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國平
摘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著數學解題能力缺失,嚴重影響著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只有找準學生解題能力存在的基本問題,我們才能準確制定其排解對策。
關鍵詞:數學;教學;培養(yǎng);能力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250-0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對于開發(fā)學生智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實現素質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那么,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反過來,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導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讀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此七@是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只有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應用題是由情節(jié)和數量關系兩個部分交織在一起組成的。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jié)內容和數量關系,知道該道題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并能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具體說來要做到:
1.培養(yǎng)學生嚴格審題的習慣,提高學生對數學題的解讀能力
審題要注意看得準確,分得清楚,要多琢磨,細推敲。教師在講解題目時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上下功夫,給學生以示例,引導學生要細心讀題,題目長的可以回頭看,要求學生保持對題目的較為深刻的印象,丟開原題要能基本復述,通過過電影似的回顧題目讓學生搞清楚題目的要求是什么,給出了什么條件,有沒有隱含的或可以進行轉換以后使用的條件,有什么限制因素或是解題陷阱;指導學生善于去解剖一道題,以自己的方式理清和呈現一道題的各個部分、各種因素、各個方面、已知和未知等等,分清主次,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對接好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對題目的深入研究盤點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把一道數學題解決好,使學生認識到審好題審對題是解好題的關鍵,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并逐步提高學生對數學題特別是繁和難數學問題的解讀能力。
2.扎實基本功,一例多說,養(yǎng)成解題的思維習慣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道具。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反過來,良好的邏輯思維,也會引導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只關注 "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看似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基本功培養(yǎng)。由于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只囿于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相悖。另外,從學生解題的實際表現看,學生解題的錯誤,一般是由于缺乏細致而周密的邏輯思考和分析。特別是當作業(yè)量稍多時,這種表現就更為突出。從教師教學實際看,教師為了強化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訓練,往往要求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寫出分析思路圖,或畫出線段圖。但這項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方面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因費時多,學生持久性不夠,往往收效不大。筆者認為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說題訓練",即采用"正反說"、"等價轉換說"和"爭辯說"等幾種訓練形式,養(yǎng)成學生解題的思維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將基本功練好。
3.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解題中探索方法的多樣化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同一個題目,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經驗等條件的不同,可能會出現多樣的解法。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和鼓勵學生的多樣化算法,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就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改革教學方法,采取科學的手段。此外,提問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偏愛"后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