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
進入臘月,總能聽見房前屋后的豬們撕心裂肺的哀嚎聲,那聲音在村莊前后回蕩著。殺年豬是村民們迎接新春必不可少的前奏,再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殺豬飯,年就近在眼前了。
鄰村的殺豬匠老德叔帶著他新收的小徒弟,挑著一擔子家伙“哐當、哐當”地進了村。最惹眼的莫過于擔頭上的幾刀肋條肉,按鄉(xiāng)俗殺豬匠是不收錢的,但也有辛苦費,一頭豬根據(jù)大小留下一刀肉,一般都在三到五斤左右。德叔不管進了誰家都是被敬如上賓的,男人好煙好茶地招呼著,女人呢,一邊燒著大鍋的開水一邊偷偷抹眼淚。雖說是牲畜,可是從年頭養(yǎng)到年尾,一瓢菜一勺水地侍弄著,難免有些舍不得。頭天晚上就給豬喂了一大盆白米飯,拌的是細糠料,吃一頓好的再上路吧。
這頭,女人將燒好的幾大鍋開水倒進了長腰子盆,那頭,德叔已經(jīng)和小徒弟將大肥豬拖出了豬圈,捆在了案板上。隨著德叔準確的一刀捅進豬脖頸,一股殷紅的豬血就淌進了菜盆。而后便是麻溜地去毛,開膛剖肚,不消一個小時,肥瘦相間的豬肉,飽滿晶瑩的豬油就掛在了院落里。德叔還要繼續(xù)清理豬內臟和豬頭豬腳,小孩子們則盼著德叔將豬膀胱甩出來,那玩意兒不能吃,但灌上水扎緊可以當球踢著玩。
女人趕緊準備殺豬飯,材料都是現(xiàn)成的,全都是豬身上的東西:熱騰騰的豬血湯、噴香的炒豬肝、鮮美的爆腰花、美味的酸菜肉片、油而不膩的米粉蒸肉、老少咸宜的蘿卜燒肉等,當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大盆油亮誘人的紅燒肉。
吃殺豬飯,在熱情好客的鄉(xiāng)人眼里,是一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情感交流、重敘舊好的聯(lián)絡契機。在物資匱乏的歲月里,吃殺豬飯更是大人小孩大快朵頤的時候。無論肉豬多少,每家請客,已成慣例,尤其是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和小學教師,更是家家戶戶的座上賓。
殺豬飯講究的是吃肥肉、喝燒酒,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酒過三巡,菜上五道,高聲吆喝、大聲劃拳。還有打賭能吃多少塊肥肉的,一塊肉一杯酒,吃的人滿嘴流油,喝的人面紅脖子粗的,場面好不熱鬧。之前被豬的慘叫聲嚇跑的阿貓阿狗們也都回來了,它們大著膽子在八仙桌下繞來繞去,等著啃食人們丟下的肉骨頭。
母親喂的豬很肥,少說也得有兩百多斤,德叔吃飽喝足后帶走了一刀五斤肉,還將豬鬃全都放進了他的籃子里,據(jù)說這玩意兒可以賣到供銷站做刷子。趁著客人喝酒的空閑,母親忙從大鍋里盛出香噴噴的豬血豬肝里脊湯,滿滿一海碗,挨個送給村中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