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凱
摘 ? 要:年譜是一種按年月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獻(xiàn)類型,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屬“史部傳記類”。湖南年譜大多為用文字來記錄描述譜主生平的文譜,也有少量以年表形式簡述譜主事跡的表譜。
關(guān)鍵詞:年譜;湖南;綜述
中圖分類號:K825.81 ? ?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7-069-02
年譜是一種按年月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獻(xiàn)類型,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屬“史部傳記類”。自張之洞《書目答問》于史部設(shè)“譜錄類”,下分“書目”、“姓名年譜”、“名物”三子目,此后諸家目錄都將“年譜”作為專目列入“史部傳記類”下。年譜一般為一人一譜,也有二人或多人合譜的現(xiàn)象,如清光緒間武陵陳銳所編《武陵陳氏鄉(xiāng)賢錄》,實為陳良、陳策、陳洪謨、陳一德、陳一能、陳思育6人合譜。
“年譜”之名始于《漢書·藝文志》,中有《歷代帝王年譜》之載,又有《三統(tǒng)歷譜》《詩譜》《年歷》等書,但這些譜書與后世逐年逐月記載某人生平事跡的年譜仍有很大差異。李肖聃《皮鹿門先生年譜》序稱:“譜錄之學(xué),蓋盛于成周之世。漢桓君山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蓋仿周譜。班氏《藝文志·數(shù)術(shù)略》,序歷譜十八家,內(nèi)錄《歷代帝王年譜》五卷,不著撰人名氏。
現(xiàn)知最早由湖南人編纂的年譜為宋寧遠(yuǎn)楊齊賢所纂《周子年譜》。歷代以來,周敦頤年譜不一,以宋代度正《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最著,度正后序稱“一日,與今夔路運司帳干楊齊賢相會成都,時楊方草先生年譜,且見囑以補其闕,刊其誤。
現(xiàn)存明代湖南人編纂的年譜有桂陽(今汝城)朱珣為其祖朱英編纂的《太保朱公年譜》一卷,附刊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所刻《認(rèn)真子集》后,及華容劉世節(jié)為其曾祖劉大夏編纂的《劉忠宣公年譜》二卷,附刊于清光緒元年(1875)《劉忠宣公遺集》后。
清代民國間為湖南年譜編纂的繁榮時期。2012年《湖湘文庫》出版了由熊治祁主編的《湖南人物年譜》,共收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所編宋、明、清、民國間湖南人物年譜54種,譜主59人(其中武陵陳洪謨等6人為合譜)。
1.譜主中宋代人物1人
《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譜主營道周敦頤,宋度正編,宋刻本?!端膸烊珪偰刻嵋贩Q:“正字周卿,合州人,紹興元年進(jìn)士,官至禮部侍郎,事跡具《宋史》本傳。是編乃嘉定十四年正官于蜀時所作。自云于周子入蜀本末為最詳,其他亦不能保其無所遺誤。此本前有《像贊》,后附《行錄》《志銘》及《宋史》本傳。蓋后人又有所增入,非正原本矣。明張元禎嘗與《朱子年譜》合刻之?!?/p>
2.明代人物10人
《太保朱公年譜》,譜主桂陽朱英,明朱珣編,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認(rèn)真子集》本;《劉忠宣公年譜》二卷,譜主華容劉大夏,明劉世節(jié)編,清光緒元年(1875)刻《劉忠宣公遺集》本;《李文正公年譜》,譜主茶陵李東陽,清法式善編,善化唐仲冕增補,清嘉慶八年(1803)隴下學(xué)易堂刻《懷麓堂全集》本;《武陵陳氏鄉(xiāng)賢錄》,清武陵陳銳編,收陳良、陳策、陳洪謨、陳一德、陳一能、陳思育6人年譜,清光緒間武陵陳氏刻本;《陳忠潔公年譜》,譜主零陵陳純德,清陳才偉編,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刻《陳忠潔公殉難錄》本。
3.清代人物39人
《陶密庵先生年譜》,譜主寧鄉(xiāng)陶汝鼐,寧鄉(xiāng)梅英杰編,1920年溈嶠遺書館刻本;《懿庵公自訂年譜》,譜主湘鄉(xiāng)劉象賢,清光緒五年(1879)《上湘坳頭劉氏族譜》本;《船山公年譜》,譜主衡陽王夫之,清清泉王之春編,清光緒十九年(1893)鄂藩使署刻本;《陳恪勤公年譜》,譜主湘潭陳鵬年,清湘潭唐祖價編,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道榮堂集》本;《王九溪先生年譜》,譜主寧鄉(xiāng)王文清,民國寧鄉(xiāng)秦薰陶編,1948年長沙鉛印本;《張曲沃年譜》,譜主湘潭張坊,清湘潭張家栻編,清道光七年(1827)刻本;《云軒公自訂年譜》,譜主岳陽方桂,1915年《巴陵方氏四修族譜》本;《可齋府君年譜》,譜主祁陽陳大受,清祁陽陳嚴(yán)祖等編,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陳文肅公遺集》本;《陶園年譜》,譜主湘譚張九鉞,清湘潭張家栻編,清咸豐元年(1851)刻《紫硯山人詩集》本;《澄湖公年譜》,譜主岳陽方應(yīng)清,民國岳陽方聯(lián)甲編,1915年《巴陵方氏四修族譜》本;《陶文毅公年譜》,譜主安化陶澍,民國王煥■(左金右典)編,1948年油印本;《禮部君年譜》,譜主寧鄉(xiāng)梅鐘樹,寧鄉(xiāng)梅英杰編,清宣統(tǒng)三年(1911)《梅氏遺書》本;《鄒叔績先生年譜》,譜主新化鄒漢勛,民國新化李抱一編,1937年《抱一遺著》本;《羅忠節(jié)公年譜》,譜主湘鄉(xiāng)羅澤南,清湘陰郭嵩燾編,清同治二年(1863)刻《羅山遺書》本;《先太夫人年譜》,譜主善化王母鮑氏,王先謙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虛受堂文集》本;《曾文正公年譜》,譜主湘鄉(xiāng)曾國藩,清黎庶昌編,清光緒二年(1876)傳忠書局刻《曾文正公全集》本。梁啟超稱“曾文正公譜十二卷,亦稱巨制”;《胡文忠公年譜》,譜主益陽胡林翼,寧鄉(xiāng)梅英杰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刻本;《左文襄公年譜》,譜主湘陰左宗棠,湘潭羅正鈞編,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刻《左文襄公全集》本;《先考雨生府君年譜編略》,譜主善化張時澍,清善化張惟俊、張惟佶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刻本;《李忠武公年譜》,譜主李續(xù)賓,傅耀琳編,1919年《恐廬文集》木活字本;《劉武慎公年譜》,譜主新寧劉長佑,清新寧鄧輔綸、新化王政慈編,臨湘吳獬重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刻本;《清授朝議大夫景寧縣知縣梅府君年譜》,譜主寧鄉(xiāng)梅鑒源,寧鄉(xiāng)梅頤杰編,1924年鉛印本;《曾忠襄公年譜》,譜主湘鄉(xiāng)曾國荃,王定安編,蕭榮爵增訂,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刻《曾忠襄公全集》本;《小酉腴山館主人自著年譜》,譜主沅陵吳大廷,清光緒五年(1879)刻《小腴山館文集》本;《皇清誥授奉政大夫、晉封通議大夫、浙江補用同知、鄞縣知縣懷庭府君年狀》,譜主衡山陳鐘英,陳鼎等編,清光緒間木活字本;《王壯武公年譜》,譜主湘鄉(xiāng)王錱,湘潭羅正鈞編,清光緒十八年(1892)刻《王壯武公遺集》本;《尚書峻山公年譜》,譜主瀏陽婁云慶,民國瀏陽婁梓昭等編,1936年《瀏溈婁氏合修族譜》本;《竹間道人自述年譜》,譜主湘潭黎培敬,清光緒十七年(1891)刻《黎文肅公遺書》本;《湘綺府君處譜》,譜主湘潭王闿運,王代功編,1923年刻本;《晚悔庵年譜》,譜主湘潭黃舒昺,民國鄧崇甲編,民國鈔本;《先君舜臣府君年譜》,譜主瀏陽涂啟先,涂儒翯編,1924年《大圍山房論文集》本;《葵園自訂年譜》,譜主長沙王先謙,1917年補刻本。梁啟超稱,“葵園譜下半述其刻書編書之經(jīng)歷頗可觀;《李爵節(jié)帥公年譜》,譜主湘鄉(xiāng)李光久,章廷黻編,1919年《恐廬文集》木活字本;《先給事中府君年譜》,譜主沅陵馮錫仁,馮士杰編,湖南圖書館藏稿本;《止庵年譜》,譜主長沙瞿鴻禨,瞿鴻禨自訂,瞿宣穎續(xù)編,1934年《長沙瞿氏家乘》本;《皮鹿門年譜》,譜主善化皮錫瑞,皮名振編,1939年鉛印本;《清代詩僧八指頭陀年譜》,譜主釋敬安,大醒編,1934年《海潮音》鉛印本;《先考羅公紀(jì)年錄》,譜主湘鄉(xiāng)羅錫疇,羅春騋編,清光緒十九年(1893)刻《和州集》本;《魯齋自訂年譜》,譜主善化翁傳煦,翁傳照補編,清光緒刻本。
4.民國人物9人
《久芳閣自訂年譜》,譜主安化黃鳳岐,1930年鉛印《久芳閣詩草》本;《崇德老人八十自訂年譜》,譜主湘鄉(xiāng)曾紀(jì)芬,瞿宣穎筆述,1933年鉛印本;《悔晦堂自訂年譜》,譜主慈利吳恭亨,1934年《悔晦堂叢書》本;《瀞園自述》,譜主湘潭趙啟霖,趙殷續(xù)編稿本,藏國家圖書館;《齊白石年譜》,胡適、黎錦熙、鄧廣銘編,1949年鉛印本。;《唾庵年譜》,譜主長沙羅杰,郭敬安編,1918年鉛印本。;《歐陽知自訂年譜》,譜主郴縣歐陽知,1930年《孜善軒集》本;《傅熊湘自訂年譜》,1932年《純安遺集》本;《李抱一自訂年譜》,1937年《抱一遺著》本。
清代譜主中,收入《清史稿》者有王夫之、陶汝鼐、陳鵬年、陳大受、陶澍、鄧顯鶴、魏源、方桂、何紹基、鄒漢勛、曾國藩、胡林翼、羅澤南、李續(xù)賓、王錱、左宗棠、曾國荃、劉長佑、郭嵩燾、黎培敬、王闿運、王先謙、瞿鴻禨、譚嗣同、唐才常共25人。然即使收入正史者,限于體裁及篇幅,人物事跡亦遠(yuǎn)不如年譜詳盡。而未收入史書者,其事跡更賴年譜得以傳世。
除自撰者外,湖南人物年譜或為其子孫所纂,此類年譜價值,僅下自撰一等,如陳才偉編其父陳純德年譜,張家栻編其曾祖張坊年譜,陳嚴(yán)祖編其父陳大受年譜,方聯(lián)甲編其父方應(yīng)清年譜,梅英杰編其父梅鐘澍年譜,王先謙編其母鮑氏年譜,張惟俊編其父張時澍年譜,陳鼎編其父陳鐘英年譜,王代功編其父王闿運年譜,馮士杰編其父馮錫仁年譜,皮名振編其祖皮錫瑞年譜,羅春騋編其父羅錫疇年譜;或為其族裔所纂,如陳銳編陳洪謨等6人年譜,王之春編王夫之年譜,張家栻編張九鉞年譜,婁梓昭編婁云慶年譜;或為其鄉(xiāng)人所編,如梅英杰編陶汝鼐年譜,唐祖價編陳鵬年年譜,秦薰陶編王文清年譜,李抱一編鄒漢勛年譜;或為其故舊所編,如郭嵩燾編羅澤南年譜;或為幕僚所編,如黎庶昌編曾國藩年譜,王定安編曾國荃年譜。除少數(shù)幾種為單行本外,其余大多附于文集或族譜中。
一些湖南人物出現(xiàn)一譜多版或一主多譜的現(xiàn)象,如度正編《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有9種版本;王夫之、魏源、蔡鍔分別有5譜、9譜、7譜,而《湖南人物年譜》今僅每人擇錄一種。
湖南年譜大多為用文字來記錄描述譜主生平的文譜,也有少量以年表形式簡述譜主事跡的表譜,如清光緒間武陵陳銳所編《武陵陳氏鄉(xiāng)賢錄》,表分6欄,陳良、陳策、陳洪謨、陳一德、陳一能、陳思育6人各為1欄,記載自正統(tǒng)十一年至正德十二年其人重要事略;以年代為綱,記載譜主在該年的主要活動及所撰詩文的詩譜,如衡山康和聲所纂《王船山先生南岳詩文事略》,全書按編年排序,先簡介船山在該年事跡,再羅列船山該年內(nèi)所撰有關(guān)南岳之詩文,后附編者所著考證按語;以及用圖畫的形式來描述譜主生平的圖譜,如常寧唐訓(xùn)方所撰《從征圖記》。還有一種年表,如民國間醴陵左萬盈所撰《小廬紀(jì)年錄》,以作者所歷年代為綱,標(biāo)明作者該年年齡,但僅錄各年內(nèi)地方大事而不及個人活動,雖具年譜之形式,而無年譜之內(nèi)容。
除為本籍人編纂年譜外,湖南人也為外籍人士編纂年譜,如明武陵楊鶴編《薛文清公年譜》,清長沙王先恭編《魏文貞公年譜》,善化唐鑒編《朱子年譜考異》,新化鄧顯鶴編《屈賈年譜》《蔡忠烈公年譜》《張忠宣公年譜》、興寧李元祿編《朱子年譜綱目》、民國間隆回馬元材編《桑弘羊年譜》等。清代民國間還出現(xiàn)了一些年譜編纂大家,除鄧顯鶴所編皆失傳外,寧鄉(xiāng)王開琸所編《張宣公年譜》《周子年譜》,湘潭羅正鈞所編纂《左文襄公年譜》《王壯武公年譜》,寧鄉(xiāng)梅英杰所編《胡文忠公年譜》《陶密庵年譜》《梅禮部君年譜》,皆有刊本行世。
也有一些曾存世的年譜現(xiàn)今已失傳,如清湘潭張力卓自訂年譜、新化鄧顯鶴自訂年譜、寧鄉(xiāng)陶汝鼐自訂年譜、益陽周代炳編《陶文毅公年譜》等,而湘潭黃周星年譜、道州何凌漢年譜、寧鄉(xiāng)程頌萬年譜,曾見于楊殿珣《中國歷代年譜總錄》中,今已不見。
也有一些尚存的年譜未被收入《湖南人物年譜》中,如清初益陽郭都賢年譜附于《益陽郭氏族譜》中,民國沅江張琳年譜附于其文集《慊慊齋集》中。
參考文獻(xiàn):
[1]熊治祁.湖南人物年譜[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尋霖,龔篤清.湘人著述表[M].長沙:岳麓書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