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睿
摘要:家庭物理實驗 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但是,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家庭實驗在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實驗精度低、實驗器材較難獲得的問題。結(jié)合楊氏雙縫干涉測量波長家庭實驗,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加大試驗裝置的尺寸、巧用轉(zhuǎn)化法處理問題、精簡實驗裝置的部件、核心部件盡量正規(guī)等。
關(guān)鍵詞:家庭物理實驗 問題 策略
一、楊氏雙縫干涉測量波長實驗及具體操作
托馬斯·楊(Thomas Young,1773—1829)于1801年進行了一次光的干涉實驗,即著名的楊氏雙縫干涉實驗,并首次肯定了光的波動性。下面是筆者的具體操作步驟。
實驗目的:利用楊氏雙縫干涉原理測量波長。
實驗器材:紅色教學激光筆、自制雙縫、遮光筒、測微顯微鏡、數(shù)碼照相機、刻度尺、硬紙板、書立。
實驗原理:如圖:
實驗步驟:
1.組裝實驗裝置;
2.調(diào)節(jié)書立的高度使激光筆、雙縫、遮光筒在同一高度上;
3.打開激光筆,調(diào)節(jié)雙縫水平位置;
4.用數(shù)碼照相機連續(xù)多次拍攝條紋及刻度尺,使照片同時包含刻度線及全部亮紋;
5.用刻度尺測量雙縫至屏距離l,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l=41.60cm;
6.重復步驟2~5數(shù)次,獲得多組數(shù)據(jù);
7.取下雙縫,利用測微顯微鏡測量雙縫縫寬d=0.1463mm;
8.亮條紋寬度測量方法:
⑴將實驗步驟4中所拍攝的照片放大;⑵讀取并記錄照片中刻度尺5.0mm所對應(yīng)實際長度X1;⑶讀取并記錄照片中5個條紋間距ΔX所對應(yīng)實際長度X2;⑷根據(jù)公式計算得ΔX;⑸根據(jù)多張照片取平均值。 實驗結(jié)論:所測激光筆的紅波波長約為647.3nm(教學激光筆激光波長參數(shù)為650nm)。
誤差分析:
1.測量d時使用測微顯微鏡,較準確;測量時,絕對誤差不差過1mm,相對誤差不超過0.25%;
2.在計算ΔX的過程中,由于相機屏幕的折光影響,對照片中5mm刻度及亮條紋的實際長度影響可達0.5mm~1mm,相對誤差1.6~3.0%左右。
二、家庭做楊氏雙縫干涉測量波長實驗可能遇到的問題
1.實驗精度較低。家庭中由于條件所限,實驗精度會大大降低。對于一般的定性試驗來說,難度還不是很大。但對于精度要求較高的定量實驗來說,家庭物理實驗的條件就顯得不足了。筆者在家做的楊氏雙縫干涉測量波長實驗中,條紋間距ΔX為毫米級,雙縫寬d為10-4米級,在家庭實驗條件下很難精確測量。
2.實驗器材較難獲得。一些專業(yè)的器材在一般家庭中很難獲得。比如在雙縫干涉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光具座、測量頭、雙縫、遮光筒等。
三、解決措施
1.加大試驗裝置的尺寸。較大的實驗裝置不僅可以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還可以降低達到實驗所要求精度的難度,從而降低試驗的相對誤差。
2.巧用轉(zhuǎn)化法處理問題。轉(zhuǎn)化法是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有些問題經(jīng)過轉(zhuǎn)化,就可以由難變易,由復雜變簡單。
3.精簡實驗裝置的部件。雙縫干涉測量波長實驗中,光具座的主要作用是支撐和方便讀取縫屏距l(xiāng)。由于l數(shù)值較大,即便使用普通米尺測量,誤差也不會超過1%,因此,筆者在實驗中沒有準備光具座,而是改用書立和硬紙板支撐實驗裝置,并用刻度尺直接測量l。
4.核心部件盡量正規(guī)。對家庭物理實驗的自制雙縫而言,間距需進行測量。由于d極小,僅約0.1mm,用常用工具根本無法測量,且極易產(chǎn)生較大的實驗誤差,導致實驗失敗。事實證明,在核心部件上使用精密儀器可使相對誤差減小50~80%。當然,對于測微顯微鏡這種精密儀器,我們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仔細認真,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
參考文獻:
[1] 何科麗.開展家庭物理實驗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8,(7):105.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物理 選修3-4.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