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諜戰(zhàn)作家麥家2011年出版的小說《刀尖》就是諜戰(zhàn)相關檔案解密的成果。近年來,隨著檔案解密,那些深藏在故紙堆里的珍貴資源,被挖掘出來,歷史上很多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真實內幕不斷揭開。
關鍵詞:諜戰(zhàn)小說;檔案;解密
作者簡介:劉麗(1979-),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館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01
著名諜戰(zhàn)作家麥家2011年出版的小說《刀尖》后被改編為電視劇《刀尖上行走》由軍旅導演高希希執(zhí)導,梅婷、王志飛、高明、王奎榮等主演。該劇主要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期間,日軍秘密研發(fā)了大量麻醉性藥物,為了粉碎這個陰謀,高級特工和日軍展開了殊死較量。該劇于2011年12月4日在浙江衛(wèi)視、云南衛(wèi)視、天津衛(wèi)視、四川衛(wèi)視等電視臺的黃金檔播出。
作為中國新諜戰(zhàn)劇的開山之作,2005年麥家的小說《暗算》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電視劇播出之后,各大電視臺及主流媒體收視率一路飆升,在國內引發(fā)了“諜戰(zhàn)文化”的新時代。麥家的另一部作品《風聲》在2009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馮小剛擔任該片監(jiān)制,由李冰冰、周迅、張涵予、蘇有朋、黃曉明等明星出演。影片上映后斬獲多項大獎:第十七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第十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新世紀十年十佳電影,成為內地商業(yè)性影片的翹楚。而到了2011年,中央電視臺以85萬元每集的高價購買了麥家親自編劇的電視劇《風聲》,也創(chuàng)下了近年央視購買年代劇的單價新高。由小說《刀尖》改編的電視劇《刀尖上行走》也在國內幾大衛(wèi)視黃金時間播出,贏得同檔期電視劇收視率第一……在2012年,改編自麥家小說《暗算》的電影《聽風者》上映,梁朝偉、周迅、王學兵等大牌香港大陸明星出演,票房收入達到2.5億。
諜戰(zhàn)文學作品,已經(jīng)擺脫了很多因素的束縛,開始走向世界。像麥家這樣的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作家,越來越受到世界的矚目,走進全世界讀者的心中。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是大家公認的普遍定理,當這個定理照進諜戰(zhàn)劇,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有真實歷史背景的諜戰(zhàn)劇才有可能成為好諜戰(zhàn)劇,胡編亂造總是站不住腳經(jīng)不起推敲。隨著電視劇及其相關作品的熱播、熱銷,麥家也被譽為“中國特情文學之父”、“諜戰(zhàn)小說之王”。麥家的作品,是與相關檔案解密密切聯(lián)系的。
一般來說,檔案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jù)。檔案的解密,往往成為歷史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的契機。按照中國《檔案法》及其《實施辦法》的規(guī)定,檔案自形成之日起滿30年向社會開放,但涉及國防、外交、公安、國家安全等國家重大利益的檔案,以及其他雖自形成之日起已滿30年但檔案館認為到期仍不宜開放的檔案,必須經(jīng)上一級部門批準,可以延期向社會開放。也就是說很多涉及國家機密的檔案,往往是塵封很久的材料,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才能夠對外開放。類似麥家作品素材的材料,也是經(jīng)過作家再加工和相關部分審批,讀者才能讀到。
根據(jù)麥家接受采訪時自述,《刀尖》這部作品,寫了整整8年,堪稱一部“刀尖上行走”的諜戰(zhàn)檔案史詩。
《刀尖》的寫作過程具有傳奇的性質。作品最早起源于1981年麥家報考軍校時的事。麥家在福州報考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事,偶遇一位軍隊參謀,在這位參謀的建議和推薦下,數(shù)學滿分的麥家被軍校錄取。后來麥家成為諜戰(zhàn)小說作家后,這位參謀和夫人攜帶一整箱資料找到麥家。這箱檔案資料來自于這位參謀夫人的曾是中共地下諜報人員的雙親。這些材料多年后才輾轉到了他們的女兒手里。這些檔案材料總計七八十萬字,麥家于2003年完成作品的第一稿,2008年第二稿完成。后來,一而再再而三的局部修改后,《刀尖》才被批準對外發(fā)行。
《刀尖》這部小說,是由《刀尖:刀之陽面》和《刀尖:刀之陰面》上下兩部構成的。該書主要描寫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服務于日軍的醫(yī)學專家騰村秘密研制了一種用于破壞中國兒童大腦神經(jīng)組織的特殊藥物,妄圖使中國人從小就屈從于日本人的奴役。當時中共與國民黨都截獲了這一計劃的情報,分別派出林嬰嬰、金深水兩位高級特工去粉碎日軍的詭計。于是,一系列的諜戰(zhàn)活動在麥家男女主人公第一人稱敘事的雙線結構中展開。
《刀尖》最大的看點即劇里所呈現(xiàn)的日本侵華最深最殘酷的歷史和透徹的揭露人性。毫無疑問,這與這些檔案歷史資料的解密是有很大關系的。麥家自己也說過,這主要是為了強調真實,整個作品懸念迭出,故事流暢,環(huán)環(huán)相扣。麥家在創(chuàng)作中,素材取自于真實歷史檔案,不刻意提出諜戰(zhàn)專業(yè)術語,語言很通俗易懂。
檔案與文學的關系密不可分。檔案與文學的源流是不易理清的,作為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檔案與文學的關系是密切而深遠的。除了麥家這樣的例子,在世界文學中,也處處能發(fā)現(xiàn)檔案的影子。世界上有許多文學名著都與檔案有關,比如英國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的著名悲劇《倩契》(The Cenci),作品素材就來自于伯爵府的歷史檔案;法國作家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père)的《基督山伯爵》(Le Comte de Monte-Cristo),取材于警察局檔案;俄國詩人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Pushkin)的《上尉的女兒》其中許多素材也來自政府檔案;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理查二世》(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Richard Ⅱ)、《亨利八世》(The Life of King Henry Ⅷ)等名劇也取材于約克(York)家族和蘭開斯特(Lancaster)家族大量而豐富的檔案等等。
近年來,隨著檔案解密,那些深藏在故紙堆里的珍貴資源,被挖掘出來,歷史上很多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真實內幕不斷揭開。
參考文獻:
[1]李俊蓉. 歷史檔案網(wǎng)絡存取研究[D]. 吉林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