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芳聰
在上完“電勢能和電勢”這節(jié)課后,學生在練習中遇到這樣一道題,原題及其解析是這樣的:
電荷量為q=1×10-4C的帶正電小物塊置于粗糙的絕緣水平面上,所在空間存在沿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場強E與時間t的關系及物塊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分別如圖1、圖2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塊的質量m。
(2)物塊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物塊運動2s過程中,其電勢能的改變量。
解析:
(1)由圖1可得:E1=3×104N/C,E2=2×104N/C
由圖2可知,第1s物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有qE1-μmg =ma,由圖象知a=2m/s2
1s后物塊做勻速運動,由平衡條件有qE2=μmg
聯(lián)立解得q(E1-E2)=ma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m=0.5kg
(2)由qE2=μmg,可得μ=qE2/mg =0.4
(3)由圖2可知:
物塊在第1s的位移為l1=(v/2)t1=1m
物塊在第2s的位移為l2=vt2=2m
電場力做正功W=qE1l1+qEl2=7J
所以,電勢能的改變量△Ep=-W=-7J
筆者對題中第(3)小題電勢能改變量的求法提出疑義。題中的解法粗看并沒什么問題,因為靜電力做的功等于電勢能的減少量,只要算出靜電力做的功,自然也就可以求得電勢能的改變量。但筆者還是對題中1s末電場的突變提出質疑,因為電場有變化,就不好看作靜電場了。
為了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電場的變化對電勢能的影響,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平行的帶電金屬板A、B間是勻強電場,如圖3所示,兩板間距離是2cm,B板接地,P點位于兩板正中央。若兩板間的電壓U1=600V,板間電場E1= 3×104N/C,此時P點的電勢為φ1=300V,將一個電荷量為q=1×10-4C的帶正電點電荷固定在P點處,易求得其電勢能為: Ep1=qφ1=3×10-2J。再將兩板間的電壓改為U2=400V,板間電場E2=2×104N/C,P點的電勢變?yōu)棣?=200V,不難求出,點電荷q的電勢能變?yōu)椋?Ep2=qφ2=2×10-2J。
因為點電荷q是固定不動的,所以電場力并不對它做功。也就是說,電場力不做功,電勢能卻發(fā)生了變化。這是為什么呢?
這得從勢能的特點說起,勢能是系統(tǒng)所共有的。在人教版物理必修2“重力勢能”一節(jié)中,編寫者最后寫道:“必須指出的是,重力勢能跟重力做功密切相關,而重力是地球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也就是說,倘若沒有地球,就談不上重力。所以,嚴格說來,重力勢能是地球與物體所組成的物體‘系統(tǒng)所共有的,而不是地球上的物體單獨具有的?!?/p>
盡管在人教版物理選修3-1“電勢能和電勢”一節(jié)中,編者并沒有再次強調(diào)電勢能是系統(tǒng)所共有的,但正如重力勢能是地表物體與地球組成的系統(tǒng)所共有一樣,學生不難理解電勢能也是電荷與電場所共有的。所以,電場的變化也可能導致電勢能的變化。其實,在筆者設計的那道題中,盡管電場力并不對電荷q做功,但要使板間電場發(fā)生變化,必須改變板間電壓,也就是要移去板上的一部分電荷,這時候還是有電場力對板上的這部分電荷做功的,這或許是系統(tǒng)電勢能變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