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樸園是《雷雨》里面一個鮮明的人物,歷來多被學界認為冷酷無情、虛偽矯飾,對侍萍,他拋棄妻子;對繁漪,他辜負一生。但在我看來,周樸園是一個情深意重的人,他不是個毀滅者,他是個沉默的受害者與最終殘忍的承受者。
【關鍵詞】雷雨;周樸園;有情
一、周樸園與愛人
歷來關于“周樸園與侍萍之間有沒有愛情”都爭議頗多,我確切的認為是有的,我愿意稱侍萍為“周樸園的愛人”,并且是他唯一深愛過的人。
曹禺先生在談及周樸園與侍萍的關系時,用了“凌辱”、“迫害”,田本相先生也幾次用“他蹂躪、侮辱家里的侍女”這樣的字眼。但筆者在閱讀文本時,完全看不出二人在“三十年前”有什么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反而全是誠摯的愛意,與由愛意生出的愧疚、自責、難堪與想要盡力彌補的悔過。
兩人的恩怨糾葛源于三十年前,周公館的少爺與家里的婢女相愛了。我們或許可以猜測,這是二人的初戀,是一場跨越了世俗的門第觀念、等級制度鴻溝的至情至性、銘心刻骨的初戀。而且這種戀愛在最初也應該得到了周樸園父母的接受或者默認,最起碼是沒有大加阻撓的,否則,侍萍怎能在周公館生下兩個孩子,怕是在第一個孩子還未生下之時就被趕出周家了。
這場令人刻骨銘心的愛戀終于還走到了始亂終棄的結局,但并非是由于周樸園變心,而是由于受到來自于父母的壓力。這一點我們從再度相遇侍萍怒斥周樸園時,并沒有把罪責歸到周樸園頭上,而是使用“你們”這一復指代詞的話語里便可以推斷出。我們完全可以推想出,當時周樸園作為周公館的大少爺,20多歲,在戀愛婚姻上,是很難有自主權的,即使他極愛侍萍,無論如何他也拗不過父母之命。
周樸園在發(fā)生了與侍萍的愛情悲劇之后又經歷了兩段不如意的婚姻,這期間他去過德國留學,從江蘇無錫一再遷家,直至東北,仍保留著侍萍喜歡的家具,侍萍年輕時候的照片,侍萍產后遇病總要關窗戶的習慣;他愛穿侍萍繡過字的衣服,牢記侍萍的生日,并在心中一直保留著侍萍“賢惠”的美好形象;后來兩次婚姻的不如意,只會更加強烈地激起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梢哉f,30年間在周樸園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里,侍萍始終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這段戀情對周樸園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
在尾聲中,周樸園又關心地向護士詢問侍萍的狀況,“她現在怎么樣”,“吃飯還好么”,“這些天沒有人看她么”。后來又走近已變癡呆的侍萍身旁,低聲地呼著“侍萍、侍萍”。對一個早已神志不清、毫無回應的滄桑老人做出此舉,難道還不足以說明感情嗎?這份感情真實卻又來的曲折,周樸園的看似虛偽和冷酷,只是人類的下意識的自我保護,更是由于兩人之間的誤會所造成的。
二、周樸園與妻子
《雷雨》中以太太身份出現過的有三位,深愛卻始終無名份的侍萍,有名分卻也僅僅是有名分的“闊小姐”,與最名正言順的妻子繁漪。
繁漪是個可憐人,但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繁漪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是丈夫周樸園造成的,是丈夫的真愛侍萍造成的,是“兒子情人”周萍造成的,是“兒子情人”的真愛四鳳造成的,是偷窺者魯貴造成的,是天降雷雨造成的,是命運造成的,是周圍的一切造成的??蓺w根結底,是她自己造成的。
據作者說,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說句不敬的話,恐怕這實在是對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的一種污蔑了。竟不能想見,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就是這般癲狂放肆以至于要用亂倫的方式來尋求真愛了嗎?二人結婚時繁漪不過一十七八歲的小姑娘,而周樸園的年齡幾乎可以做她的父親了,有身份有地位有財富。二人最初有無感情我們不得而知,但起碼,繁漪過的榮華富貴衣食無憂,也有了一個乖巧無邪的兒子。說周樸園對她冷漠無情,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首先,周樸園心里一直有一個溫順賢惠的初戀,繁漪的活潑甚至潑辣,在一個中年男人心里,自然是無法與當初的似水柔情相比。其次,從生理上來說,周樸園五十多歲的年紀,繁漪三十多歲的年紀,二人的夫妻生活應該也是不和諧的。這樣看來,繁漪與周萍的關系,如果說對于周萍來說還可能有一定的母愛缺失導致的戀母情結作祟的話,對于繁漪來說很有可能只是為了生理需求的茍且,而不是所謂的沖破封建羅網的真愛。第三,周樸園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在家中他也理所應當的想要成為說一不二的大家長。這也合情合理,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繁漪一個毫無經濟基礎、對家庭毫無幫襯、沒有什么興趣愛好、連最起碼的相夫教子都做不到的所謂的“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精神上不能給丈夫以柔情,肉體上背叛丈夫,這樣一個刻薄乖戾的妻子,又有哪一個丈夫能溫柔以待呢?我們不能只看到周樸園不愛繁漪,而是周樸園與繁漪互不相愛。
三、周樸園與兒子
在《雷雨》中,周樸園與三個兒子的關系都有些尷尬。大兒子周萍與繼母有染,提防他;二兒子大海到最后也沒認這個父親,憎惡他;小兒子覺得他對不起母親又嚴厲難親近,害怕他。對于他的兒子們,他或許是失職的,但也確是盡力想要盡到責任的。
對大兒子他隱瞞了生母身份,實在是為了兒子著想,生母身份低微又有些不太規(guī)矩的名聲,不論是兒子知道還是外人知道,對周萍的成長都是不利的。況且,周樸園給兒子取名“萍”,告訴他房間里擺設不變和永不開窗的緣由,教他知道是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已是周樸園可以做到的最多了。周萍與繁漪亂倫,周樸園當然是有責任的,不論他從日常上多關心一下周萍還是多關心一下繁漪,使他們明確自己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的身份,大概都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吧。第一幕的最后,周樸園對兒子諄諄教導,“我的家庭是我認為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兒子我也認為都還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來的孩子,我絕對不愿叫任何人說他們一點閑話的”。只可惜,周萍不是那健全子弟,兩度亂倫的悲劇使他最后飲彈自盡,也算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對于小兒子周沖,周樸園自然在心里是百般疼愛的,只是與繁漪的尷尬關系使周沖與自己有些隔閡。加上繁漪給周沖灌輸“你父親一句話就把你所有的夢打破了”這樣的想法,面對父親的關心,父親“慈愛地、寂寞地、懇求地”詢問,周沖總是“窘迫地、冷淡地、無神地”,作為父親,周樸園心里該是多么失望。周萍與周沖都是善良的人,這樣看來周樸園并不算教育失敗,父子三人都愛上了自己的婢女,真心實意的,倒也算是一種宿命般的巧合。
對于失散的兒子魯大海,周樸園自然是沒有盡到義務,還以近乎敵人的身份相遇了,但對兒子的愛還是不可遏抑的流露了。面對大海的指控,還是攔下了打他的仆人。當一切暴露于雷雨夜,魯大海從小門跑了,周樸園哀傷地“追他去,跟我追他去”,“我丟了一個兒子,不能再丟第二個了”,緊接著周萍飲彈,周樸園慌張地“萍兒呢?大少爺呢?萍兒,萍兒?。o人應)來人呀!來人?。o人應)你們跟我找呀,我的大兒子呢?”這里真的是要叫人心碎了,上一輩的恩怨偏教這一代的孩子跟著贖罪,周樸園是犯過錯,負過人,可也算是個盡了力的父親,到底是不該承受喪失三子這樣重的懲罰。
四、小結
《雷雨》所顯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天地間的“殘忍”。這是曹禺在《雷雨·序》里說的一句話?!独子辍窡o疑是殘忍的,所有人都毀滅了,只有周樸園是清醒的,清醒地看著這天地間的殘忍,清醒地咀嚼著永遠無法解脫的精神痛苦,只是辛苦地沉默,沉默地蒼老。
【作者簡介】
李振茜,女,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