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新千年“新八景”文化傳承、發(fā)展及嬗變(2000-2015)

        2016-05-12 07:54:01趙紀軍宋霖
        風景園林 2016年10期

        趙紀軍 宋霖

        新千年“新八景”文化傳承、發(fā)展及嬗變(2000-2015)

        趙紀軍 宋霖

        “八景”作為我國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集中體現(xiàn)了一定歷史時期對于某一地區(qū)風景特質(zhì)的認知與品鑒。新千年以來,基于舊有“八景”,許多城市和地區(qū)先后評選出一批“新八景”。本文以這些“新八景”為研究對象,進行統(tǒng)計、分類、比較和歸納,通過探討其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分析其呈現(xiàn)的時代特征,揭示“新八景”之于古代“八景”的文化傳承、發(fā)展與嬗變,其中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表現(xiàn)形式與內(nèi)在成因,以期深化對當今風景園林文化傳承與新潮的認識與理解。

        風景園林;新八景;古八景;人與自然;文化

        “八景”是對某一地區(qū)風物、歷史、人文等要素進行概括和總結(jié)的序列集合,綜合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文化,也體現(xiàn)了相應的社會審美和價值取向[1-2]。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和演化,“八景”已成為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化、結(jié)構化的風景園林現(xiàn)象。新中國成立后,一些城市在進行物質(zhì)建設的同時,注重復興傳統(tǒng)文化,對舊有“八景”進行保留、改造,或另起爐灶重新評選和遴選“八景”[1],為了與之前舊有的“八景”相區(qū)別,在對新一批“八景”進行宣傳推廣和文藝創(chuàng)作時,常常稱之為“新八景”,如羊城(廣州)新八景,以及景觀序列在數(shù)量上更多的巴渝(重慶)新十二景、新北京十六景等。在保留“八景”傳統(tǒng)特色的基礎上,“新八景”在其產(chǎn)生方式、評選目的、宣傳手段和影響力度等方面表現(xiàn)出一些新時代的文化內(nèi)涵和社會特征。

        學界對古代“八景”的研究較為豐富,涵蓋“八景”的歷史淵源與脈絡[3]、城市環(huán)境與空間[4]、地域特點與文化[5]、園林意境與詩畫[6-7]等諸多方面。對于“新八景”的研究,涉及古代“八景”的改造[8-9],或新增“八景”的內(nèi)涵[10-11],以期啟示“八景”之于當代城市建設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現(xiàn)實意義。但一般而言,作為研究對象的“新八景”景觀序列樣本較少,使相關的論證分析也較為籠統(tǒng)或局限,因而對于“新八景”的研究尚可拓展和深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八景”在很多城市都有評選,有個別城市還評選多次,數(shù)量繁多、內(nèi)容龐雜;同時,其作為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的真實寫照,反映出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特色或特征,不能一概而論。為厘清“新八景”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本文將新千年——2000年至2015年——這一時期內(nèi),國內(nèi)各城市和地區(qū)評選的“新八景”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討其特點,揭示其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沿承、發(fā)展和嬗變,并藉此闡發(fā)其對于城市建設、風景營造、旅游發(fā)展等方面的現(xiàn)實意義。

        1 “新八景”現(xiàn)狀及其景源分析

        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不斷增長、城市建設的不斷拓展,古代“八景”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逐漸消減,或已無法反映城市變化的實際情況。進入新千年以來,為了更新城市居民或外來者對特定城市的固有印象,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同時為了建立和宣傳城市的新形象,促進新一輪的城市發(fā)展和改革,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qū)遴選、評定當?shù)氐摹靶掳司啊?,這些已成為新時期的城市發(fā)展和社會文化特點。

        本文通過對各地“新八景”的實況調(diào)研、國內(nèi)外會議(論壇)追蹤、期刊論文檢索、網(wǎng)絡搜索引擎查詢、網(wǎng)絡電子地圖等多種途徑,對我國各地區(qū)和重要城市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新千年以來以“xx(地名)新x(數(shù)量)景”、“新xx(地名)x(數(shù)量)景”、“現(xiàn)代xx(地名)x(數(shù)量)景”、“當代xx(地名)x(數(shù)量)景”等命名的景觀序列45個,分布于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的34個地區(qū)或城市(圖1、表1)。

        綜合來看,新千年以來我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qū)都評選過“新八景”,評選相對集中的城市和地區(qū)主要分布于東、南部沿海,其中以廣東省居多,共有廣州、深圳、東莞、汕頭、湛江、佛山、肇慶、潮州、梅州等9個城市評選過當?shù)氐摹靶掳司啊?,而在中、西部省市自治區(qū)也有部分城市和地區(qū)對其“新八景”進行過評選。

        本研究將所搜集的新千年“新八景”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共得到614個(組)“景”,并以《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98-1999)的風景資源評價分類為依據(jù)[12],參照《風景規(guī)劃——<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規(guī)范>實施手冊》中的景源分類,加以補充和完善,將景源分為自然景源、人文景源、綜合景源3大類,共計935個。其中包括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園景、建筑、史跡、風物、游憩景地、娛樂景地、保健景地、城鄉(xiāng)景觀等12個中類[13]。

        1 新千年國內(nèi)評選“新八景”的城市或地區(qū)分布(2000-2015)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ities or regions that selected "New Eight Scen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China (2000-2015)

        2 新千年“新八景”景源大類分類統(tǒng)計The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the "New Eight Scen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according to the main categories of scenes

        表1 新千年國內(nèi)評選“新八景”的城市或地區(qū)及“新八景”序列名單Tab. 1 The full list of the cities or regions that selected as “New Eight Scenes” and the scene seri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China

        鎮(zhèn)江新二十四景2010西津?qū)ざ?、北水柳浪、摩崖夕照、蓉樓曉荷、慈壽塔影、泠泉喜雨、蕭寺聽鸝、長虹臥波、江左文宗、寒汀蘆荻、云臺霞蔚、長山煙云、海門江雪、蓮花含秋、晉城春望、燈火臨流、春江夜月、北固遠帆、甘露流芳、鼎石訪梅、圌山驚濤、竹林疊翠、灣頭壁立、文心繁霜信陽新八景 望湖軒、茗陽閣、聚賢祠、申伯樓、龜山亭、河洲榭、平山塔、琵琶臺潮州新八景 濱江紅棉、廣場燈影、坊街亭韻、淡浮水墨、綠島晴嵐、桑浦禪泉、鳳凰天池、柘林漁火合肥新十景(規(guī)劃版) 巢湖風光、翡翠項鏈、四頂朝霞、紫蓬佛地、五湖連珠、蜀山森林、翡翠秋韻、陶沖春色、天鵝湖畔、淝河之源西寧新八景 東關清真大寺、塔爾寺、北禪寺、老爺山、丹噶爾古城、西寧中心廣場、海湖新區(qū)火燒溝景區(qū)、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十景)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青羊?qū)m、寶光寺、文殊院、西嶺雪山、天臺山(新十景)大熊貓基地、寬窄巷子、三圣花鄉(xiāng)·五朵金花、金沙遺址、錦里、安仁·中國博物館小鎮(zhèn)、黃龍溪古鎮(zhèn)、國色天鄉(xiāng)、平樂古鎮(zhèn)、歡樂谷敦煌新八景 雷音寶剎、夜市星光、黨河風情、葡萄萬頃、懸泉冬韻、雅丹夕照、臥佛晨光、大漠光電羊城(廣州)新八景 塔耀新城、珠水流光、云山疊翠、越秀風華、古祠流芳、荔灣勝境、科城錦繡、濕地唱晚成都十景·新十景2011海外華人眼中的新北京·新八景(人文北京)懷柔慕田峪長城旅游區(qū)、奧林匹克公園、國家博物館、國家大劇院、前門大街、明十三陵、周口店遺址博物館、拉斐特城堡酒店(科技北京)中國航天城、小湯山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示范園、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集團、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汽車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綠色北京)朝陽循環(huán)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園、蟒山森林公園、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懷柔雁棲湖景區(qū)、小湯山溫泉集聚區(qū)、平谷桃花海景區(qū)、溫都水城、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泉城(濟南)新八景 趵突騰空、明湖匯波、歷山秋眺(歷山覽勝)、濼水棹歌、清河煙嵐、靈巖探幽、百脈寒泉、九如聽瀑2012新金陵(南京)四十八景中山偉陵、孝陵香雪、十里秦淮、幕燕長風、紫臺觀天、玄武煙柳、明城龍蟠、雨花丹青、甘家大院、高淳老街、椏溪慢城、泉涌珍珠、冶礦探幽、牛首煙嵐、南博藏珍、石城清涼、天妃靜海、云錦天工、莫愁煙雨、朝天宮闕、閱江攬勝、紫峰凌霄、頤和公館、天塹飛渡、湯山溫泉、湯山猿洞、陽山碑材、瞻園玉堂、南大北樓、方山天印、棲霞丹楓、梅園風清、鼓樓鐘亭、南唐二陵、奧體中心、老山深林、故宮滄桑、天生胭脂、石柱奇觀、金陵經(jīng)典、浦站背影、站映湖光、存史警世、寶船遺址、金陵兵工、雞鳴春曉、樞府春秋、南朝石刻襄陽八景·新八景2013(八景)古隆中、襄陽古城池、習家池、米公祠、大峴山、水鏡莊、鹿門山、白水寺(新八景)鳳凰溫泉、大薤山、春秋寨、黃家灣、堯治河、九路寨、五山堰河、香水河湛江新八景 吉兆漁歌、海韻天成、紅島特呈、雷王故里、法國遺風、鶴地銀湖、三嶺疊翠、菠蘿的海梅州十八景 葉帥故園、詩畫梅江、客家大觀、客家圍龍、雁南飛茶田、雁鳴秀湖、靈光古剎、客家小鎮(zhèn)、長潭秋色、千佛梵光、橋溪古韻、五指丹峰、長樂神泥、神光普照、南臺臥佛、豐順溫泉、麓湖揮桿、萬福圣境2014新沈陽十景 皇城市井、渾河畫卷、皇寺廟會、殘歷警鐘、帥府春秋、昭陵晚風、鳥語荷香、棋山秀湖、中山歐風、世博百園長春旅游新十五景 農(nóng)園憩綠、烏木逢春、車城掠影、翠茵流韻、虎嘯山林、關東尋遺、凈月神秀、圣跡儒風、華夏圓夢、新園探幽、新塘毓秀、玉帶瀲滟、影韻春秋、蓮花疊翠、萬壽梵音新巴渝(重慶)十二景2015(自然景觀類)茶山竹海、半島海燈、天下龍缸、玄天秀水、龍水西湖、古劍云海、黑山幽谷、照母涌翠、三峽紅葉、黃水林濤、仙女天成、青龍飛瀑(人文勝地類)湖廣會館、古城安居、三峽梯城、愛情天梯、華巖禪意、南濱溢彩、豐盛古韻、釣城懷古、白鶴繞梁、路孔萬靈、風情濯水、雙桂禪堂(城市地標類)十字金街、天地湖光、開埠新城、綠園串珠、樂和樂都、北岸皇冠、動物樂園、白塔老街、兩江彩虹、白象老街、鶯花飛渡、四季觀塘寧夏新十景 艾依春曉、古堡新影、賀蘭晴雪、黃河金岸、回鄉(xiāng)風情、六盤煙雨、沙湖葦舟、沙坡鳴鐘、神秘西夏、水洞兵溝天水新八景 截止筆者完稿前,評選進行中,相關數(shù)據(jù)暫缺

        將景源按照3大類來分(圖2),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在新千年“新八景”的景源分類中,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占據(jù)絕對多數(shù),分別有41%和46%——后者略多于前者,這符合我國自然山水景觀豐富的特點,也反映了我國從古至今長期經(jīng)營和管理風景資源的人文傳統(tǒng)。而作為新時期綜合性景觀體現(xiàn)的綜合景源在原有自然、人文兩大景觀類別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約占13%。綜合景源適應于當今景區(qū)規(guī)模大、功能復合、類別繁雜的特征,是對原有分類的有益補充,而這一景源數(shù)量的增加亦能反映新千年以來各地發(fā)展綜合性景區(qū)的態(tài)勢。

        將景源進行更為細致的12個中類劃分(圖3),對比可以看出:新千年“新八景”中,景源為“建筑”類的數(shù)量最多,有258個,占27.59%,是總景源數(shù)量的1/4以上,成為反映新時期城市面貌的最為重要的角色。其次較多的景源為“地景”和“水景”類,分別以137個和131個占據(jù)14.65%和14.01%,這大致與我國風景與園林營造的“山水”傳統(tǒng)、以及“崇尚自然”的思想觀念有關。這也說明,雖然本次研究所涵蓋的“新八景”主要集中于各種具有良好人工建成環(huán)境的城市,但構成“新八景”的山、水自然環(huán)境仍然不可或缺,甚至在極為看重城市建設水平的經(jīng)濟較發(fā)達的城市或地區(qū),能夠反映城市肌理最初面貌的山水格局,依然被視作重要的景觀保留下來,并加以強調(diào)。如在2002年廣州市評選的“羊城新八景”中有“云山疊翠”、“珠水夜韻”和“越秀新暉”3景,而在2011年的評選結(jié)果中,相應有“云山疊翠”、“珠水流光”和“越秀風華”3景;時移勢易,3景在命名上雖稍有改動,但同樣都是廣州的白云山、珠江、越秀山這些典型的城市山水自然景觀的寫照。

        在只占總量13%的綜合景源中,“城鄉(xiāng)景地”類景源以72個占到了景源總量的7.70%,將近綜合景源的六成之多。城鄉(xiāng)景觀從最初“瀟湘八景”中的“山市晴嵐”即被人們所欣賞和宣揚,而新千年以來更多古村名鎮(zhèn)得到保護和修繕,商業(yè)仿古街和民俗文化街等的修建使這一景源數(shù)量得以增多。如2005年湖南的“新瀟湘八景”中“邊城棲鳳”一景,就是對湘西鳳凰古城的描寫;再如2010年廣東潮州評選的“新八景”中“坊街亭韻”一景,反映的是“修舊如舊”的潮州牌坊街的景象。其他的綜合景源雖在數(shù)量上無法與“城鄉(xiāng)景地”類景源相比擬,但這些隨著現(xiàn)代城市建設與發(fā)展而來的景源,增加了古代“八景”未有之新內(nèi)容,如北京2011年評選的“海外華人眼中的新北京?新八景”中的“中國航天城”、“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懷柔雁棲湖景區(qū)”、“溫都水城”等都是在新千年發(fā)展、完善起來的娛樂景地和保健景地,整合了新的時代熱點和精神風貌。

        2 歷久彌新:“新八景”之文化傳承

        2.1 傳統(tǒng)賦名形式的存續(xù)

        由上述對于“新八景”的初步梳理,不難看出,“新八景”大多延續(xù)了古代“八景”四字賦名的傳統(tǒng)。在所統(tǒng)計的所有45組“新八景”序列中,以四字賦名的序列有33組,占73.33%,它們延續(xù)了約定俗成的文辭結(jié)構,將所遴選風景的特點和內(nèi)涵納入特定的賦名框架之下。顯然,這種歷史傳承是使其易于接受和認可的簡明而直接的途徑。其個例不勝枚舉,除前述外,還有2001年“湛江八景”、2004年“佛山新八景”、2010年“鎮(zhèn)江新二十四景”等,其中,“東海旭日”——湛江市東海島旭日東升之景,“西樵疊翠”——佛山市西樵山的清麗風光;“西津?qū)ざ伞薄?zhèn)江市歷史上西津渡口的懷古風情,都以四字概括出各個(組)景的特點,在賦名形式上保留了古代“八景”的基本特征和神韻。

        在“新八景”組景序列所囊括的“景”的數(shù)量上,大多數(shù)城市延續(xù)了“八”、“十”、“十六”、“四十八”等傳統(tǒng)形式。部分城市的“新八景”評選在超出“八”景之數(shù)的情況下,在大類上進行區(qū)分,并在每一大類中保持“八”的數(shù)目,最終形成不同類型的“新八景”景觀序列。例如,2005年的湖南“新瀟湘八景”,即分為“山水文化類”、“人文景觀類”、“生態(tài)休閑類”3種,每一類又囊括八組景觀,共24組,因而在最終確定的每一類組景序列中仍然保留了“八”景的概念。

        可見,大多數(shù)“新八景”賦名建立在舊有“八景”的文辭結(jié)構和文法構成的基礎之上,這是“八景”傳統(tǒng)最為顯著、穩(wěn)定、且系統(tǒng)的形式特征,也是古代“八景”流傳至今依然具有生命力、易于學習和利用的部分。

        2.2 傳統(tǒng)風景內(nèi)涵的沿襲

        古代“八景”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積淀,人們對其有較為穩(wěn)定的認知,相形之下,“新八景”由于產(chǎn)生的時間不長,知名度受限,影響力也相對較弱。因而“新八景”試圖借助和綜合古代“八景”的影響力,以達到推廣自身的目的。同時,對于古代“八景”的沿襲,是向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致敬,符合保護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要求。

        因此,有些“新八景”的評選會直接保留部分歷史上的“八景”。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諸多“新八景”中,保留之“景”占22%(圖4)。在所統(tǒng)計的31個城市中,有2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其評選的“新八景”中,即保留了許多古代“八景”,對城市歷史遺產(chǎn)和文脈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如2012年濟南“泉城新八景”中的“趵突騰空”一景,即直接沿襲古制——在明代崇禎年間《歷城縣志》中記載的“濟南八景”中即有“趵突騰空”。同樣地,作為明代寧夏八景之首的“賀蘭晴雪”,也被納入2015年的“寧夏新十景”序列——這是對古已有之的自然山水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城市或地區(qū)建設發(fā)展脈絡的最好記錄。

        除直接保留古代“八景”,傳統(tǒng)風景內(nèi)涵的延續(xù)還在于與古代“八景”類似的風景場所、空間特征等方面的內(nèi)容。古代“八景”通常反映了當?shù)氐淖匀簧剿窬趾统鞘屑±?,包括?yōu)美的自然地貌、歷史遺址、構筑物所增益的自然景觀、與神話傳說相關的場所、觀景的高地、引人的勞作場所、佛道等宗教場所、購物或娛樂場所、近城鎮(zhèn)中心、可達性高、擁有公共建筑或公共空間的場所[3]。新千年“新八景”延續(xù)了其中的某些內(nèi)容,如評選出的景點、景區(qū)都是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體現(xiàn)了各地風景的最高品質(zhì),可對應于古代“八景”中的“優(yōu)美的自然地貌”、“構筑物所增益的自然景觀”等。在所考察的31個城市中,除河北滄州外,其他評選“新八景”的30個城市都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同時,在本次研究的“新八景”中,所涉及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分別有40個和34個,且?guī)缀趺總€景點景區(qū)都是經(jīng)過國家、省、市各級評定認可的風景地。如2011年評選的“成都十景”,其中“都江堰”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青城山”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武侯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余各景也均為“聲名顯赫”的著名風景地、旅游點。

        此外,廣東東莞在2005年評選“東莞新八景”的同時,還專門評選了一組“東莞文物八景”,可以對應古代“八景”中的“歷史遺址”,其中包括“故壘雄風”——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臺舊址景觀、“可園蘊秀”——東莞可園博物館等眾多景點。于是,“新八景”在沿襲古代“八景”風景內(nèi)容的同時,更順應時代的要求,將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的“文物”概念推到公眾面前,以“景”的形式對古代遺產(chǎn)進行保護。

        2.3 游觀傳頌功能的承繼

        古代“八景”通常具有豐富的游觀功能,也往往借此對某一地區(qū)優(yōu)美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風情加以傳布和推崇?!靶掳司啊币彩侨绱?,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往往藉由或基于其所蘊含的“游觀”功能,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和推廣活動,提高“新八景”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從而推動該城市或地區(q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帶動該城市或地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和文化繁榮。

        3 新千年“新八景”景源中類分類統(tǒng)計The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the “New Eight Scenes”in the New Millennium according to the sub-categories of scenes

        4 新千年“新八景”對舊有“八景”利用方式統(tǒng)計The statistics of the way of use of the previous “Eight Scenes” in “New Eight Scenes” in the New Millennium

        5 “泉城新八景”系列郵票The serial stamps of “Ji'nan New Eight Scenes”

        2015年,作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較為落后的西部自治區(qū),“寧夏新十景”的評選強調(diào)民眾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高寧夏的知名度,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搭建平臺[14]。2009年,北京評定的“新北京十六景”,其中“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以建筑為主體的景觀,是當時最新建設的熱點項目,也是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建設的及時反映,是北京乃至中國當時最有力的風景名片,足以吸引國內(nèi)外的大量游客,對宣傳城市形象乃至國家形象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難看出,由于各城市或地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的發(fā)展程度和發(fā)展定位不同,“新八景”評選往往會在某些方面有所側(cè)重,但同樣都通過展示當下城市建設、推介當?shù)鼐包c景區(qū),推動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通過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沿承和發(fā)展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進而增進當?shù)孛癖娬J同感、加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社會持續(xù)發(fā)展。

        從“新八景”評選主體來看,盡管相關部門或機構多樣,評選角度也不盡相同,但總會在“新八景”的旅游功能和宣傳效用上做文章。如2008年重慶市公布的“巴渝新十二景”由《重慶晚報》發(fā)起,傳媒單位借助自身平臺媒介的優(yōu)勢,推廣當?shù)卣块T建設“森林城市、宜居城市”的理念,從而激活重慶的旅游市場,更好地宣傳重慶[15]。又如2015年甘肅省天水市進行的“新八景”評選(截止筆者完稿前,評選活動尚未結(jié)束,部分相關數(shù)據(jù)暫缺),是由天水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其評選目的包括挖掘天水旅游資源,展示城市建設成果,打造天水文化旅游的新形象,宣傳天水,提升天水知名度等方面[16],體現(xiàn)了由政府主導的全面性和宏觀性。而在2014年,長春市旅游局和長春市旅游協(xié)會共同推出的“長春旅游新十五景”的評選,直接以“旅游”冠名“新十五景”,可謂直截了當?shù)攸c出了“新八景”所沿承的游觀功能,也進一步體現(xiàn)了“新八景”延續(xù)的宣傳作用——新景觀序列的評出,旨在進一步樹立長春市的旅游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17]。

        3 推陳出新:“新八景”之文化發(fā)展

        3.1 基于“古八景”的風景營建

        除了傳統(tǒng)形式和內(nèi)涵的存續(xù),隨著當代城市發(fā)展建設過程中、原有山水結(jié)構和整體環(huán)境的改變,一些“新八景”立足當下實際,力求在保有古代“八景”傳統(tǒng)的同時,形成新的時代特征。在本次研究中,有7%的“新八景”便是由既有古代“八景”改造而來的(圖4)。

        6 “津門新十景”系列剪紙The serial paper cuttings of “Jinmen New Ten Scenes”

        越秀山及其周邊地區(qū),作為廣州市區(qū)內(nèi)重要的自然山水環(huán)境,歷代以來精心經(jīng)營,也是廣州城市歷史變遷的縮影。從明代開始,越秀山就常駐歷朝歷代“羊城八景”之列,明代的“粵秀(越秀)松濤”、清代的“粵秀(越秀)連峰”等都圍繞“粵秀(越秀)”題景,描繪了此地秀麗的山林風光。1963年和1986年的“羊城八景”也是如此,“越秀遠眺”、“越秀層樓”赫然在列,記錄著廣州城市文化中較為穩(wěn)定的歷史傳承。新千年以來,2002年的評選中沿用了“越秀層樓”的景名;在2011年更名為“越秀風華”,與之前的“松濤”、“連峰”、“層樓”等具體的風景對象相比,其命名內(nèi)涵趨于概念化、泛化,擴大了該景所囊括的風景內(nèi)容,涵蓋了鎮(zhèn)海樓、五羊雕塑、中山紀念碑等更多的景點,或為新時期文化多元性、包容性的一種體現(xiàn)。

        與之類似,安徽合肥地區(qū)的“蜀山雪霽”是歷史上著名的“廬陽八景”之一,在2006年評出的“合肥新十景”中將其改為“蜀山覽勝”,而包納了近代以來在大蜀山相繼修建的一些烈士陵園、櫻花園、合肥野生動物園等景點和景區(qū)。

        “蓉樓話雨”作為古代鎮(zhèn)江地區(qū)廣為流傳的“京江二十四景”之一,其中“蓉樓”所指之“芙蓉樓”,因王昌齡一首《芙蓉樓送辛漸》而聲名遠揚,“話雨”一詞也多指友人闊別敘舊[18]。時移世易,芙蓉樓于鎮(zhèn)江金山風景區(qū)重建,周邊則新植水芙蓉——荷花,其景名也更新為“蓉樓曉荷”,概括了現(xiàn)今夏日游人蜂擁至此,共賞荷花的景象。對于古代芙蓉樓的命名緣由,及其周邊在古時是否種有荷花,尚待考證,但如今遍植荷花,至少延續(xù)了古人對“芙蓉”之所指的界定;而其中文化活動內(nèi)容的變易,則顯示了文化傳承與社會變遷之間的微妙對話。

        3.2 “寓新于舊”的八景詩詞與繪畫

        與上述基于“古八景”進行風景營建相仿,一些“新八景”的宣傳和推廣沿襲了古代“八景”詩詞與繪畫創(chuàng)作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出“寓新于舊”之態(tài),即依托傳統(tǒng)的形式,表達新的文化內(nèi)涵。

        7-a 陳濤設計的羊城新八景彩色紀念銀章正面The front of the serial commemorative silver medals of Guangzhou New Eight Scenes by Chen Tao

        7-b 陳濤設計的羊城新八景彩色紀念銀章背面The back of the serial commemorative silver medals of Guangzhou New Eight Scenes by Chen Tao

        相關部門會組織專業(yè)人士或向社會征集“新八景”的命名,并進行相關的詩詞創(chuàng)作,如2004年“深圳八景”評出后,涌現(xiàn)了一大批以此為題的八景組詩,并以古體五言、七言的絕句或律詩為主,如深圳詩詞學會唐佩芬狀寫“深圳八景”之“羊臺疊翠”:“一山雄踞滿蘢蔥,飛瀑流泉畫意濃。最喜重陽秋氣爽,人人奮勇共登峰”[19],上聯(lián)描繪了雄渾秀麗的自然環(huán)境,下聯(lián)展現(xiàn)了重陽登高的人文景象,刻畫出天時、地利之中歡暢游樂的生動場景。又如“風和云淡趕花朝,喚女呼男入畫橋。若得擇端回故地,上河圖續(xù)再摹描”,這首詩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楊慶化為2005年開封“當代汴梁八景”之一“清園早春”而作的[20],上聯(lián)汴梁新景呼之欲出,下聯(lián)北宋遺韻源遠流長,既具活潑生動的時代感,又有恰如其分的“在地性”。另有針對“新八景”的填詞,如2003年為天津評選的“津門新十景”所作的《臨江仙?津門新十景》:“商貿(mào)金街昌萬象,五河流碧飛虹,謙德廣廈沐春風,泰豐浮海日,盛世鼓樓鐘。歐韻風情環(huán)五道,平津戰(zhàn)史銘功,御河楊柳畫圖中,中上元古界,天鵝欲騰空。[21]”有趣的是,該詞基于傳統(tǒng)的詞牌格律,共有10句,每一句依次對應“新十景”之名,同時突破了傳統(tǒng)的四字賦名的“八景”傳統(tǒng)。還有的城市則基于“新八景”主題進行歌曲創(chuàng)作,如2015年的“寧夏新十景”,就舉辦了相關的原創(chuàng)歌曲展演晚會,可視為與古代“八景”詩詞創(chuàng)作相關的一種新時代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

        如果說詩詞的表現(xiàn)形式存有更多的傳統(tǒng)意蘊,在通過“繪畫”表現(xiàn)“新八景”方面則表現(xiàn)出更多新的特點,在評選及宣傳報道的整個過程中廣泛利用新興媒體或平臺,如報刊、雜志、網(wǎng)絡、微博等,通過刊登各“景”的實景照片代替“繪畫”,并配以描述性的文字進行推介。另一些城市印刷相關郵票、紀念封、日戳,制作浮雕、剪紙、明信片、紀念章或工藝品等,成為“繪畫”的另一種形式或載體。如2012年濟南為“泉城新八景”發(fā)行了郵票(圖5),但其中的圖像基本上仍以直觀的實景照片為主。這種基于“寫實”照片的呈現(xiàn),與傳統(tǒng)“寫意”的山水畫相比,多少遜于風景的空間想象、體驗深度及意境內(nèi)涵,或可視為傳統(tǒng)精英文化的平民化或通俗化。

        天津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崔鳳桐于2004年創(chuàng)作了“津門新十景”系列剪紙(圖6),將傳統(tǒng)手工藝與自然風景的凝練再現(xiàn)進行了有趣的嫁接。2011年廣州“羊城新八景”則有系列紀念章,設計圖案綜合了“新八景”的主要特色或標志性景觀,其淺浮雕的表現(xiàn)形式,起位較低、平面感較強,更接近于繪畫,但相對于后者仍多少富于三維的空間再現(xiàn),且表現(xiàn)手法不拘,除實景視圖外,還有景物拼貼等;背面采用了統(tǒng)一的圖案,抽象、組合了“廣州”二字、“新八景”之首的新地標“廣州塔”、廣州市花木棉花的形態(tài);加之基于金屬材質(zhì)的制作工藝,極富新時代的氣息[22](圖7)。

        3.3 遴選主體與機制的多元化

        新紀元之初的“新八景”評選,其參與主體和遴選方式都有新的內(nèi)容。古代“八景”基本上由地方官員或文人墨客確定,如最為著名的宋代“瀟湘八景”就是由時任度支員外郎的文人宋迪擬定的。在“新八景”的評選中,政府、有關機構的角色可對應傳統(tǒng)的“地方官員”,專家、學者可大致對應“文人墨客”,在保持這兩個評選社會階層的基礎上,還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成為“新八景”評選的主體。同時,隨著網(wǎng)絡的不斷普及,網(wǎng)絡成為“新八景”傳播的重要新興渠道,讓數(shù)以萬計的人參與其中成為可能。加之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如前述,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當代民眾成為相關文學、圖像載體的創(chuàng)作者,也使得“新八景”的遴選與傳播主體趨于多元。

        2010年11月16 日,新一輪的“羊城新八景”海選活動拉開序幕,此次評選活動由廣州羊城晚報報業(yè)集團主辦并發(fā)起,經(jīng)旗下的羊城晚報、新快報、金羊網(wǎng)等媒體平臺承辦并推廣,受到了廣州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對此進行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此次“評選主題好,創(chuàng)意新,得民意,順人心,增強了城市凝聚力,打造了廣東的新形象?!贝舜卧u選活動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全國各地群眾乃至海外僑胞的積極參與,活動期間,通過報紙、信件、網(wǎng)絡、短信、微信等方式共收到公眾投票860萬張之多,共有28個國家的華人華僑參與評選,并受到130多家海外華文報紙進行報道[23],主要參與者的籍貫或祖籍多為廣州及周邊地區(qū),或是在此學習工作的人。評選歷時半年,經(jīng)過景點推薦、入圍初評和總評遴選3個階段,由26名專家評委、25名市民代表及公眾投票綜合決出,廣州大學中文系教授羅宏專程為最新出爐的“羊城新八景”撰寫發(fā)布詞,并最終于2011年5月28日舉行了盛大的發(fā)布典禮。2012年3月,“羊城新八景評選”入選廣州地方志,成為城市發(fā)展歷程的生動記錄。

        大部分新千年“新八景”的評選過程與上述情況相似——從政府、機關、專家、媒體到大眾,足見“新八景”在新時代的影響下,逐漸成為多方參與的地區(qū)文化盛事。但不可忽視的是,雖然參與評選“新八景”的人數(shù)與古時相比蔚為可觀,評選方式和手段多種多樣,但其影響力卻遠不如前。“新八景”的影響力不僅在空間上大多局限于評選的各市和地區(qū)內(nèi)部,其參與者往往出生或生活于此,在時間上也集中于評選過程和宣傳期間,在全國更廣大的范圍內(nèi),其影響力微乎其微,許多人甚至并不知道有這些“新八景”的存在。而部分城市或地區(qū)的“新八景”更新速度快,也成為其缺乏影響力的原因,這或許是網(wǎng)絡評選易于操作、帶來便利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弊端——民眾還沒來得及熟識上一版的“新八景”,新一版的“新八景”就已基于便捷的網(wǎng)絡平臺評出。例如,南京在2004年評選了“南京新五十五景”,隨之在次年又評選了“新金陵四十八景”,評出之“景”數(shù)量較多,且在先后兩個版本中重復之“景”也較多,但又有各自涵蓋了一些不同的“景”,使人眼花繚亂,難以區(qū)分,難以承傳。

        “新八景”基于網(wǎng)絡擴大公眾參與的同時,也弱化了專家學者的權威性。在2011年評選廣州“羊城新八景”時,由于公眾投票以無記名的形式借助網(wǎng)絡開展,不少就讀于廣州大學城的大學生,對活動本身缺乏全面了解,僅憑對大學城的熱愛,就把選票盲目地投給了描述大學城的“學島書聲”一景[24],使得票數(shù)虛高,與實際情況不符,而最終這一景也并未囊括在“羊城新八景”之中??梢姡碌臅r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使“新八景”評選、品鑒、感知主體發(fā)生變化,造成古代“八景”文化傳承至今的普遍繁榮,卻也造成“新八景”持續(xù)發(fā)展的某種困局或困境。

        3.4 景觀序列的層次性與綜合性

        長期的經(jīng)營和發(fā)展,加之民眾審美情趣的不斷改變,使當今的風景資源也處于不斷更新與變化的過程之中,“八”景的數(shù)量往往已不能完整地展現(xiàn)和涵蓋某一城市或地區(qū)的風景資源,在評選過程中也難以取舍。

        就某些最終確定的“新八景”序列來看,為了囊括更多的風景資源,會在其下進行組別的細分。北京從金代開始評選了多次“燕京八景”,到1986年擴增為“十六景”,并在2009年再次進行了評選,而在2011年“海外華人眼中的新北京?新八景”中,增至“二十四景”,并且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3個不同的類別分為3組。逐次增加的景源數(shù)量表明,社會文化的不斷豐富決定了風景內(nèi)容的增加。

        “新八景”中的一個(組)“景”往往也會包含多個不同類別的風景資源,或者本身即指代一個大型風景區(qū),包含了更多個“八景”。2005年的“新瀟湘八景”除了被分作“山水文化類”、“人文景觀類”、“生態(tài)休閑類”3個不同的類別之外,其所評選出的每一“景”大都涵蓋了多個景源,如“巴陵勝狀”就囊括了岳陽樓、君山島、屈子祠和張谷英村4個景源,涉及建筑、地景、城鄉(xiāng)景地3種不同的景源類型。景源雖同處湖南岳陽市,但相互之間距離較遠,且獨立成景。類似地,2008年的重慶“巴渝新十二景”分為“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2類各“十二景”,其中“黔江奇?!币痪爸钢貞c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zhì)公園,而這個公園即包括原來的內(nèi)八景、外八景,以及現(xiàn)在的新十景[25],是現(xiàn)代城市及地區(qū)環(huán)境建設“綜合性”及“復合性”的絕好寫照。

        4 創(chuàng)異標新:“新八景”之文化嬗變

        十余年來城市建設天翻地覆的變化,使許多舊有“八景”已然不存,或不能代表當今城市的實際面貌和發(fā)展目標?!靶掳司啊币蛑尤肓嗽S多舊有“八景”前所未有之“景”,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新八景”中,有71%是新增之“景”(圖4)。此外,“新八景”在評選標準、具體內(nèi)容以及表達方式上與“古八景”有很大的差異,也引申和表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內(nèi)涵。

        4.1 社會與科技發(fā)展的新內(nèi)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更高的生活質(zhì)量,其日常休閑和旅游消費的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在“新八景”中,則出現(xiàn)了一批以健身休閑為主的度假區(qū),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新的生活方式。如2005年“新瀟湘八景”之“生態(tài)休閑類”中有“梓湖逸興”和“水府醉月”,分別指的是湖南益陽梓山湖健身休閑度假區(qū)和湘鄉(xiāng)水府廟旅游度假區(qū),區(qū)別于常見的“幾日游”觀光模式,這些度假區(qū)成為新的休閑風尚的一種載體。

        “新八景”中還涵蓋眾多的游樂園、科技園、農(nóng)業(yè)觀光園、體育中心、大型企業(yè)集團等新的城市功能及其建設內(nèi)容。如2011年的“成都新十景”中的歡樂谷,就是著名的游樂園。又如同年“海外華人眼中的新北京?新八景”中的“湯山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示范園”、“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集團”、“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中國航空博物館”等,這些“景”所囊括的內(nèi)容在古代“八景”中顯然不可能存在,而直接以現(xiàn)代企業(yè)或行政機構賦名。它們不再局限于山水風景或其他自然要素,在極大削弱“風景”蘊含的同時,擴大了“風景”的外延,這無疑是當今社會發(fā)展及時代特征的生動體現(xiàn)。

        不僅如此,由于科技的發(fā)展,“新八景”也增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的科技內(nèi)容,如2011年評選的“敦煌新八景”中“大漠光電”一景,反映的就是敦煌市意欲利用其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建設大型太陽能發(fā)電廠的戰(zhàn)略[26],是當今社會以新能源利用為代表的諸多發(fā)展成就的一個縮影。

        4.2 城市化的新面貌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建設區(qū)域不斷擴展,各地風景資源不斷豐富,對城市和景點景區(qū)的建設力度也不斷加大,“新八景”評選的范圍也隨之擴大。于是,新“景”層出不窮,舊“景”也煥發(fā)新生。

        相比于古代城市,現(xiàn)代城市的范圍要大得多,如廣州、上海等,其所包含的風景資源也更多。2000年,原廣東省番禺市撤銷,并入廣州市設為番禺區(qū)[27],于是在2002年“羊城新八景”評選中即有描述番禺區(qū)蓮花山的“蓮峰觀?!币痪?。這是“羊城八景”有史以來,首次評選的番禺景觀。它不僅表明番禺已成為廣州市的城區(qū),更體現(xiàn)了廣州市突破“山水城市”的局限,轉(zhuǎn)而向“山城海田”的大格局發(fā)展邁進[28]。而江西贛州在2003年除了評選建成區(qū)內(nèi)的“現(xiàn)代贛州八景”之外,還評選了更大的省域范圍內(nèi)的“贛南十景”。為了使更多的景觀能納入“八景”之列,許多城市的評選跳出了舊有“八景”的范疇,如2007年杭州“三評西湖十景”,就是在南宋“西湖十景”和1984年評選的“新西湖十景”之外再做揀選。占據(jù)71%之眾的新增“新八景”,有相當部分是基于以上情況而評選產(chǎn)生的。

        隨著當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市環(huán)境的好壞,逐漸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點。“新八景”的評選也力圖反映城市風景園林建設的績效。在本次研究的31個評選“新八景”的城市中,有27個國家園林城市,體現(xiàn)了城市建設與風景營造的密切關聯(lián),也反映出這些城市對風景及環(huán)境品質(zhì)的重視。例如每個城市或地區(qū)評選的“新八景”至少涵蓋該地一個公共綠地,在此基礎上,“新八景”涉及各個種類的城市公園、廣場和風景名勝區(qū),部分城市更是將該城市的標志性綠地系統(tǒng)或景觀大道,作為“新八景”之一。2006年和2010年的安徽“合肥新十景”分別有“翡翠環(huán)城”和“翡翠項鏈”一景,都是指合肥著名的帶狀、開放式環(huán)城公園。也有許多城市將風景園林建設項目,諸如河道景觀整治工程,直接納入“新八景”之列,如2011年甘肅“敦煌新八景”中的“黨河風情”就是當時敦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城市十大景觀工程”之一——黨河風情線工程[26]。公共綠地成為“新八景”的重要內(nèi)容,無論是建成環(huán)境或是建設規(guī)劃,都是為宣傳或塑造良好的城市環(huán)境和形象服務的,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

        新千年“新八景”對于“建筑”景源的側(cè)重是城市化大背景下的又一顯著特征。據(jù)前述相關統(tǒng)計,與古代“八景”景源以山、水為主不同①,“新八景”中的“建筑”類景源數(shù)量最多,大概正是因為標志性的建筑物更易于反映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如2011年,小蠻腰——廣州塔被賦名“塔耀新城”,成為當年廣州“羊城新八景”之首,這一剛剛建成不到2年的建筑物,正是由于其極強的標志性和時代性,迅速成為廣州的新地標,并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此外,在一些“新八景”的評選中,建筑甚至成為統(tǒng)領全局的核心或重心,如2010年河南信陽評選的“新八景”均以“望湖軒”、“茗陽閣”、“龜山亭”、“河洲榭”等“風景/風物+建筑”的形式命名,這固然與我國大多風景優(yōu)美的地區(qū)習慣建設亭臺樓閣等風景建筑有直接聯(lián)系,但也同時說明,相對于古人“縱情山水”的崇尚自然,當代人更傾向于用“八景”來彪炳人對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能力,并以此展現(xiàn)城市建設和景區(qū)營建的進程與變化。

        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加之各地“新八景”評選次數(shù)增多、時間間隔縮短,與古代“八景”能夠長期反映某一地區(qū)的自然山水格局和城市發(fā)展狀況不同,某些“新八景”,特別是“建筑”類景源,容易過時,難以反映最新的城市建設變化,因而也常常被替換。如廣州“羊城新八景”2002年版中的“五環(huán)晨曦”,指2001年建成使用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2011年版中就已不見蹤影。盡管如此,“新八景”是對當前城市建設的如實反映,隨著時間的流逝,正如現(xiàn)在對古代“八景”的延留一樣,未來的城市發(fā)展、建設,及相關研究,也會基于新千年之始“新八景”評選這一重要的歷史紀實,了解到城市規(guī)劃和建設的現(xiàn)實狀況和面貌。

        4.3 風景蘊涵的平易化與大眾化

        古代“八景”賦名及其內(nèi)涵綜合了氣象變幻、季相變化等多種天然因素,包含了山水、植物等多樣的自然要素,并常把“景”納入到物我交互的時空之中,給人一種歲月流轉(zhuǎn)的超時空體驗,使得“景”在景之外,更復合了“情”,引發(fā)或細致入微、或悠遠曠達的“意境”。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舊有“八景”整體環(huán)境及其風貌的變遷、社會經(jīng)濟進程中的經(jīng)濟利益驅(qū)使、網(wǎng)絡“快餐式”文化等因素的影響,都使傳統(tǒng)文化根基遭受侵蝕,導致大眾對古代“八景”深刻文化內(nèi)涵理解的淺薄,有時僅僅因襲了傳統(tǒng)“八景”文化的外殼。如現(xiàn)今城市或地區(qū)評選的“新八景”即便以四字命名,也只是將景點名稱生硬地折成四字,僅僅在傳統(tǒng)命名的形式框架下交代景點,意蘊內(nèi)涵淡薄,也使得評選出的一些“新八景”景源較為單一。如2013年評選的“湛江新八景”中“菠蘿的?!币痪?,指的是湛江徐聞東部曲界鎮(zhèn)的20多萬畝菠蘿種植園,其壯美的熱帶農(nóng)業(yè)園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但這一“直抒胸臆”的景名,只是保持了傳統(tǒng)賦名的“四字一組”的外在形式,其中的“的”字還破壞了傳統(tǒng)賦名的文辭結(jié)構,不僅意境全無,更與美景不相匹配。再如2008年重慶評選的“巴渝新十二景”中的“天生三橋”即指武隆縣以三座“天生橋”為主景點的“天生三橋”風景區(qū),命名缺乏文辭修飾,風景意蘊的生發(fā)也無從談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45組“新八景”序列中,有12組風景序列的命名不僅直接代以景點名稱,而且丟棄了四字命名的傳統(tǒng)。特別是南京評選的2004年“南京新五十五景”、2005年“新金陵四十八景”,其中直接以中山陵、玄武湖、雨花臺等景點名稱組成景觀序列,毫無意趣。這種做法在2012年評選的“新金陵四十八景”中有所改觀,分別命名為“中山偉陵”、“玄武煙柳”、“雨花丹青”等,但還是與歷史上用詞精湛考究、內(nèi)涵豐富深遠的景名相去甚遠。

        古代“八景”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蘊還體現(xiàn)在與之相關的詩詞、繪畫等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而當今社會由于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使得部分“新八景”的伴生品和衍生品更具商業(yè)氣息,如紀念章、工藝品等。甚至在2012年10月,甘肅“敦煌八景宴”成功注冊國家商標,以菜品的形式向更多的人推廣“敦煌八景”,展示敦煌文化[29],以期從中獲取一定的經(jīng)濟收益。

        諸多“新八景”賦名的形式與內(nèi)涵更加貼近大眾,在擺脫古代“八景”文氣、“古板”窠臼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基于優(yōu)美文辭推敲的意蘊。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使下,一些商業(yè)化的表現(xiàn)更與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背道而馳。但這些也正是“新八景”在當代社會背景下表現(xiàn)出來的新特征的一個側(cè)面,其中的問題或已超出風景園林實踐或城市建設的范疇,而需要在整體社會文化層面上的建構與反思。

        5 結(jié)語

        本研究以“新八景”為切入點,探討傳統(tǒng)“八景”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存在方式與發(fā)展狀態(tài),辨析其所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及其遭遇的制約與困境;同時也揭示“新八景”文化的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表現(xiàn)形式與內(nèi)在成因。

        如果說古代“八景”是人與自然互動關系的某種呈現(xiàn),那么“新八景”亦然;但相較于古代,“新八景”中的“人”的權重更多,體現(xiàn)在建筑景源占據(jù)絕對多數(shù)、社會與科技內(nèi)容、城市化新貌等諸多方面,自然風景的角色則相對弱勢。于是,雖然后工業(yè)時代背景下的自然與遺產(chǎn)保護、生態(tài)修復與重建等問題日益顯要,但對“自然”的開發(fā)、利用仍然影響深遠。與古代“八景”基于人與自然調(diào)和而具有的相對穩(wěn)定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積淀相反,這種人為因素的擴增或強勢,正是“新八景”呈現(xiàn)某些不穩(wěn)定性的根本原因,像古代“八景”在遴選之后由文人雅士反復題詠繪畫的情形已實難再現(xiàn),而這些后續(xù)的不間斷的文化活動才是古代“八景”在時空流轉(zhuǎn)之中擁有持續(xù)影響力的必要基礎。日趨以實利為上的當今社會,“新八景”缺乏古代“八景”植根的豐厚文化土壤;信息多元而泛濫、發(fā)展速度過快的新時代背景,也使“新八景”影響力和認知度遠不及古代“八景”。

        研究同時表明,傳統(tǒng)“八景”文化僅僅在形式上的存續(xù)并不能保證文化內(nèi)涵的深度,例如“四字一組”的“八景”賦名結(jié)構;“新八景”與古代“八景”血脈相連,更是新時代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各種因素影響、作用下的產(chǎn)物,因此它基于傳統(tǒng)形式、更突破傳統(tǒng)形式,衍生出屬于當下社會的時代特征和文化內(nèi)涵,表現(xiàn)出評選更具及時性、參與人群更加大眾化、評選景源更具綜合性、推廣宣傳更加商業(yè)化等特點,對城市規(guī)劃建設、文化傳承繁榮、社會活力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靶掳司啊币蚨鎸嵉貪饪s或縮影了時代發(fā)展的特征,其評選體現(xiàn)出城市與地區(qū)的廣度及社會參與的深度,說明其仍在相當程度上成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重要載體,并有助于對當今風景園林文化傳承與新潮的認識與理解。

        注釋:

        ①李開然從明清“八景”中隨機抽取了100組“八景”序列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共得到812個景源,并按照各個“景”所包含的不同要素對景源進行分類,其中,60.5%的景源包含了以山、水為主的自然景觀。參見參考文獻[3]。

        ②圖1-4、表1由筆者據(jù)相關資料整理,圖1底圖引自: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5000萬政區(qū)版(海南諸島)[EB/OL].http://219.238.166.215/mcp/ index.asp,2008-06; 圖5引 自http://www.e1988.com/ picshow/?type=1&id=89889&bigcategory=A; 圖 6引自:崔鳳桐.津門新十景[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10-18(004); 圖 7引 自:http://www.shmintjp.com/product/ detail.aspx?id=60&ProdcutTypeID=24&。

        (References):

        [1]鄧穎賢,劉業(yè).“八景”文化起源與發(fā)展研究[J].廣東園林,2012,(2):16.

        Deng Ying-xian, Liu Ye. A study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of “Eight Scenes” [J]. 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2,(2): 16.

        [2]耿欣.“八景”文化的景象表現(xiàn)與比較[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Geng Xin. The landscape represent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culture of “Eight Scenes” [D].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

        [3]Kairan Li, Jan Woudstra, Wei Feng. “Eight Views”versus “Eight Scenes”: The History of the Bajing Tradition in China[J]. Landscape Research, 2010, 35(1):102-103.

        [4]運迎霞,王林申,王艷玲.“八景”的傳統(tǒng)美學思想體現(xiàn)及對當代城市規(guī)劃的啟示[J].規(guī)劃師,2014,(3):107-111.

        Yun Ying-xia, Wang Lin-shen, Wang Yan-ling.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thoughts of “Eight Scenes” and its inspirations for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J]. Planners, 2014,(3): 107-111.

        [5]智偉靜,吳玫,楊斯楊,斯高陽,王欣.杭州“八景”文化景觀及對山水城市建設的啟示[J]. 中國城市林業(yè),2013,(2):58-60.

        Zhi Wei-jing, Wu Mei, Yang Si-yang, Si Gao-yang, Wang Xin.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Eight Scenes”and its inspir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shui City [J]. 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13,(2):58-60.

        [6]耿欣,李雄,章俊華.從中國“八景”看中國園林的文化意識[J].中國園林,2009,(5):34-39.

        Geng Xin, Li Xiong, Zhang Jun-hua. On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Eight Scenes” [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9,(5):34-39.

        [7]周閱.“瀟湘八景”的詩情畫意——兼論中國繪畫對日本的影響[J].中國文化研究,2008,(1):170-177.

        Zhou Yue. Poetic quality and pictorial flavour of “Xiao Xiang Eight Scenes”: Also on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painting on Japan [J].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2008,(1):170-177.

        [8]鄧穎賢,劉業(yè).歷次羊城八景演變特征及其與城市發(fā)展關系研究[C]// 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 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2.城市文化),2012:21.

        Deng Ying-xian, Liu Ye.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vious Guangzhou Eight Scen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urban developments [C]// China Association of City Planning. 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 The proceedings of 2012 annual meeting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City Planning (12. Urban culture),2012:21.

        [9]吳雋宇.憶羊城八景——廣州古今山水城市歷史研究[J].華中建筑,2012,(8):25-27.

        Wu Jun-yu. Memories of Guangzhou Eight Scenes: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Shan-shui City of Guangzhou [J]. Huazhong Architecture, 2012,(8):25-27.

        [10]毛華松,廖聰全.城市八景的發(fā)展歷程及其文化內(nèi)核[J].風景園林,2015,(5):118-122.

        Mao Hua-song, Liao Cong-quan.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ore of city Eight Scenes [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5): 118-122.

        [11]耿承山.北京新八景VS燕京八景[J].旅游,2002,(1):32-34. Geng Cheng-shan. Beijing New Eight Scenes versus Yanjing Eight Scenes [J]. Tourism, 2002,(1): 32-34.

        [12]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98-1999)[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Code for Planning of Famous Scenic Areas (GB50298-1999) [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8.

        [13]張國強,賈建中.風景規(guī)劃——《風景名勝區(qū)規(guī)劃規(guī)范》實施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5-9.

        Zhang Guo-qiang, Jia Jian-zhong. Landscap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Manual of Code for Planning of Famous Scenic Areas [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03: 5-9.

        [14]房名名,楊瑞菊.“寧夏新十景”入圍30景媒體發(fā)布暨抽獎活動隆重舉辦[N].寧夏日報,2015-07-16(002).

        Fang Ming-ming, Yang Rui-ju. The press conference of short-listed “Ningxia New Eight Scenes” in the thirty scenes and the big lucky draw were held [N]. Ningxia Daily, 2015-07-16(002).

        [15]李琦.巴渝新十二景昨日隆重授牌[N].重慶晚報,2008-07-19.

        Li Qi. Bayu New Twelve Scenes were awarded yesterday [N]. Chongqing Daily, 2008-07-19.

        [16]趙凌藝.“天水新八景”評選活動啟動[N].天水日報,2015-06-12.

        Zhao Ling-yi. The selection of “Tianshui New Eight Scenes” was launched [N]. Tianshui Daily, 2015-06-12.

        [17]姜永鑫,伊婷.“長春旅游新十五景”出爐,專家解讀上榜理由[N].城市晚報,2014-08-22.

        Jiang Yong-xin, Yi Ting. “Changchun Tourist New Fifteen Scenes” were announced and specialists interpreted the reasons for the list [N]. City Evening News, 2014-08-22.

        [18]毛小平,習斌.解讀“鎮(zhèn)江新二十四景”[N].鎮(zhèn)江日報,2010-10-18(009).

        Mao Xiao-ping, Xi B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Zhenjiang New Twenty-four Scenes” [N]. Zhenjiang Daily, 2010-10-18(009).

        [19]周啟安,唐佩芬.周啟安、唐佩芬詩詞[EB/OL]. http:// www.zhscxh.com/sczpshow.asp?articleid=3792,2016-01-19. Zhou Qi-an, Tang Pei-fen. The poetry of Zhou Qi-an and Tang Pei-fen [EB/OL]. http://www.zhscxh.com/sczpshow. asp?articleid=3792, 2016-01-19.

        [20]楊慶化.我心中的當代汴京八景[N].汴梁晚報,2012-07-07(B2).

        Yang Qing-hua. Contemporary Bianjing Eight Scenes in my heart [N]. Bianliang Evening News, 2012-07-07(B2).

        [21] 臨江仙?津門新十景[N].今晚報,2004-01-17.

        Lin Jiang Xian: Jinmen New Ten Scenes [N]. Today’s Evening News, 2004-01-17.

        [22]郝婧羽.“羊城新八景系列紀念章”誕生記[N].羊城晚報,2012-08-07(B12).

        Hao Jing-yu. The production of the serial commemorative medals of Guangzhou New Eight Scenes [N]. Guangzhou Evening News, 2012-08-07(B12).

        [23]羊城新八景[N].新快報,2016-03-30(AT14).

        Guangzhou New Eight Scenes [N]. New Express, 2016-03-30(AT14).

        [24]大學城景點票數(shù)急升暫居榜首[N].新快報,2011-04-06(A06).

        The votes for University City Attractions rise sharply and now rank the first [N]. New Express, 2011-04-06(A06).

        [25]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zhì)公園[EB/OL]. http:// baike.baidu.com/link?url=LNKnlAig1JJJm21dF2E8U 1Zhyu-D08pQfX-Lpy-tzDeuB9la1YEcjOSdUsRWUUFDpWImwOOHzlqjoQpJFMr2_,2015-03-11.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of Chonqing Qianjiang Nanhai [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NKnlAig1JJJm21 dF2E8U1Zhyu-D08pQfX-Lpy-tzDeuB9la1YEcjOSdUsRWUUFDpWImwOOHzlqjoQpJFMr2_, 2015-03-11.

        [26]敦煌新八景[EB/OL]. http://lxs.cncn.com/65476/n502445,2015-06-09.

        Dunhuang New Eight Scenes [EB/OL]. http://lxs.cncn. com/65476/n502445,2015-06-09.

        [27]國務院關于同意廣東省撤銷番禺市和花都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qū)和花都區(qū)的批復[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0(22):45.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about the revocation of Panyu city and Huadu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etting up Panyu District and Huad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 [J]. The Bulletin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0(22): 45.

        [28]羊城八景[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8lzUpf4Uu7O_r2c4Ts1BiZgknKFcQIRPVmLATKa 7hjUokz4zE_Na4PgJsgibprL8LwzhVxJkXpfDWe_ ftq6M9lgjU2uKPSqYvZFgx8d8DN-R0N-_IZ583MYs-EKzxAGYM,2016-08-30.

        Guangzhou Eight Scenes [EB/OL]. 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8lzUpf4Uu7O_r2c4Ts1BiZgknKFcQIRPVm LATKa7hjUokz4zE_Na4PgJsgibprL8LwzhVxJkXpfDWe_ ftq6M9lgjU2uKPSqYvZFgx8d8DN-R0N-_IZ583MYs-EKzxAGYM, 2016-08-30.

        [29]敦煌八景[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3980. htm,2016-08-29.

        Dunhuang Eight Scenes [EB/OL]. http://baike.baidu.com/ view/1573980.htm, 2016-08-29.

        Cultural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the "New Eight Scenes" of the New Millennium in China (2000-2015)

        ZHAO Ji-jun SONG Lin

        “Eight Scenes” as a conventional landscape phenomenon in old China, embodies the cognition and appraisal of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Since the new millennium, based on old “Eight Scenes”, many cities and regions have selected a number of “New Eight Scene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se scenes through statistics, 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nd then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analysis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revealing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 of the “New Eight Scenes” against the old “Eight Scenes”. Also, it discusses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in terms of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the inner caus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garden and landscape culture of the new millennium.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ew Eight Scenes, Old Eight Scenes, Man and Nature, Culture

        TU986

        A

        1673-1530(2016)10-0016-14

        10.14085/j.fjyl.2016.10.0016.14

        2016-05-28

        趙紀軍/1976年生/男/河北人/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武漢 430074)

        ZHAO Ji-jun, who was born in 1976 in Hebei Province, is a PhD in Landscape and also a professor of Landscape History and Theory in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ST). (Wuhan 430074)

        宋霖/1991年生/男/湖南人/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武漢 430074)

        SONG Lin, who was born in 1991 in Hu'nan Province, is a master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ST). (Wuhan 430074)

        修回日期:2016-10-12

        国产精品久久综合桃花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字幕一区|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日本一本草久国产欧美日韩|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app|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的视频|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亚洲中字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日做人人爱| 情侣黄网站免费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观看国产|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系列| 日本免费三级一区二区| 国产裸体美女永久免费无遮挡 | 中文字幕第一页人妻丝袜|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日本人妻精品有码字幕|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 | 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州中文热码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午夜成人版| 国产精品露脸张开双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免费av|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国产成人香蕉久久久久| 亚洲av激情一区二区| 极品嫩模高潮叫床|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导航|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