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 陳培培
?
數學實驗,讓課堂更精彩——從一節(jié)“平移翻折旋轉”課談起
☉浙江省溫州市南浦實驗中學陳培培
“平移翻折旋轉”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浙教版)初中階段教學三種運動的起始課.平移、旋轉和翻折是幾何變換中的三種基本變換,是用運動觀點和思想研究圖形位置變化或圖形性質的數學問題.在分析圖形變換關系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滲透對稱和旋轉的數學思想.這節(jié)課的學習是后續(xù)學習平移、翻折、旋轉這三大幾何變換思想的基礎,在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通過數學實驗,自主探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平移、翻折、旋轉及其組合),經歷將圖形的運動轉換成數學語言,將數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抽象過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數學活動中,必須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感受“做數學”的過程,實現“再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而讓數學實驗真正走進數學課堂.
1.觀察感受求鋪墊,慧眼識圖抓特征
(1)首先欣賞一段動畫片(如圖1).
圖1
在剛才的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圖案的運動方式?
(2)同學們還能舉出哪些平移、翻折或旋轉的例子?
設計意圖: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動畫片引入圖形運動的三種方式.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使他們能迅速進入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動手操作促感悟,抓住特征尋突破
(1)實驗1:圖2中的小猴子①怎樣運動可以到達另一只小猴子的位置?動手試一試.
圖2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學生探索的對象或內容,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使數學教學具體、生動、直觀形象.
(2)實驗2:圖3中的三角形①能夠依次運動到②、③、④的位置嗎?用透明紙把①描出來,動動看!
圖3
動手嘗試并思考:通過動手實驗,你認為平移、翻折、旋轉這三種圖形的運動有什么特征?
設計意圖:透明紙是操作型實驗的物質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具體形象等特點,便于理解實驗過程和結果,充分體現“做”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感受、經歷數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發(fā)現的成功喜悅,才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主動性.
3.畫圖體驗促思維,動手作圖出感悟
實驗3:按任務要求,畫出圖4中的①運動后的圖形:
圖4
(1)將①向上平移4格;
(2)將平移后的圖形沿虛線翻折;
(3)將翻折后的圖形繞點A逆時針旋轉90°.
畫圖并思考:(1)你是如何畫圖的?(2)觀察你所畫的圖形,平移、翻折、旋轉這三種圖形的運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設計意圖:利用網格紙進行畫圖操作實驗,網格具有度量、定位等特點,可以很方便地研究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等關系.在網格紙上畫圖,可加深對圖案平移、旋轉、翻折的過程和結果的理解,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4.創(chuàng)作應用促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得提升
(1)猜一猜:網格中的小魚為什么“游”起來了?
圖5
(2)利用卡通圖片,通過平移、翻折、旋轉,創(chuàng)作一個動畫片吧!
圖6
設計意圖:“游動”的小魚和創(chuàng)作動畫片兩個活動是平移、翻折、旋轉的應用,相當于常態(tài)課中的目標檢測,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能用數學的眼光去感悟身邊的運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初中階段的“圖形的三大運動”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也正因此,學生對三種變換的認識凌亂模糊,可能還相互混淆,還不能從復雜的圖形中準確找出三種變換,無從感知三種變換的本質屬性,不能畫出簡單變換圖形.本節(jié)課的難點:初步感知三種變換的本質屬性,并能畫出簡單的變換圖形,滲透平移和旋轉的數學思想.本設計把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與實物教具(透明紙、卡通圖片)相結合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工具,注重生活中的現象和簡單幾何圖形的運動,注重使學生經歷觀察、探索圖形的運動和圖案設計等活動,充分利用這部分內容的特點,將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及實踐活動中的思考與交流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推理能力和對圖形美的感受等得到大力發(fā)展,讓學生體會圖形運動與現實世界的廣泛聯系,體驗圖形運動的數學內涵和文化價值,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良好的空間觀念和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
筆者在構思這節(jié)課的同時,對這節(jié)課的開放性教學做了初步嘗試,本節(jié)課的實驗程序并非完全給定的,而是開放式的,要求學生自己觀察發(fā)現、自己操作理解、自己畫圖實踐、自己思考總結,最終得出性質與結論.
1.用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進行數學實驗興趣
本節(jié)課一開始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欣賞一段剪紙動畫短片,短片中剪紙圖案通過不斷平移、翻折、旋轉,講述了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童話故事,揭示了本節(jié)課實驗的主題,先入為主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后續(xù)活動的開展.
2.用不同類型的工具確保學生順利開展實驗
通過透明紙運動操作實驗,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發(fā)現的過程.用透明紙描出第一個三角形后,通過紙的平移、翻折、旋轉,與網格紙上的其他三角形“比對”,可以反復操作實驗,直至感受到三種運動的基本特征,加深對圖案平移、翻折、旋轉基本要素的理解.通過網格紙畫圖操作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本課通過需要學生在網格紙上想象四邊形平移、翻折、旋轉的過程并畫出相應圖形,加深對圖形三大運動的過程和結果的理解.所以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讓數學實驗變得易于操作和方便揭示性質和定理,是需要不斷思考的.
1.數學實驗應易于學生操作,體現數學的內涵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從視頻欣賞,到學生的操作,在體現趣味性的同時,都不失數學味道,尤其讓筆者費心思考的設計過程是:讓學生在網格紙上先通過想象,然后畫出對應圖形的過程,加深了對平移、旋轉和翻折的運動過程的理解,從而對這些全等變化也能做到心中有數.本課的實質是:探索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平移、翻折、旋轉及其組合),能夠利用平移、翻折和旋轉對圖形運動進行描述;引導學生以變換的觀點和思想,欣賞和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平移、翻折、旋轉,能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建立良好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上過程都可以通過數學實驗來實現.
2.數學實驗應注重對實驗結果的研究,體現課改理念
數學實驗,不僅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己有,而且還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做數學、學數學”的樂趣,達到了“課堂上、趣更濃”的效果.結束時,筆者讓學生在課下繼續(xù)進行創(chuàng)作,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達到了“課已畢、趣猶在”的效果.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引發(fā)了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愛學數學、樂學數學的熱情;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方法,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此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在本節(jié)課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情感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成長過程和長期發(fā)展也得到了一定的關注,更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維忠.文化視野中的數學與數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宸材,浦敘德.慧眼識圖巧手指路思維提煉[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2013(9).
3.于新華,楊之.數學理解的層次性及其教學意義[J].數學通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