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鋼+胡英堅
【摘 要】闡述中職學校常規(guī)教學中的“教學準備”和“教學組織”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準備”上要做好七個方面的準備;在“教學組織”上要從教師的語言,手勢、體態(tài)語,問答式互動,教學“休止”藝術等幾個方面做好準備。
【關鍵詞】常規(guī)教學 教學準備 教學組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101-02
2015年教育部頒發(fā)了《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對加強職業(yè)院校教學管理、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出新要求,特別就抓好常規(guī)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布置和安排。那么,常規(guī)教學工作都有哪些內涵呢?
我們所說的常規(guī)教學,就職業(yè)學校而言主要是指教學準備、教學組織、教學實踐、教學實施、教學研究、教學藝術等幾個方面。本文就中職學校常規(guī)教學中的“教學準備”和“教學組織”談一些看法。
一、關于教學準備
較長一段時間以來,不少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往往只注重于教學方法,公開課的聽課評課,莫不在教學方法上論得失,少有人論及“教學準備”和“教學組織”。殊不知它們也是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的決定因素。
這些年,我們在深入課堂聽課中,對上百個課例進行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課堂效果好的課,首先表現(xiàn)在:做好“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都準備哪些內容?先看兩個案例對比:
從這兩個案例對比來看,A案例教學準備做得好,師生很順利進入新課學習,是較好的“教學準備”。平時最易忽略的就是“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工作,有些老師不愿花時間來檢查、強調清理雜亂的學習環(huán)境,就直接上課,以為這樣做是充分利用時間,殊不知不良的學習生態(tài)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影響到教師的施教。做好教學準備,按A案例中的7個方面去謀劃、去做準備。
當然,“教學準備”最重要的工作是備課寫教案、制作課件,但在本文不在討論之列,本文所說的“教學準備”是限于開新課前3-5分鐘內應做的事。不管怎樣,既然教學是師生雙方“教與學”的活動,除了注意以上七小點準備,還應注意師生情感的交流溝通和諧共振上。所以,教師得來點感情投資,只有學生喜歡你,你的教學才更順手,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
二、關于教學組織
“教學組織”是一種過程管理,是課堂上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排兵布陣”、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
關于課堂教學組織,應從如下幾方面努力。
教師的語言。流暢、動聽、節(jié)奏和諧的語言,猶如磁石吸引學生,極大吸收學生注意力,是較好的“組織”武器。那些語言干巴、不流暢、平淡無味的語言,讓人聽起來吃力、不舒服,是不能集中和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所以,語言修養(yǎng)應是每個老師的必修課。
手勢、體態(tài)語。良好、得體、自然的手勢、體態(tài)語言同樣重要,它像無形中的手,組織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平時我們所說的演講者、表演者其手勢、體態(tài)語言非常豐富,觀眾(聽眾)非注視不可。很難想象,一個老師肢體僵硬、雙手撐著講臺,猶如一個三腳架在說話,有多少人去聽他的說教呢?這樣的講課姿態(tài),只能導致學生視覺的疲勞乃至產生厭惡。所以,作為講課老師應學會使用一些恰當?shù)氖謩荨Ⅲw態(tài)語言去組織教學。
問答式互動。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正因為思考,學生必定集中精力,才能探尋出答案來,所以運用問答式互動,也是一種教學組織的方法。有些老師也喜歡用問答式互動,但是所給的問題多是“是非”問(“是不是”“對不對”之類),學生齊聲回答倒是熱鬧,但是沒有思考價值,更不用說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了。
問答式互動,其中采取個別回答問題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又能間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約束學生亂講話、不安靜情況,即給學生一定的壓力,這,正是有利于“教學組織”。而沒有思考活動的課堂是死水一潭的課堂!
教學“休止”藝術?!靶葜埂彼囆g也是一種教學組織有效形式,“休止”藝術是源于音樂簡譜中的休止符號。以講授為主的課堂,如果教師在其中適當?shù)臅r候,停止講課,把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或討論,老師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就近觀察,傾聽學生,近距離指導,拉近師生感情……,這樣做,總比一節(jié)課來老師腳不離開講臺,“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的好。因為只有走近學生,說話的聲調、口氣、態(tài)度總比站在講臺上親近、溫和些,這樣既有利于和學生交流溝通,又有利于教學組織。常見中職生課堂紀律差,伏臺睡覺多的課堂,往往是老師穩(wěn)坐講臺上,不愿走近學生的課堂。
還有另一種教學組織,那是進行橫向交流的課堂,用通俗的話來說是“分組討論的課堂”。這種課堂的教學組織,必須做好以下幾點:(1)分好組,每組內要有組長、組員、記錄員;(2)組內分工明確,有主持、記錄、歸納、匯報;(3)討論有論題、中心、時間要求;(4)展示、匯報、點評、小結。
當然,教學組織的形式還有很多,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組織更顯得靈活多樣。學生學習方法從來不是單一的,當有多種學習方式使用時,就會適時適當?shù)剡M行轉換,也就是說,從一種方式轉到另一種方式。比如說從自由閱讀轉換到欣賞視頻,再由欣賞視頻到分組討論,實行“做、學、教”一體化教學,等等,需要教師精心安排和組織,教師就像音樂指揮家,指點“江山”,又像樂師,學會“彈鋼琴”,只有這樣,才能演奏出當代課堂的“交響樂”來。
總之,“教學準備”和“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一樣,同樣是教學藝術。既然是藝術,那就得以認真求實的態(tài)度,不斷去研究、去探索、去完善它。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