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板塊一:詞句朗讀
師: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同學(xué)們會不會讀?(出示:儀,隆重的儀式;歉,抱歉;溜,溜走。生朗讀,師插問:怎樣走才算溜走?生回答略。師繼續(xù)出示:嘿;悠,悠悠的小令。)
生(讀):嘿!
師:這是一個嘆詞。嘆詞一般表示一種強烈的感情。我們讀一讀它所在的句子,體
會一下“嘿”表達了怎樣一種
感情。
生(讀):我羞愧了起來,同時有了幾分興奮,嘿,畢竟有人夸我了,盡管她是一個聾子。
師:讀得不錯!這里的“嘿”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生:我認為這里的“嘿”表達了“我”激動的心情,表示很開心。
生:有點興(xìng)奮,還有一點自豪。
師:不讀興(xìng),而是讀興(xīng)。有點興奮,不是十分興奮。
生:我感覺這是作者情不自禁時流露出來的感情。
師:對!一個嘆詞,在文章中包含了豐富的感情。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
師:像你們這樣慢吞吞的讀法,不能夠表達這種“嘿”的驚喜之情。聽老師讀,注意語氣、語調(diào)的變化。(師范讀,生模仿讀。)
師:讀得好!就是有一點興奮,一點喜悅,一點情不自禁,但都是埋在心里的。
生(讀):悠,悠悠的小令。
師:小令就是小曲。悠悠的小令,聽起來讓人感到怎樣?
生:應(yīng)該是一種慢慢的、令人很舒適的感覺。
生:應(yīng)該是使人感到有點悠遠的。
生:我認為應(yīng)該是使人有一種陶醉感。
生:我認為是讓人感到身心放松的。
生:我認為是讓人感到像抑揚頓挫、一波三折的美妙的音樂。
師:的確是美妙的!我們一起體會一下,讀這句話。
生(讀):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猶如悠悠的小令。
師:你們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有什么特別的嗎?
生:把林子里的聲音比喻成悠悠的小令。
師:你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比喻句,真不簡單!
生:它先說林子里靜極了,然后是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有點矛盾。
師:是啊,“沙沙的足音”怎么會是“靜極了”呢?
生:這種寫法叫襯托,先寫出林子里的靜,才能聽出那很小的聲音。
師:你這話聽著讓人不太明白。
生:就是連林子里沙沙的足音都聽得見,說明林子里很安靜。
師:這叫反襯,用沙沙的足音來反襯林子的靜。 還有什么特別的嗎?你看,沙沙的足音,悠悠的小令。
生:這里用了疊詞,聽起來比較舒服。
師:你連疊詞都看得出來,真專業(yè)!如果他這么寫:沙沙沙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梢詥??
生:不可以。因為沙沙沙的聲音,說明人很多,而這里是說林子里靜極了。
生:沙沙沙,說明走得很快。
師:匆匆的腳步,能說是悠悠的小令嗎?你看,“沙沙”對“悠悠”,“足音”對“小令”,具有對稱之美。如果把“沙沙”改成“蹬蹬”:蹬蹬的足音,就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怎么樣?
生:用“蹬蹬”讓人感覺這個人腳步很沉重,沒有用“沙沙”讓人覺得舒適。
生:用“蹬蹬”讓人感覺這個人的腳步聲不美,跟“悠悠的小令”不搭。
師:你看,多一個字就不美了,換一個詞也不美了。讀一讀這個優(yōu)美的句子。
(一生讀,讀得很有感情。)
師:好!讀到心里去了。
(一生讀,讀得很生動。)
師:你的朗讀聽起來也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生齊讀)
師:這一句寫的是“景”,(板書:景)但是在不同的語境里面,這個景包含的感情是不一樣的。比如,你在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走到這個林子里,會覺得像悠悠的小令嗎?
生:不會的。因為此時我的心情十分不好,聽起來就不會像小令了。
師:不同的心境,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讀一讀所在的這個段落,體會一下作者此時的心情。
(一生讀)
師:讀得好,你體會到了這時候林子里十分安靜。
生:我認為他的心里是十分激動的,好像要干一件什么事情。
生:我認為他的心里是充滿神圣感的,好像要去做一件大事。
生:我從“躡手躡腳”看出,他不忍心擾亂林子里的安靜,所以走得非常小心。我從這里看出作者非常愉快。
師:除了愉快,他還想拉出——
生:美妙的曲子。
師:以便和這寂靜的林子——
生:相和諧。
師:他對自己有一種期盼。這時候,這個景,就不再是簡單的景了。記住這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板書:一切景語皆情語)我們讀到課文中寫景的句子,它可能包含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心情。如果我們讀課文時能讀到作者的心里去,體會到作者的感情變化,那么,理解就深刻了。尤其是今天我們要學(xué)習的課文《唯一的聽眾》,要切身感受到作者在練琴過程中一系列的心理變化。文中有的詞直接告訴你是什么心情,如“嘿”“無法割舍”;而有的卻藏在語言文字當中,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味和體會。下面請同學(xué)們打開課文,用心去體會一下作者在拉琴的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板塊二:練習概括
師:“我”先后在哪些地方拉小提琴?都有哪些聽眾?心情有哪些不同?請你用心讀一讀課文,然后概括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生讀后交流)
生:作者先在家里拉琴,爸爸和妹妹說他拉得不好,他感到十分沮喪;后來,他去了小樹林里拉,聽眾是一位老人,給了他鼓勵,他的心情是興奮的;最后,他又在家里練琴了,妹妹聽了大吃一驚,說他拉得很好,他心里十分高興;最后,他在文藝晚會上拉琴,有很多很多的觀眾,他心里很高興。
師:說得很完整,很連貫。但是,你還可以說得更好一些。你看,一個人在舞臺上拉琴,心里很高興,是不是可以換個更恰當?shù)脑~語呢?
生:激動,自豪。
生:得意。
師:再看,你剛才說了兩次“最后”,“最后”只能放在最后,不然,條理就不清楚了。想一想,再說一次。
生:他先在家里練琴,爸爸和妹妹說他拉得很難聽,他心情十分沮喪;后來他去樹林里拉琴,一位自稱耳聾的老人夸他拉得好,他心里有點興奮和自信;最后,他在文藝晚會的舞臺上表演,有許多觀眾,他的心情激動而自豪。
師:你看,你能說好,但沒有說得最好。有沒有能說得更好的?
生:“我”先是在家里練琴,爸爸和妹妹很不滿意,“我”很沮喪。后來,“我”到樹林里練習,一位耳聾的老人聽“我”拉琴,“我”有點興奮。那位唯一的聽眾對“我”的鼓勵,使“我”慢慢地找回了自信。最后,“我”在文藝晚會上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心里十分自豪。
師:說得比較好。還有說得更好的嗎?
生:“我”起先在家里練琴,父親和妹妹說像聽到了鋸床腿的聲音,“我”非常沮喪。后來,“我”到小樹林里去練琴,在那里“我”有了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在老人的鼓勵下,“我”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并且更加刻苦、努力地練習拉小提琴。最后,“我”在舞臺上演奏,有成百上千個觀眾,“我”非常激動、自豪。
師:看,你們越說越好了!父親和妹妹說“我”的琴聲“像鋸床腿的聲音”,這樣的話在“我”聽來像什么?
生:像一個拳頭,把“我”的自信心一下子錘扁了。
生:像一盆涼水,本來“我”是很有熱情的,可是被涼水一潑之后,就變得心灰意冷了。
生:像一把刀,“我”剛對音樂有點好感,有些崇拜,可這把刀一刀砍下來,把“我”和音樂給斬斷了。
師:這種心情就是“沮喪”!而老人的話,聽起來卻像“詩一般”。
板塊三:品讀體會
師:那么,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是怎么打動“我”的呢?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我”的內(nèi)心變化。請小伙子開始拉琴。
師(指兩位男生):注意,你們在樹林里拉了一曲后,忽然轉(zhuǎn)身發(fā)現(xiàn)一位極瘦極瘦的老人坐在椅子上,這時候,你們想干什么?
生:我們想溜走。
師:這時候老人叫住了“我”——
女生(齊):是我打擾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師:聽到這句話,你還想溜嗎?
生:不想。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她對“我”拉的曲子居然沒有覺得難聽,沒有責罵“我”。
生:老人反而還說是她打擾了“我”,這使“我”感到非常感動。
生:“我”拉得那么難聽,她居然沒有任何反應(yīng)。
師:這時候老人又說了第二句話,讀。
女生(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xù)吧。
師:現(xiàn)在聽了老人的這句話以后,你的臉還燒嗎?
生:“我”的臉不燒了。
師:哦?
生:因為“我”本來以為她聽得見,現(xiàn)在才知道原來老人聾了。
師:老人耳朵聾了,她聽不見“我”拉琴的聲音,“我”心中的那塊石頭才落下來了。這時候老人又說了第三句話,一
起讀。
女生(齊):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師:你現(xiàn)在愿意拉琴嗎?
生:“我”現(xiàn)在愿意拉琴,因為這不會使“我”感到難堪,還能使一個聾子感受音樂。
生:“我”愿意,因為“我”現(xiàn)在不會緊張了,有人愿意做“我”的聽眾,“我”感到非常開心。
師:是啊,父親和妹妹是“我”的親人,聽著這像鋸床腿的聲音,紛紛“逃”走了。但是,在樹林里居然會有一位老人愿意聽“我”拉琴,盡管她是個聾子,“我”也不會介意。是嗎?好,這樣每天拉琴,每天拉琴,拉完以后,老人總是不忘說那么一句話——
女生(齊):真不錯。我的心已經(jīng)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師:聽到了嗎?第二天,你拉完了琴,她又不忘說這樣一句話——
女生(齊):真不錯。我的心已經(jīng)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師:第三天,她又這樣說——
女生(齊):真不錯。我的心已經(jīng)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師:你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情,這種感情是什么樣的?
生:這種感情是溫暖人心的,讓人心動的,感覺老人對“我”很重視。
生:“我”對音樂有了自信。
生:“我”心里感到很溫暖,也很自信。
生:在家里,爸爸和妹妹是“我”的親人,他們對“我”拉琴的評價是很不好的。而這位老人和“我”不認識,她卻給“我”那么高的評價,“我”心里感到很溫暖。
師:你看,聽了這幾句平常的話,“我”洋溢著從未有過的感覺,是溫暖的,是溫馨的。她帶給“我”一種自信。心里是那樣的喜悅,所以“我”的琴越拉越好,越拉越棒。
師:(對男生)你有什么問題想問那位老婦人嗎?
生:你真的是聾子嗎?“我”的琴難道真的拉得那么好嗎?
生:我想老人應(yīng)該是覺得這個小伙子這么盡心盡力地拉小提琴,若打擊他的話,會讓他的自信心徹底垮掉,所以要去鼓勵他,讓他重拾信心。
生:我想老人聽到這個年輕人拉得不好聽,猜測年輕人肯定是在家里或人多的地方拉得不好,受盡了別人的批評,所以就到樹林里來練習了。老人知道年輕人希望有一個聽眾,但她又不想給年輕人壓力,所以說自己是一個聾子。
……
師:一個善意的謊言!這位老人其實是一位音樂學(xué)院的教授,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她知道剛開始練小提琴的時候,琴聲就是那么難聽,那么不堪入耳,這時候需要的是有人給他——
生:安慰。
生:自信。
生:鼓勵。
生:默默的支持和幫助。
……
師:同學(xué)們,這就叫體驗,我們要讀到人物的心里去,就是要設(shè)身處地像人物那樣去想,去思考,這時候,我們就能讀得比較深入了。往下讀。
生(讀):很快我就發(fā)覺自己變了,家人們表露的那種難以置信的表情也證明了這一點。從我緊閉小門的房間里,常常傳出阿爾溫·舒羅德的基本練習曲。若在以前,妹妹總會敲敲門,裝作一副可憐的樣子說:‘求求你,饒了我吧!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濕透了襯衣。但我不會坐在木椅子上練習,而以前我會的。
師:“我”發(fā)現(xiàn)自己變了。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練琴,現(xiàn)在——
生:“我”又敢在家里練琴了。
師:以前從“我”緊閉小門的房間里,數(shù)次傳出難聽的聲音,現(xiàn)在——
生:“從我緊閉小門的房間里,常常傳出阿爾溫·舒羅德的基本練習曲?!?/p>
師: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練琴,現(xiàn)在——
生:“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濕透了襯衣?!?/p>
師: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個人靜靜地練琴,而現(xiàn)在——
生:“每天清晨,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林子里,面對著這位老人,這位耳“聾”的音樂家,我唯一的聽眾,輕輕調(diào)好弦,然后靜靜地拉起一支優(yōu)美的曲子?!?/p>
師:以前父親和妹妹會捂著耳朵“逃”走,而現(xiàn)在——
生:讓專修音樂的妹妹大吃一驚,家人們表露的那種難以置信的表情也證明了這一點。
師:以前老人總不忘說真不錯,而現(xiàn)在她說——
生:“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幸福和快樂。
師:以前“我”只知道她是一個可憐的聾子,而現(xiàn)在——
生:“我”知道她是音樂學(xué)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更重要的,她曾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
師:以前老人一直平靜地望著“我”,現(xiàn)在——
生:老人安詳?shù)乜吭谀疽紊?,微笑著,手指悄悄打著?jié)奏。
師:通過這樣的對比朗讀,你注意到了哪些詞?從這些詞中,你注意到“我”變得怎么樣了?拿出筆,圈一圈,體會一下。
生:我是從三個詞語體會出來的,它們分別是“又”“很直”“又酸又痛”。從“又”看出以前有一段時間“我”是不敢在家里練琴的,說明“我”現(xiàn)在重拾了自信;從“很直”“又酸又痛”看出“我”很勤奮,比以前更加刻苦。之所以會勤奮和刻苦,是因為“我”有了自信,更加努力地想把琴拉好。
師:多好呀!從“又”看出自信;從“很直”“又酸又痛”看出他更加努力,更加勤奮了。
生:我是從“緊閉小門”和“基本練習曲”看出來的。因為“基本練習曲”可以提高他的演奏水平,而從“緊閉小門”看出他在練之前對自己說,一定要在房間里刻苦練習,不要被其他事情所誘惑,可見他已經(jīng)下定了決心。
師:不錯,還有更突出的詞語嗎?
生:我是從“全力以赴”看出他很勤奮,他是在全力以赴地為老人拉琴。
師:我想問一下,這位老人是耳聾的,她聽得到音樂嗎?
生:聽不到,但是“我”認為她能感受得到。
師:為什么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他要盡心盡力,而不馬馬虎虎呢?反正老人也聽不到。
生:因為這是他唯一的聽眾,他很珍惜這個聽眾。是這個聽眾給了他自信,讓他把小提琴演奏得更好,所以他要用全力以赴的演奏來回報老人。
師:哦,學(xué)會感恩。你還有補充?
生:第二個詞是“手指悄悄打著節(jié)奏”。從這里可以看出他琴技漸長,因為前面提到他拉琴就好像是在“鋸床腿”,是折磨人的。而這里可以看出他拉得好起來了。
師:熟練了,進步了,特別是老人都能打著節(jié)奏了。
生:我找到的是“快樂”和“幸?!?。一開始老人聽他拉琴,只是說“我的心已經(jīng)感受到了”,而這里卻說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說明老人是能夠聽到的,老人聽到他的琴技逐漸提高了以后,就感到快
樂和幸福,這是一種無意中的
表達。
師:說得真好?。≌f“無意中的表達”不妥,應(yīng)該是“無意中的流露”,流露出對“我”琴技長進的贊許。
生:我是從“慈祥”和“深深的潭水”看出來的。他現(xiàn)在看到老人慈祥地望著自己,平靜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而以前他演奏的時候因為沒有自信,所以不敢抬頭看老人的眼睛,而現(xiàn)在敢抬起頭和老人對望,說明老人的鼓勵給了他自信。
師:文中幾次寫到了老人平靜地望著“我”?
生(齊):三次。
師:前兩次有沒有寫到她慈祥的眼神?有沒有寫到她平靜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沒有,因為沒有自信,不敢直視老人的眼睛。現(xiàn)在,他自信了,自信的人都可以和他人眼神對視。你看,有多少同學(xué)的眼睛看著我?看著我的都是自信的,你不敢看著我,有點“自卑”哦。(眾笑)只有這樣體會,我們才能讀得那樣入迷,才能體會到文字里面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和他的變化。
板塊四:寫作補白
師:“我”心中的這個秘密在妹妹的驚叫聲中真相大白。下面會發(fā)生什么?“我”心里會有怎樣的感慨?會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我”還會在樹林里拉琴嗎?老人還會早早地等著“我”嗎?“我”會跟老人說穿這個秘密嗎?老人會跟“我”說出事實的真相嗎?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課文卻只用了六個點,省略了。你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把這六個點省略的內(nèi)容、情景補寫出來嗎?
(生寫后交流)
生(讀):我很驚訝,甚至有些不可思議。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老人慈祥的面容與她那深深的潭水一樣的目光。我頓時明白了,老人編織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其實是為了讓我能夠更好地練習。那位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總是在我沮喪之時,那樣默默地幫助我,支持我。我不想把我知道她不是聾子的事情告訴她,我要珍藏著這個秘密。我要一直面對那位唯一的聽眾全力以赴地演奏。因為是她一直幫助我,使我取得很好的成績。她不是一位真正的聾子。
師:最后一句改成:她是一位真正的聽眾,我要永遠珍藏這個秘密。
生(讀):什么?教授?不可能,這不可能是真的。我一時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但從妹妹驚訝的表情看來,這是真的。第二天,我又來到了林子里,看到那位老人依然如同往日那樣,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我好想問她昨天妹妹說的是不是真的。但我忍住了,我架起小提琴,站直了身子,全力以赴地拉了起來。她的眼神還是那么平靜,猶如深深的
潭水……
師:太有詩意了!她又一次寫到了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不過這時候“我”已經(jīng)全然明白了眼神的含義。
生(讀):我該不該同老人說話呢?我一說,不就等于把老人的謊言戳破了嗎?不,不能說。讓美麗的謊言永遠留在我的心中。不然,這位珍貴的聽眾就會離我而去了。
師:對,不能說。寫得多感人??!所以好的文字,也要讀好。
生(讀):我十分震驚,教授?首席小提琴手?真的是這位耳聾的老人嗎?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當我再次走進林子,當老人平靜而慈祥地望著我時,我心中涌起巨大的感動與感激。我真想大聲對老人說:“謝謝,是你讓我重拾了信心!是你,讓我這個音樂白癡有了自豪的感覺?!笨墒?,我并不想捅破這個謊言,于是,我靜靜地拉琴,老人,則靜靜地聽。
師:詩一般的語言,一個靜靜地拉琴,一個靜靜地聽。讓這個感人的畫面一直留在我們的心中???,同學(xué)們寫得多優(yōu)美。老師這里也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珍藏著一位老人美好的心靈。每天清晨,我總是早早地來到林子里,面對著這位老人,這位耳‘聾的音樂家——我唯一的聽眾,輕輕調(diào)好弦,然后靜靜地拉起一支優(yōu)美的曲子。我漸漸感覺我奏出了真正的音樂,那些美妙的音符從琴弦上緩緩流淌著,充滿了整個林子,充滿了整個心靈。我們沒有交談過什么,只是在一個個美麗的早晨,一個人默默地拉,一個人靜靜地聽?!?/p>
師:美嗎?誰寫的?這是作者寫的原文??墒蔷幗滩臅r,卻編輯成了六個點。你覺得是六個點好,還是這段話好?
生:六個點好,因為這樣耐人尋味,可以讓讀者去想象,去遐想后面的故事。
生:原文好,原文寫得很有韻味。
師:省與不省,都有味道,這就是閱讀的樂趣。同學(xué)們,文章的結(jié)尾還有六個點,我們把這段話一起讀一讀。
生(讀):后來,我已經(jīng)能足夠熟練地操縱小提琴,它是我永遠無法割舍的愛好。在不同的時期,我總會遇到一些大家組織的文藝晚會,我也有了機會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小提琴曲。那時,我總是不由地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天清晨我唯一的聽眾……
師:從沮喪到重拾自信,到演出時的自豪,“我”想起了那唯一的聽眾。這六個點省略了什么?我們從中讀懂了什么?請同學(xué)們課后去感受,去想象。好文章往往言已盡而意無窮!下課!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xué))
責任編輯 郭艷紅