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芳
摘 要 初高中數學銜接作為中國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轉折點,值得引起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本文立足于學生在經歷初高中數學課程中普遍出現的困難及問題,結合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通過運用載以現代信息技術的數學銜接教學,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初高中過渡期,并對未來的學習充滿熱情和自信。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初高中銜接教學 數學教學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數學因其嚴謹的理性思維模式與抽象繁瑣的圖形變化研究成為了學生最為畏難的學科之一。初高中數學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關鍵轉折,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順利開展,提高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1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難開展的原因
高中數學相較于初中數學來說,對于學生的要求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導致很大一部分初中數學學的還不錯的學生在進入到高中數學課程的學習后叫苦連連,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程度大幅度減少。通過認真研究初高中數學課程的設置以及與學生的溝通交談,本人總結出導致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出現問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教材內容變化大
數學教材是數學教學的依據,對于教師設計課程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汲取意義重大。通過認真分析比對發(fā)現,初中數學教材的內容與高中數學教材內容存在有較大的梯度:前者內容通俗淺顯,包含面雖廣卻大多點到為止,且整體側重于定量計算,幾乎不涉及抽象研究的過程;而后者對于設計到的數學問題基本都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究,變量的數目與種類均大幅度增多,在計算分層化、步驟復雜化、參與元素多樣化的基礎上,還增加了定性研究,對于學生數理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與前者存在有較為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
1.2教師教學方法差異顯著
初中數學課堂上,考慮到授課對象的年齡特點以及教材的課程安排,教師教授課程的進度較慢,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消化理解上課內容。對于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教師會反復強調并設置足夠量的相關習題輔助教學,大多學生們只需做到上課聽講不常跑神,下課按時完成作業(yè)就能夠收獲不錯的學習成果。
然而到了高中,由于課程內容和升學壓力的逼迫,教師的課程安排十分緊湊,課堂節(jié)奏也很快,對學生的專注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作業(yè)在教材上的要求之外還添加了課外練習冊,學生不僅要求掌握課本上的公式、定理,還需擴展學習課外的知識。
1.3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不同
初中課程學習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較低,由于初中生年齡較小,教師對比起教學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管理自己的行為,謹聽老師教誨。然而到了高中,由于課程時間與容量的限制,對于大量的重難點,教師不會再帶著學生一一反復指導舉一反三,這些都需要學生課下完成,對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自學能力是不小的挑戰(zhàn)。
2利用信息技術展開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
2.1運用數學教學實驗 跨越高中數學的學習障礙
高一數學學習吃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初中數學的學習沒有使學生具有足夠的數形結合認識和圖形想象能力導致的,這對高中數學課程中的函數知識及幾何知識的學習都構成了障礙。初中數學粗淺的內容使很多學生養(yǎng)成了動腦不動手的習慣,極不利于對高中數學問題的學習和理解。
對此,可以利用形如“幾何畫板”一類的數學教學應用軟件輔助教學。例如在對教授高一課程“二次函數的圖像及意義”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二次函數中的系數與拋物線的位置、朝向以及開合程度的關系系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考慮到學生普遍存在有“不畫圖,畫不好”的問題,教師可以用幾何畫板的繪圖函數引導學生進行課程的學習:輸入函數關系式后準確的函數圖像立即出現在投影幕布上,改變函數式中各系數的大小,函數的位置,開口以及形狀會相應發(fā)生變化;同樣的,移動函數圖像與坐標軸的交點,函數關系式中的系數也會發(fā)生改變。形象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最大化地促進學生理解問題,化解對于問題的恐懼,最后教師僅需稍加點撥,引導學生歸納變化規(guī)律,原本理解復雜、記憶困難的定理公式在學生們的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創(chuàng)建數學動態(tài)演示平臺 揭開高中數學的抽象面紗
在高中數學問題中存在有一類經典難題,它們無法用直線思維解決,需要通過大腦一系列的演繹、推理舉證才能獲得答案。初入高中的學生大多缺乏足夠的抽象想象經驗和數理思維回路,面對此類難題往往束手無措。為此,教師可以考慮運用信息技術搭建數學動態(tài)演示平臺,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數學實驗,發(fā)現動態(tài)過程中的數學規(guī)律,并且歸納此類動態(tài)過程的變化特點。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具體,解決復雜的數學難題的同時,對于此類動態(tài)過程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日后進行推理演繹提供素材。
3總結
我們的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巨大的便利,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被越來越廣泛地接受并利用。數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數理思維,提高學生理性思考能力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涯乃至一生都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性作用。初高中數學銜接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重要過渡階段,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銜接性課程,提高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是現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基金項目:本文引自2015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教基研[2015]796號)立項課題: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新授課研究。課題編號JCJYC150330008。
參考文獻
[1] 張定強.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J].電化教育研究,2003(03):09
[2] 張奠宙.關于數學知識的教育形態(tài)[J].數學通報,2001(05):02.
[3] 陳晶磊.新課程下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初探[J].數學教研,2015(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