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摘 要:不同的語言是不同文化的象征,進行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滲透,提高學生多元文化意識和文化修養(yǎng),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課程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深度,英語的詞匯量也有較高的難度,這些都嚴重影響學生對高中英語的理解能力。通過豐富的富有趣味的文化教學,幫助學生掌握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性,可以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提高學生對英語詞匯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策略
語言和文化相輔相成,文化是學習語言的前提,語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教學中加強語言和文化關系的教學,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特別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因為中西方存在著明顯的文化差異,在非母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對所要學習的語言所處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有所了解,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一、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意義
不同的語言背景,導致我國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對語言理解方面存在著諸多的障礙。因此教育部規(guī)定將“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中學英語課程的目標,致力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以及對中英文化差異的理解能力。文化滲透的范圍包括對英語國家的歷史、民俗、生活方式、文學、價值觀念等進行滲透,教師應針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文化方面的教育,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語的內(nèi)容。
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的原則
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隨意而為,教師授課時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與學生所學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并根據(jù)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際的內(nèi)容,進行情景訓練。第二,教師要根據(jù)現(xiàn)行教材,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元逐步滲透。第三,英語教師要對主流文化進行多介紹,對于不健康的文化要引導學生對其批判性的認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等。
三、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
1.加強閱讀教學
閱讀是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閱讀在形成語感的基礎上了解英語文化。不但我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之間差異較大,每個英語國家的文化也存在著差異,要想對美國的文化進行了解,可以通過鄉(xiāng)村的音樂來進行感知。因此,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們閱讀,感受文化內(nèi)涵,促進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2.加強詞匯教學
詞匯是構(gòu)成語言的基本內(nèi)容,句子的構(gòu)成部分是詞匯,所以說,學習英語的首要前提是對詞匯加強了解。詞匯的學習和英語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只有掌握了詞匯的構(gòu)詞形式,才能夠理解英語文化的內(nèi)涵。通常情況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化方面也會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在人們的語言習慣和詞匯的構(gòu)詞方式上會有所體現(xiàn)。只有學生對詞匯的演變程度和詞匯意義等進行了解才能夠真正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特點。不僅如此,英語詞匯中也含有褒義詞和貶義詞,同樣的詞匯詞意不同,或者是同一種意義形式可以采用不同類型的詞匯來進行表達等等。
3.加強口語訓練
口語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學習內(nèi)容,同時也是英語交流性的主要形式。英語口語中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比較豐富。由于我國和英語國家在口語形式上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的口語鍛煉提供空間。加強口語練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實現(xiàn)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掌握英語文化的內(nèi)涵。教師還應充分利用教科書聽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指導學生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發(fā)展與人溝通與合作的能力,讓學生知道應根據(jù)時間、場合、對象的不同做出適當?shù)姆磻袷赜⒄Z交際的基本禮儀。
4.利用課外活動,滲透跨文化意識
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在課堂上完成基本的語言學習,還應充分為交際提供時間、環(huán)境和實踐的機會。教師可以在業(yè)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電視、錄像;另外,可以舉行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組織學生就某一文化現(xiàn)象、文化內(nèi)容進行演講,辯論。舉辦戲劇表演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以課本劇為依托,鼓勵學生的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新,爭取能使學生以目的語文化成員的身份來參與表演。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辦英語角、英語沙龍,定期開展一些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活動。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又豐富了學習形式,使學生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從而使學生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使學生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
5.充分挖掘教材,有意識地進行文化滲透
英語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內(nèi)容包羅萬象,其中必修模塊部分中蘊含了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文化信息,涵蓋內(nèi)容相當廣泛。實際教學中可以就地取材,進行文化滲透。教師在進行新模塊地講解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引入對背景知識的介紹,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英語國家的了解。有些英文詞匯并不能按照漢語詞匯的意思去理解,要想準確的理解這些詞匯,首先要了解他們的文化。例如“dog”翻譯成漢語是“狗”的意思,在漢語中,與狗相關的詞組大多都是貶義的,但是如果將“dog”放在不同的詞組中又有不同的意思:例如clever dog(聰明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時候)。如果我們對西方文化不夠理解,以漢語思維去理解英語,就會鬧出很多的笑話。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文與英文在表達方式上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漢語求精,而英語更注重對連接詞的運用以達到句子邏輯上的完美。形合與意合就從根本上反應出了中英兩種語言之間不同的語法現(xiàn)象,在形合與意合的表現(xiàn)形式中,英文與中文之間的意義中心是不一樣,英語一般都是主句在前,從句在后,而漢語則正好相反。因此我們在理解英語長句的時候先要分析句子的結(jié)構(gòu),并找出核心的主謂賓,將復雜的長句子拆分之后再進行理解。這就直接反映出西方人注重理性與邏輯思維,而我們東方人更注重悟性以及辯證思維。要讓學生能夠習慣這種思維上的差異,并能夠體會出其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這對英語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要從英語教學的特點出發(fā),將跨文化的度控制在學生們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提升學生們的跨文化意識。在充分認識漢語文化和英語文化的基礎上將重點的教學內(nèi)容放置到具體的英語教學系統(tǒng)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