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云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309-02
《教育心理學》對"興趣"的完整定義是興趣就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并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一個人成才的起點,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動力,人就會積極主動、高效地去完成此項活動,學習也是如此,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習上就會刻苦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堅持不懈,不斷進取,中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會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結合我20余年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就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淺讀自己的一些觀點。
1.教師自己良好的教學藝術 ,是激發(fā)學生興趣法寶
1.1教學生動風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悄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風趣的語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講評試題時,先不說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說,"是這個,"學生當然會明白這表示第二個答案正確,同時還明白這還表示"勝利"的意思,然后接著說:"我們班永遠是這個",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有趣,逐漸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在授課時,如果在適當的時機故意講錯,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記得牢。例如,在講到絕對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時,故意說成"就是那個發(fā)現進化論的開爾文,"講完后,學生們先是一愣,然后幾乎全班同學齊聲回答"那個是達爾文",這樣整個課堂氣氛就都活躍起來了。
1.2教師要用豐富的情感和大方自然的教態(tài)感染學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tài)自然的優(yōu)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在感染力。準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情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0分鐘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好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guī)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fā)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1.3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多鼓勵,多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其實,中學生感到學物理難并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2.巧妙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僅有45分鐘的課堂中,有教師課前的鞏固知識的提問;有為新課架設橋梁的引入提問;有講解中的啟發(fā)思路的提問;有解題過后的反思提問;有探究新方法的提問、有總結性的提問,還有學生向教師的質疑提問。提問可以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問是開啟思路,答是問的延伸、是成果的展示。巧妙的提問、精準的回答,則能真正體現高質量的訓練,真正起到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即善于在新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求知心里之間制造一種不平衡、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到所面臨的問題與舊知識、舊經驗相聯系,同時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戰(zhàn)性,激發(fā)學生產生求知的迫切愿望,誘發(fā)他們的探索性思維。當然,問題提得再適當,學生在思考分析確定答案時,總會遇到一些困難,仍不能保證準確、迅速作答。這時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剖析,探究正確答案,掌握正確解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由"山窮水盡"轉到"柳暗花明"。同時,教師對學生的答問要及時點評,對答問正確的要給予旨定;對有創(chuàng)造性的答問要給予鼓勵表揚;對答問有錯的應及時糾正,并對他們敢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精神給予肯定和鼓勵。
3.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以往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改掉重解題,輕閱讀和對知識點反復操練的陋習,將學習過程轉變?yōu)閷W生自己構建其個人知識和科學經驗的主動活動過程。學生想學,但是如何去學,方法的指導是不可少的。古話道:"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不如授之以漁,則一生受用無窮"。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如何獲取物理知識,掌握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并能應用物理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拋體運動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以紅蠟塊的運動為例,研究解決二維運動的方法,經過實驗及理論分析讓學生悟出:相互垂直方向的運動可以分別研究,然后求它們的合運動。并把這個道理應用于平拋運動,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平拋運動也可以分解成為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來研究,再接著提出新的問題:如果不是水平拋出又如何研究?引導學生深入的去思考、分析,從而得出解決拋體運動的一般方法。學生所學的物理知識時間久了也許會遺忘掉,而一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取物理學的科學學習方法,恐怕這種方法他一生都受用無窮。這不正是新課改理念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做準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