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 周長華, 熊虹全, 戚思國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四川 達州, 635000)
?
不同內鏡下手術治療聲帶息肉110例療效分析
劉波, 周長華, 熊虹全, 戚思國
(四川省達州市中心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四川 達州, 635000)
關鍵詞:支撐喉鏡; 電子鼻咽喉鏡; 聲帶息肉; 臨床療效; 安全性
聲帶息肉是臨床耳鼻喉科常見的一種因用聲不當或用聲過度引起的嗓音疾病,發(fā)病率占嗓音障礙疾病的45%,主要的臨床癥狀是發(fā)聲嘶啞[1]。臨床治療聲帶息肉的主要方法是手術,主要分為局麻間接喉鏡下手術、顯微喉外科手術以及纖維鼻咽喉鏡下手術。本研究探究不同內鏡下手術治療聲帶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2104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聲帶息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60例和對照組50例。實驗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40.15±1.50)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病程(8.2±5.0)個月;廣基息肉34例,帶蒂息肉26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1.15±1.80)歲,病程3個月~2.5年,平均病程(8.5±4.5)個月;廣基息肉30例,帶蒂息肉2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以及聲帶息肉類型等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2]: ① 手術前病理標本檢查均明確聲帶息肉診斷; ② 無肝腎、心臟等嚴重疾病; ③ 無抑郁、躁狂癥等嚴重精神異常疾病; ④ 自愿接受治療并簽署手術志愿書者。
1.2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完善常規(guī)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證。實驗組患者采用全麻支撐喉鏡治療,對照組患者則實施局麻電子鼻咽喉鏡治療,具體手術操作過程參照文獻[3]。2組患者術后均靜脈給予抗生素2 d,同時期霧化吸入布地奈德2 mL,2次/d,持續(xù)1周。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煙、禁酒、禁聲2周,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2組患者治療前后嗓音參數的變化,分析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狀況。①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4]:療效分為治愈、好轉以及無效3個等級。治愈:患者術后聲帶閉合良好,發(fā)聲正常,聲帶邊緣齊整光滑,患者自主發(fā)聲感覺良好;有效:聲帶閉合較好,發(fā)聲嘶啞癥狀顯著改善,喉鏡檢查聲帶邊緣光滑感不足,有充血和肥厚癥狀,患者自主發(fā)聲感覺較術前好;無效:聲帶閉合不佳,聲帶明顯充血和肥厚,患者自主發(fā)聲感覺較術前無改善,發(fā)聲嘶啞癥狀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② 嗓音參數檢查:采用美國泰億格電子有限公司Dr.Speech for Windows軟件,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進行基頻微擾、振幅微擾以及諧噪比等嗓音參數測試,判斷2組患者嗓音功能恢復狀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正態(tài)分布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釆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廣基息肉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4.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6.6%(P<0.05)。2組帶蒂息肉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均較高,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嗓音參數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的基頻微擾、振幅微擾以及諧噪比等嗓音參數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3項嗓音參數較治療前、對照組患者治療后顯著改善(P<0.05)。見表2 。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嗓音參數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2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實驗組患者發(fā)生門牙松動0例,黏膜損傷3例,術后出血2例,息肉殘留0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3%;對照組患者發(fā)生門牙松動3例,黏膜損傷7例,術后出血5例,息肉殘留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6.0%。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聲帶息肉是因聲帶囊腫、聲帶小結、聲帶Reinke′s間隙水腫等引起的聲帶良性增生性病變,好發(fā)于一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邊緣,為半透明、淡黃白色或粉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多為單側,也可為雙側[5]。該疾病發(fā)生的機制可能與炎癥、變態(tài)反應、創(chuàng)傷、過度用聲、吸煙以及內分泌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聲帶息肉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多種,可視聲帶息肉大小、部位等具體情況而定。
臨床上治療聲帶息肉的常用手術方式包括電子鼻咽喉或纖維喉鏡下切除、支撐喉鏡下切除。支撐喉鏡下手術應用于喉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有約40年的歷史,隨時醫(yī)學科技的快速發(fā)展與完善,使其成為一門成熟的手術。支撐喉鏡下手術具有光線明亮、可雙手同時操作、觀察范圍廣、不受時間限制、不易誤傷正常組織等優(yōu)點,解決了傳統(tǒng)手術的暴露困難、存在盲區(qū)等問題[6]。張瑾等[7]研究發(fā)現,廣基聲帶息肉患者采用支撐喉鏡下喉顯微外科手術,其有效率為81.3%,明顯高于電子喉鏡組。但支撐喉鏡下手術也具有不足之處,如手術費用高,多發(fā)生軟腭擦傷、黏膜下淤血、舌體麻木等并發(fā)癥,同時全麻下手術使患者痛苦大,并且對有頸椎、心血管、顱腦等疾病患者及老年體弱者均不宜采用[8]。實行表面麻醉的電子喉鏡下手術,不會伴有全麻手術的痛苦與和支撐喉鏡造成的損傷痛苦,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等不受限制,而且電子喉鏡體能夠清晰顯示喉部解剖結構,但對于廣基聲帶息肉患者,術中需進行多次鉗夾,造成出血較多、術區(qū)瘢痕形成,臨床療效不佳[9-10]。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廣基息肉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4.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6.6%(P<0.05)。2組帶蒂息肉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均較高,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麻支撐喉鏡下手術在治療聲帶息肉具有很高的臨床療效。另外,實驗組患者的基頻微擾、振幅微擾以及諧噪比等嗓音參數較治療前、對照組患者治療后顯著改善(P<0.05),說明全麻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對嗓音影響較小。實驗組患者發(fā)生門牙松動、黏膜損傷、術后出血以及息肉殘留等并發(fā)癥的狀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參考文獻
[1]陳欣. 鼻內鏡輔助與直視支撐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的療效比較[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136(06): 571.
[2]徐峰, 許曉英. 不同術式治療廣基型聲帶息肉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嗓音功能的對比分析[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3, 10(22): 12.
[3]閆迪. 支撐喉鏡和電子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療效對比分析[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14, 31(06): 672.
[4]劉琳, 王玲, 殷文斌. 纖維喉鏡與支撐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療效比較[J]. 吉林醫(yī)學, 2011, 32(15): 2983.
[5]尤國軍. 聲帶息肉不同手術方式臨床療效觀察[J]. 淮海醫(yī)藥, 2011, 29(04): 291.
[6]何丕. 支撐喉鏡和纖維喉鏡下手術切除聲帶息肉的效果比較[J]. 中國處方藥, 2015, 13(03): 22.
[7]張瑾, 史冬梅, 尤樂都斯·克尤木. 支撐喉鏡和電子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對比分析[J]. 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2009, 16(12): 687.
[8]李麗蘭. 支撐喉鏡與纖維喉鏡下治療聲帶息肉的療效對照[J]. 中外醫(yī)療, 2014, 33(34): 115.
[9]徐嘉, 鄭濤, 黃孝華, 葉錦華. 電子喉鏡下及支撐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對比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4, 12(03): 24.
[10]殷建軍, 谷英, 虞嫻波. 支撐喉鏡與電子喉鏡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較[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4, 11(21): 45.
中圖分類號:R 76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7-150-02
DOI:10.7619/jcmp.201607048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