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和《信托法》銜接的空當,如果能給民眾留下創(chuàng)造性地從事慈善公益行為的空間,或許能成為一個意外的驚喜
以慈善為名
2001年《信托法》頒行之后,確立了公益信托審批制的設立體制但沒有同時明確審批機構和審批程序,再加上監(jiān)察人的必設要求、全部公益性的要求等等,設立公益信托非常困難。因此,《信托法》頒行至今十五年,落地的、完全符合信托法要求的公益信托仍然是個位數(shù)。
但是,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的。例如,下列不完全列舉的信托公司的信托項目,雖然在不同程度上和信托法對公益信托的要求不符,但是并不妨礙信托公司借此盡一部分社會責任,推進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
1.2004年2月,云南國投信托設立“愛心成就未來-穩(wěn)健收益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一),該計劃的委托人為23名投資者,初始資金為536萬元。信托計劃收益捐贈云南省青少年基金會用于修建信托希望小學及救助云南省內失學兒童。該信托計劃屬于收益捐贈型,沒有經過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2.平安信托的“新疆助學公益信托”,委托人為深圳市人民政府財政,初始信托資金為1億元,以信托收益捐贈給新疆教育廳資助當?shù)刎毨Ъ彝?。收益捐贈型,無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3.2006年2月,云南國投設立“愛心成就未來—穩(wěn)健收益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二),信托收益捐贈云南省青少年基金會用于修建信托希望小學及救助云南省內失學兒童。該計劃亦為收益捐贈型,無審批人,無監(jiān)察人。
4.2005年,百瑞信托“商都建設項目貸款資金信托計劃”,委托人人數(shù)未披露,為集合信托,初始資金為8000萬元,資金投向為商都遺址保護工程,為文物保護領域,無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5.2007年8月,重慶國投設立“愛心滿中華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為集合信托,初始資金為10億元,也屬于收益捐贈型,信托收益中超過預期收益率的部分用于捐贈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為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沒有經過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6.2007年8月,北京信托設立“同心慈善1號新股申購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委托人為招商銀行理財產品客戶,初始資金為4599萬元,該信托計劃為收益捐贈型,用于北京地區(qū)貧困民工子弟學校。沒有經過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7.2008年5月,金港信托設立“四川災區(qū)賑災公益信托計劃”,屬于收益捐贈型,用于捐贈四川災區(qū)。沒有經過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8.2008年6月,衡平信托設立“愛心系列”信托理財產品,每期信托募集資金的1%定向捐助災區(qū)支持中小學校園重建。該產品沒有經過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9.2008年8月,中信信托設立“中信開行愛心信托”,委托人為招商銀行理財客戶,初始資金10億元,其信托收益超過預期收益部分960萬元全部捐贈給宋慶齡基金會用于四川災區(qū)重建,屬收益捐贈型。沒有經過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10. 2009年,華潤信托設立“金管家-愛心傳遞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其信托收益超過預期收益率部分捐給“華潤信托·愛心傳遞夢想中心”支持四川災區(qū)重建。無審批,亦無監(jiān)察人。
可以看出,上述“準公益信托”,要么直接使用“(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名稱(6個),要么稱之為“愛心信托”,要么是“愛心+資金信托計劃”,要么使用“慈善信托”,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公益信托”。雖然業(yè)界有各種擔心,但是至今也沒有一起這種變形的公益信托被宣告無效的例子,即便直接使用“公益信托”存在違背信托法第62條的嫌疑,也不必然導致信托無效。精心措辭用“愛心信托”、“慈善信托”作表述更凸顯了從業(yè)者的謹慎。
從法理上分析,信托公司按照集合資金信托的模式運作公益信托也并無大礙,正可以以過去比較成熟的管理經驗和流程為慈善財產提供增值保值服務,提升慈善財產的安全性。但是如果認為設立多個委托人的公益慈善信托一定要適用《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那就大錯特錯了—應該澄清的是,該辦法的調整對象僅僅是以投融資為目的的商事信托。
在今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慈善法》中,也沒有說只有符合慈善信托要件的才能命名為慈善信托。該法第33條和107條只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開展募捐活動,騙取財產”而已。
如果過分嚴格限制人們使用“慈善信托”的名義,那么,原本人們用“慈善信托”來指稱不合信托法要求的公益信托,如今,又該用什么樣的名稱稱呼未經備案的慈善信托呢?估計“愛心信托”、“仁心信托”等會大行其道吧?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