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鄂璠
望都在精神上相當富足,這里從不缺少文化名片。如何更好地讓歷史文化帶動經濟增長,是擺在望都縣委、縣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在國家博物館,常年展出著這樣一件石器文物:一個頭戴小帽、身著長袍的男子,他寬面闊口,和樂微笑,悠哉地騎著一匹壯碩的大馬。細觀之,他左手提著一壺酒,右手拎著兩尾魚。據考,這是東漢時期文物,而出土的地方則在河北省望都縣。
藝術源于生活。這樣一座石雕表現(xiàn)的,或多或少就是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而石雕人物展現(xiàn)出的祥和與安樂也恰恰與如今望都人安居樂業(yè)的情景一脈相承。
文化底蘊帶來的樂觀自信
在望都縣城,除了零星的居民樓,很難見到高聳的建筑。它和我國北方大部分縣城沒有明顯區(qū)別,甚至不如一些建設豪華的縣城,它如同一個不施粉黛、天然素顏的姑娘,并不艷麗,但質樸中卻更易見其內在。
李田光今年72歲,是從望都縣廣電系統(tǒng)退休的工程師。退休后的生活在他看來是愜意的,三個女兒,一個在北京工作生活,另外兩個都在家鄉(xiāng),她們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李田光和老伴兒偶爾去北京幫女兒帶帶孩子,其余時間他用來研究望都的民俗文化,他撰寫過6部民俗文化書籍,還把小時候居住過的農村民居做成模型;為當地戲種“新穎調”提出改良意見,撰寫劇本,組織演出,如今他被聘為堯母文化學會的副會長和當地旺府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在望都縣東關村,記者還欣賞到了村民組織的樂隊——東關細樂會的表演。之所以叫做細樂,是相對鑼鼓等音響大的音樂而言。細樂的樂器中,除了笙、簫、板胡之外,還有一些宗教音樂的樂器,云鑼、海錐等,頗具民俗特色。演出的村民集結了老中青三代人,他們平日務農,趕上節(jié)日廟會,就聚在一起,義務為鄉(xiāng)親們奏樂助興。
“農耕文化下,人們的生活就是這樣?!弊咴谕伎h九龍公園,李田光指著廣場上跳著廣場舞、打著太極拳的老年人對記者說:“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在縣城也不像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人們沒有那么強烈的欲望和對物質永遠也不滿足的胃口。夠吃、夠喝也沒煩惱,多好。”
聽著老人的言語,記者意識到,這或許就是小康社會應有的心態(tài)。而望都雖是貧困縣,但這里的人們卻有著超越物質的樂觀心態(tài)。也許,幸福感從來不是被物質生活所主宰,它來自于文化,來自于文化底蘊所帶給人們的自信。
望都的歷史文化有多深厚?這要從5000多年前說起。
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望都順平唐縣一帶的陳鋒氏族出了一位才貌出眾的女子叫慶都,她后來嫁給了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嚳為妃,生下了堯帝,堯帝小時候就和母親生活在順平唐縣望都一帶,堯封為唐侯后,為他母親建了一座城,叫慶都城,這就是最早的望都縣城。戰(zhàn)國時,這一帶叫慶都邑。秦朝的時候設慶都縣,到西漢時,以張晏《漢書注》中“登堯山,望都山”將這里更名為“望都縣”。此后歷代,該城在“望都”與“慶都”兩個名字間幾經更改。望都縣城也幾經搬遷,于唐貞觀八年搬到今址。
打造“堯母文化”助社會發(fā)展
曾經歷朝歷代的帝王為弘揚孝道,都會敕令修復擴建堯母陵廟,并親臨祭拜。僅乾隆一朝,就四次來到望都拜謁堯母。直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1946年,國民黨軍隊為了修筑工事,拆毀了堯母陵廟,只剩一片廢墟,留下一堵紅墻——“五峰樓”?,F(xiàn)在,這片廢墟已被保護起來,這里掛著老干部活動基地的牌子。
望都人對于堯母敬愛有加,因為這是他們知道的有證可查的最早的祖先,而堯母同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她也被稱為“中華第一母親”。
望都人對堯母的敬愛之情有多深?據望都縣政協(xié)主席、縣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組長何任道介紹,望都作為堯母故里,一直以來紙面的資料多,有形的紀念性標志卻很少,堯母陵廟就只剩一堵墻。在這樣的情況下,望都人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地標性建筑,以此來標志望都的文化根源。2002年,全縣人民集資,在望都縣城東南建立了一座堯母廣場。為何建立于此?正是因為,這里是京廣公路與京珠高速路引線交匯處,可以說正是望都的大門,而廣場也與道路融合,形成一個大環(huán)島。
廣場呈圓形,占地1.8萬平方米。以石材筑成的廣場地面分上、中、下三層,共有9級臺階,代表“九九歸一”。上層平臺為青銅鑄造的堯母圣像,高18米,其中基座高14.1米,圣像高3.9米,共三尊,分別朝北、西南、東南三面不同方向,三條赤龍盤繞在堯母的身體及四肢上。堯母面容神圣,高雅慈祥,俯視著茫茫大地,生動體現(xiàn)了“母儀天下”的形象。圣像基座呈四棱形,由336塊黑色大理石粘貼,上書“堯母故里”四個鎏金大字,下方是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世界文化遺產協(xié)會副主席羅哲文的撰文《堯母故里頌》,整座圣像莊嚴、古樸、凝重,給人以五千年滄桑之感。
中層平臺布列24顆圖騰球,球直徑1米,以黑色大理石磨制,代表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據說二十四節(jié)氣的歷法是堯制定的。球面雕有十二屬相圖,代表四個方位的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和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卦等圖形,都用簡練線條勾勒而成。
下層平臺外緣是六座圖騰柱。每柱直徑1米,高4.5米,青色大理石,柱上各雕一龍,柱上六龍與堯母身上的三龍共九龍,與望都縣的母親河——九龍河正好吻合。
何任道說,捐資建立廣場的時候,雖然是全縣大多數人的意愿,但因為大家整體收入不高,也有反對聲音。但是回頭來看,這樣一個舉措是正確的。堯母廣場現(xiàn)在已成為望都的地標,“它不僅承載著望都的歷史文化內核,也擔負著望都人民對故鄉(xiāng)文化的敬仰與自豪,對堯母的崇尚,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孝道的崇尚,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p>
鄉(xiāng)村旅游是望都的未來
望都在精神上是相當富足的,除了堯母文化,這里有出土了石騎馬人和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最早的十七道石質圍棋盤的漢代墓藏;這里還是孫氏太極拳祖師孫祿堂的故鄉(xiāng);這里涌現(xiàn)了“中國甲骨研究第一人”胡厚宣、電影表演藝術家村里等杰出人才??梢哉f,望都從來不缺少文化名片。只是如何更好地讓歷史文化帶動經濟增長,是擺在望都縣委、縣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從地圖上來看望都,它的區(qū)位優(yōu)勢,可謂得天獨厚。它處于首都經濟圈和環(huán)渤海經濟圈的雙重輻射區(qū),107國道穿城而過,與周邊京港澳高速、京廣鐵路、京石高鐵等形成立體化交通網絡。
擁有博大的文化資源和便捷的交通資源,望都縣委書記朱子強在上任伊始就對望都各級干部強調,“望都決不能和別人比樓高,而是要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走出條新路子。”
結合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戰(zhàn)略,望都把“生態(tài)文化、低碳循環(huán)、高端高效”的生態(tài)優(yōu)先發(fā)展理念作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線。全縣率先在供水普及率、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市集中供熱等惠民項目上做文章。如今,城市供水普及率、合格率達100%,實現(xiàn)雨污分流全覆蓋,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7%,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集中供熱率達85%,燃氣普及率達到95%。
在城市建設中,望都創(chuàng)新體制,吸引社會資本3億元塑造78項“園林縣城”工程,先后建成孫祿堂公園、慶都公園和名都廣場等10個游園,城區(qū)實現(xiàn)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廊道、水系、夜間三大景觀和3.5公里的西環(huán)路廊道景觀已成為城市最亮麗的風景線。望都城區(qū)的綠化覆蓋率達37.12%,綠地率32.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76平方米。望都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園林城鎮(zhèn)。
在鄉(xiāng)村,望都累計建成5377座新能源戶用沼氣地、養(yǎng)殖場大型沼氣站和聯(lián)戶秸稈沼氣站,在節(jié)能、降耗、減污、增效方面實現(xiàn)了環(huán)境保護和經濟發(fā)展的“雙贏”。
在農業(yè)經濟發(fā)展上,望都堅持“一二三產業(yè)融合”,打造高端生態(tài)農業(yè),明確以鄉(xiāng)村為主體,以“一鄉(xiāng)一特色一高校,一村一品一專家”為抓手,辣椒、花卉苗木、葡萄、食用菌為代表的特色農業(yè)發(fā)展迅猛,打造了多個觀光采摘果園、休閑農業(yè)和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等。
作為辣椒之鄉(xiāng),望都的辣椒標準化種植面積有5萬畝,帶動相關產業(yè)從業(yè)人數2.5萬人,辣椒加工企業(yè)120余家,年出口額達千萬美元以上。2005年被評為國家級出口辣椒質量安全示范區(qū)。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朱子強明白,這還遠遠不夠。
“我來望都后,一直在研究望都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必須有‘形,但目前看望都的文化產業(yè)沒有‘形?!?/p>
的確,望都的三大文化品牌——堯母故里、辣椒之都、孫氏太極,現(xiàn)在看來都還稍顯薄弱,沒有支撐的實體。朱子強知道,面對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是望都的未來,也是這里三農問題的重要解決方案。他表示,希望用堯母文化將村鎮(zhèn)連接起來,沿著九龍河一直到堯母廣場,中間串著五峰樓,做出“堯母品牌”的旅游路徑。結合這條路徑,他提出了“十個一”構想:一有一座堯母廟,二有一座堯母祭壇,三有一條九龍河,四有一批文化人才,五有一個文化傳承品牌,六有一個響亮的村名,七有一桌農家飯菜,八有一臺地方戲曲,九有一批特色手工業(yè),十有一個包含現(xiàn)代養(yǎng)殖、精品采摘的現(xiàn)代產業(yè)。
這樣,堯母文化的無形根脈才能讓有形的文化產業(yè)更快、更好地發(fā)展,也讓望都的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心態(tài)更加小康。
在金庸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主人公楊過因習得眾多門派武藝而自創(chuàng)“黯然銷魂掌”?,F(xiàn)實中,望都人孫祿堂將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融會貫通自創(chuàng)“孫氏太極拳”。管中窺豹,通過兩天的密集考察采訪,記者深切地感受到望都人善于學習優(yōu)秀經驗的寶貴品質,然而更可貴的是他們也善于總結自身特點。望都人不執(zhí)著于增長的速度與規(guī)模,而更加注重自己的內心與文化,正視自身發(fā)展的不足。如今,他們正在勇于開拓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