入理解其豐富內涵。
三、情境教學,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情境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教師創(chuàng)設性的設計情境,讓學生戲劇性地進入角色,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思維的火花。巧設情境類作業(yè),啟迪學生智慧,充分調動他們的探索欲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調動學生以往的生活體驗,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完成趣味性較強的作業(yè),這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又使學生樂于參與。如教學古詩《暮江吟》時,啟發(fā)學生運用生活體驗和想象,創(chuàng)設要為這番美景拍照的情境:“現在老師邀請你們一起來到江邊,同詩人共同欣賞大自然美麗的景象(伴隨著古箏曲,播放詩人所描繪的意境的課件)。你會把鏡頭對準哪兒?”學生會說:“把鏡頭對準天空和江面,這時的太陽紅彤彤的,慢慢往下沉,西邊的天空五彩繽紛,江面、大地仿佛披上了一件五彩錦衣,江面上映出的倒影,真美??!”在充分交流后,再讓學生寫下來。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在課件所展示的情境中受到感染,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和情感。避免了學生空洞的敘述,使學生樂于完成枯燥乏味的作業(yè)。同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動機,學生敢于打破思維定式,運用不同的形式,演繹理解古詩。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特長愛好,完成具有個性化的作業(yè),如擅長繪畫的學生,創(chuàng)作詩配畫展現詩情畫意,或將詩的內容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來體現。學生搜集了不少描寫江南水鄉(xiāng)美景的古詩,有比賽配樂誦讀等,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興趣,自主創(chuàng)新。
四、總結
《情境教育的詩篇》闡述的教學理論簡明易懂,可供教師參閱。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拓展教學思路,通過語言、圖片、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語文情境,盡可能地把他們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更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內容、思想及情感。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運用語文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愉快學習,賞識他們,與學生真誠地交朋友,準確把握學生的情感脈搏,師生的心靈更能擦出火花,建立親和的師生關系,渲染溫暖和諧、充滿自信、無拘無束的情境。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放飛思想,快樂體驗,享受語文,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品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師要根據情境教育指導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不斷成長,熱愛學生。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流。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