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洪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 呼吸內科, 海南 ??? 570311)
?
支氣管鏡肺減容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及安全性
吳海洪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 呼吸內科, 海南 ??? 570311)
關鍵詞:支氣管鏡; 肺減容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療效; 安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為臨床比較常見的慢性氣道炎性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患者多伴有長期咳嗽、胸悶、氣急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1-2]。大量研究[3-4]證實,肺減容術應用于COPD的治療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開胸手術的損傷相對較大,影響了手術的療效。支氣管鏡肺減容術作為新型微創(chuàng)治療技術,通過支氣管鏡切除病變區(qū)肺葉段來治療COPD[5]。本研究采用支氣管鏡肺減容術治療COPD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COPD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開胸肺減容術)和觀察組(支氣管鏡肺減容術),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COPD診斷標準[6],排除嚴重心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病、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對照組中男33例,女7例,年齡37.3~68.2歲,平均年齡(63.2±7.3)歲,其中8例合并高血壓冠心病,2例合并糖尿?。挥^察組中男32例,女8例,年齡37.5~68.0歲,平均年齡(63.1±6.9)歲,其中7例合并高血壓冠心病,2例合并糖尿病。2組性別、年齡、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支氣管鏡肺減容術:常規(guī)氣管鏡準備后,咽部局部麻醉后,動態(tài)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經鼻腔插入纖維支氣管鏡,常規(guī)探查后,插入Chartis檢測導管,自右向左、自上向下順序檢測肺段阻塞后側支通氣狀況,確定肺氣腫嚴重、無明顯側支通氣的病變肺段,退出檢測導管。經支氣管鏡置入裝有活瓣的推送器,直至靶點病灶位置,推出活瓣,觀察活瓣張開狀態(tài),并固定于病灶位置,待確定活瓣開閉狀況及固定良好后,退出支氣管鏡。對照組采用開胸肺減容術,于第5肋間做切口,長度約15 cm,切除病灶區(qū)域肺組織。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2組術前、術后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殘氣量(RV)]和動脈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以及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出院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前2組FEV1、RV、p(O2)、p(C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相比,術后2組FEV1、p(O2)均顯著增高(P<0.05),RV、p(CO2)均顯著降低(P<0.05);術后2組肺功能及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出院時間均顯著少于、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表1 2組術前、術后肺功能及血氣指標變化比較
與術前相比, *P<0.05。
表2 2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出院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COPD患者由于慢性支氣管炎性反應導致細支氣管管腔狹窄,造成呼氣時氣道不完全阻塞、氣道過早閉合、肺泡殘氣量增多、肺泡過度充氣[7]。慢性支氣管炎性反應破壞小支氣管壁軟骨,其支架作用被明顯破壞,導致呼氣時支氣管過度陷閉,肺泡內殘氣量增加[8]。慢性、反復肺部感染及炎性反應造成蛋白分解酶釋放增加,肺組織、肺泡壁破壞增多,多個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9]。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肺組織供血不足,導致肺組織營養(yǎng)障礙,肺泡壁彈性減退,膨大的肺大泡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還會壓迫周圍正常組織,進一步降低肺功能[10]。
通過手術方式切除過度充氣的病灶肺組織,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是開胸手術的損傷較大,手術風險相對較高,很大程度影響著開胸肺減容術的臨床療效。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支氣管鏡肺減容術被廣泛應用于COPD治療中。肺部病變組織是非均質、多合并肺大泡形成,因此COPD患者多有較為明確的病灶靶區(qū),術前通過支氣管鏡探查,明確靶區(qū)位置[11]。支氣管鏡肺減容術利用單向活瓣吸氣時閉合、呼氣時開放的特點,從活瓣排出活瓣安置遠端的支氣管分泌物,減少繼發(fā)性肺炎的發(fā)生[12]。有研究[13-14]稱,支氣管鏡肺減容術治療COPD具有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中,與術前相比,術后2組FEV1、p(O2)均顯著增高,RV、p(CO2)均顯著降低;術后2組肺功能及血氣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表明肺減容術后正常肺泡組織順應性增加,肺循環(huán)血量增加,死腔減少,膈肌活動度增加,肺功能及血氣指標得到了明顯改善。開胸肺減容術往往需要長時間留置胸管,易導致腔內感染、肺不張等并發(fā)癥,一定程度上延長了住院時間,不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恢復[15]。本研究中,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出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支氣管鏡肺減容術治療COPD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的特點,有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李報春, 劉大銳, 王海艷, 等. 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重度呼吸性酸中毒[J]. 實用醫(yī)藥雜志, 2014, 31(12): 1082.
[2]雷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fā)自發(fā)性氣胸的診治分析[J]. 實用醫(yī)藥雜志, 2013, 30(12): 1075.
[3]Zhong N, Zheng J, Wen F,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desonide/formoterol via a dry powderinhaler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Curr Med Res Opin, 2012, 28(2): 257.
[4]王曉婧, 梅曉冬, 包明紅, 等. 高齡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經氣管鏡肺減容術的療效與安全性探討[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3, 16(2): 164.
[5]宋巍峰, 崔有斌, 劉廣明. 經纖維支氣管鏡肺減容術的研究進展[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8): 1760.
[6]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7, 30(1): 8.
[7]林之楓, 居潮強, 黃海龍, 等. 肺減容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 電子版, 2011, 5(13): 3883.
[8]吳章宏, 歐宗興. 經支氣管鏡肺減容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J]. 海南醫(yī)學, 2014, 25(10): 1478.
[9]侯剛, 王瑋, 王秋月, 等. Chartis系統(tǒng)輔助經支氣管鏡肺減容術治療重度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氣腫1例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1, 31(9): 690.
[10]馬金山, 努爾蘭·阿汗, 王小雷, 等. 胸腔鏡肺減容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臨床療效[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5, 20(1): 39.
[11]穆新林, 李冉, 周德訓, 等. 支氣管鏡肺減容術在極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J]. 中國內鏡雜志, 2013, 19(11): 1121.
[12]孫沁瑩, 林冰. 支氣管鏡肺減容現(xiàn)狀和展望[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3, 33(2): 105.
[13]Federico V, Marco A, Daniele D,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after 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emphysema[J]. Eur Respir J, 2012, 39(5): 1084.
[14]Hopkinson NS, Kemp SV, et al. Atelectasis and survival after bronch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for COPD[J]. Eur Respir J, 2011, 37(6): 1346.
[15]齊詠, 馬利軍. 經支氣管鏡肺減容術研究進展[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1, 25(3): 209.
中圖分類號:R 44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7-127-02
DOI:10.7619/jcmp.201607037
收稿日期:201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